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麼理解“這山望著那山高”的?

蜻蜓立早


答:我認為“這山望著那山高”的意思,是指做人不知足、貪心。吃著面前的美味的飯菜,但是又惦著隔壁的飯菜。

人往往無論在生活上,還是職場上都會有這種想法。例如:當你在超市買到了一大盒經濟實惠的抽紙,但你又會想如果網上買,會不會更加划算呢?但你沒想到網上買的價格並不含郵費,加上郵費後的價格並不比在超市買的優惠,甚至還貴一些。

例如:你買了一套房子8樓位於市中心,交通方便,靠近學校和購物中心。可是,你也會覺得另外一個地方的房子15樓風景更加好,更舒適,價格比原先買的更便宜。可是你往往只看到這15樓的房間風景好,沒有想到這個房子是位於偏僻的效區,離市中心有30分鐘的車程。

例如:你現在做一份穩定的行政工作,每月工資5000元,你會認為生活太平淡,工資又想更加多。所以你又會覺得做銷售員更加好,工資更加高。可你有沒有想過你每月的5000元是

袋袋平安的。而銷售員的工資是有1萬元或者更高,但它的工資不是穩定,是按業績而定的。在淡季的時候2000-3000工資都有。

例如:你現在在學習電腦設計,但是又羨慕別人學烘培成功,可以做出很多美味的食物,容易賺到錢。可是你不明白你學會電腦設計之後,對你的職場幫助很大。而別人學烘培,做得成功,是因為對方是腳踏實地,專心一致做好一件事。

例如:你已經結婚多年,但還是覺得別的女人比自己老婆好。是因為你身在福中不知福,距離永遠是美的。人總有優點和缺點的一面,你只看到別人光亮的一面,沒看到暗面,所以才覺得自家女人比不上外面的女人。

所以,我認為做人不要有“這山望著那山高”想法,要務實、要專一,否則你永遠都不知足,總會覺得還有更好的選擇。


wenny2020


對於這個問題,今天我也不去探究這句話的出處。反正,在我的印象裡,這句歇後語一直是作為貶義詞來使用的。

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叫“得隴望蜀”,將“這山望著那山高”來作為這句成語的註解可能最為合適了。

“這山望著那山高”,是用來形容有些同志不衡量自己的能力、不腳踏實地、不安