以喬託作品為代表的早期文藝復興繪畫與中世紀繪畫的差異是什麼?

胡俊


中世紀的根本特點是基督教佔統治地位。正是這個特點,決定了歐洲中世紀藝術的根本特點:藝術作品的主題是神。在中世紀的人們看來,神與人是對立的:神是永恆的,人是暫時的;神是全能的,人是軟弱的;神是智慧的,人是愚蠢的;神是至善的,人是有罪的。所以,藝術應當表現神,歌頌神。

文藝復興的藝術有一個顯著的特點:現實與人文。文藝復興所有的創作大都圍繞著這個主題。這包括了人的感觀,人的信仰,人的性慾,以及人的世界觀。這時期的作品都要求打破封建神權,打破封建的禁慾主義。打破封建制度對人精神甚至是肉體的封鎖。這時期有很大部分的作品以宗教為主,許多評論說是借宗教作為盾牌。我反對這種說法,對西方世界稍有認識的人都知道,宗教信仰在西方是佔據著他們很大一部分的生活。文藝復興時期的宗教藝術,歸根究底可以說是一種人的宗教藝術,而不是封建制度下教會的宗教藝術。這一點要首先明確。

中世紀作品:《查丁尼大帝和他的侍從》。

意大利文藝復興在藝術發展上大致經歷四個主要階段:第一階段從13世紀後期至14世紀中期,這一階段為文藝復興的預備期。主要以意大利、佛羅倫薩為中心,代表人物有喬託、馬薩喬等。第二階段從14世紀中期開始至15世紀上半葉,為文藝復興中期或發展期。主要代表人物有安吉利科、保羅·烏切洛、波提切利等。第三階段從15世紀後半期至16世紀,為文藝復興的鼎盛時期。此時文藝復興的重心轉向了羅馬。主要代表人物有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第四階段從16世紀後半期至17世紀前期,為文藝復興晚期。這一階段以威尼斯畫派的崛起為代表,其主要藝術家有提香、喬爾喬內等。

意大利文藝復興最早的兩位人物是但丁和喬託 但丁在中揭露教會貪汙腐化和分件統治的黑暗殘暴.喬託的壁畫以刻畫人物的複雜個性和真實的世俗世界,譽為"歐洲繪畫之父".彼得拉克提倡復興古典文化,最先提出人學對抗神學,是"人文主義之父".文學家薄伽丘揭露教會虛偽腐化,提倡個性解放,歌頌人對現世生活的追求.美術三傑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馬基雅維利以"人"的眼觀研究政治學說,衝破神學政治理論桎梏,最早闡述資產階級國家學說.還有莎士比亞等悲劇,拉伯雷,伊拉斯謨< 愚人頌>,塞萬提斯等


哈你藝術


您好,很高興在線為您解答!

在瞭解早期文藝復興繪畫藝術與中世紀繪畫藝術差別之前先大概講一下繪畫特徵。

早期文藝復興繪畫與中世紀繪畫藝術特徵

簡單來說,中世紀的根本特點是:基督教佔統治地位。在中世紀的人們看來,神與人是對立的,神是永恆的,人是暫時的,神是全能的,人是軟弱的,神是智慧的,人是愚蠢的,神是至善的,人是有罪的。所以,藝術應當表現神,歌頌神。試圖用新的手法來表現抽象的靈魂和對宗教的虔誠,而不在乎所畫的形象是否真實生動。故有的作品顯得抽象,古怪,不夠自然和諧。中世紀藝術最根本的特徵是內容上是封建神學禁慾主義,形式上呆板古怪不合諧.

文藝復興的藝術有一個顯著的特點:現實與人文。文藝復興所有的創作大都圍繞著這個主題。這包括了人的感觀,人的信仰,人的性慾,以及人的世界觀。這時期的作品都要求打破封建神權,打破封建的禁慾主義。打破封建制度對人精神甚至是肉體的封鎖。

以喬託的作品為例主要說一下是以《聖經》故事中的內容為主要繪畫題材,他把對上天世界和對神的信仰變成真實生活中的人物與形象,並且從不同的角度去闡釋這個充滿競爭和不公正的世界關係。在羅馬、佛羅倫薩等地的教堂內都有他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四幅是:《逃亡埃及》、《金門之會》、《猶大之吻》、《哀悼基督》。

《猶大之吻》是喬託一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繪畫作品,被當作是文藝復興初期最典型的繪畫作品。這幅畫以《聖經》故事中的宗教題材為創作背景,畫中講述的故事我們都十分熟悉:猶大為了30塊銀幣而背叛了自己的老師耶穌,親自為抓捕耶穌的人帶路,他徑直的向耶穌所住的房間走去,把耶穌緊緊的包圍住。因為希律王不認識耶穌,猶大和希律王的人馬約好以親吻耶穌的方式作為捉拿耶穌的暗號,而耶穌很快警覺和識破了他們的詭計。耶穌逼視著猶大,猶大表現的格外驚慌,氣氛凝重和悲涼。猶大虛偽、乞求的眼神和耶穌犀利冷靜的目光形成了強烈的情感對比。這是人性的一種表達方式,耶穌作為人們崇敬的神,他的目光裡沒有透露出仇恨,這也是喬託在描繪人物的時候傾入了自己的情感,他把人物的表情、內心世界以及場面情節的濃重氛圍表現得淋漓盡致,將傳統題材給予了新的意義。

喬託注重觀察和認識自然,著意以主觀和客觀相整合的理念表現事物,尤其是他的宗教繪畫,在14世紀歐洲繪畫中獨佔頭角。他追求厚重感和真實感,他所描繪的人物如雕塑一樣的結實,每個人物形象都充滿了真實與人性。在人物的表現方式上,他善於突出主體形象,畫面節奏明快,鬆緊結合、張弛有度;在形象塑造上,嚴謹而雕琢,竭力表現出事物的體量感和通透感;在作品的整體感上,他注重畫面的大體大相,色彩關係和諧、素描關係準確、空間效果充分,作品蘊含空氣感和縱深感;這有異於前人的全因素繪畫手法,博眾推崇正如瓦薩里說的“喬託的藝術只來自於自然。”他是公認的使西方美術擺脫中世紀美術流程的第一人。

早期文藝復興藝術與中世紀藝術有何差別?

1.時間段不同

中世紀: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至15世紀文藝復興開始

文藝復興:14世紀到16世紀

2.含義不同

中世紀藝術又稱“基督教藝術”,中世紀的文化佔據統治地位,決定當時的社會生活方式和社會形態,藝術不可避免帶上濃厚的宗教色彩,充當著上帝與教會代言人的角色

文藝復興是古代規範影響下,文學和藝術的復興

3.歷史背景不同

中世紀是宗教神權一統天下

文藝復興是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資產階級個人意識覺醒以及對自身階級文化訴求的結果

4.表現不同

中世紀美術主要表現為哥特式、 羅馬式建築與彩色鑲嵌畫

文藝復興盛期體現在雕塑與繪畫,誕生了文藝復興三傑一批偉大的藝術家

5.思想不同

中世紀旨在將晦澀難懂的基督教教條、教義通過藝術家筆下簡潔明瞭的作品在平民大眾中普及,得到教化

文藝復興的基礎是關懷人,尊重人,以人為本的世界觀.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發對神權,提倡人權,提倡人性而反對神性,提倡個性自由而發對人身依附.不是簡單地復興古希臘羅馬的經典,而是在結合時代特色的基礎上進行的一種藝術和文化的復興.

以上的分享,希望對您有幫助! 謝謝!


脖子有點疼


很高興回答您這個問題,中世紀宗教繪畫和文藝復興以喬託為代表的宗教繪畫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我從思想和形式技法兩個方面加以區別。

首先是思想觀念不同,雖然兩者都是宗教繪畫,但兩者在表達思想上不用,中世紀的宗教繪畫主要表現基督、聖母和聖徒的神性,所以當時的繪畫表現的人物莊嚴而肅穆,沒有人的情感和情緒在裡面,把人和神是儘量區分開的,儘管神外表上是人的模樣,早期宗教繪畫是禁止偶像化的,後期我有個聖像破壞運動,因為上帝的形象是不可描述的。伊斯蘭教是沒有神的圖像,因而轉向植物裝飾。教皇格列高裡說:"文字對識字的人起什麼作用,繪畫就能對文盲起什麼作用",這樣宗教繪畫得以發展,這個時候的宗教繪畫表現的神必須是高高在上的不需要人的情感的。而文藝復興早期,人文思想慢慢出現,注重現實生活,喬託的宗教繪畫神的形象開始世俗化,有人的情感,比如悲哀,流淚,憤怒情緒等。

其二是形式上不一樣,中世紀宗教繪畫是有固定形式的,沒有一個具體的環境,圖像形式一代傳一代,圖像在形式上變化不大,舉個例子就像西方人的在結婚時使用《婚禮進行曲》一樣,在特定場合使用,你不可能在這個場合上臨時創作一首《婚禮進行曲》,估計大夥兒都懵了。而喬託改變了這一形式,出現畫面戲劇化,場景也現實化。這也就是喬託突破了當時的宗教工藝繪畫,逐漸成為一個藝術家,這也就是喬託的偉大。還有繪畫技巧上不同,中世紀繪畫顯得平面,形式呆板,文藝復興早期的作品開始追求空間,體積感,真實感,當然這些寫實性和文藝復興盛期的三傑沒法比,但已經開始探索了。這是我個人的總結,僅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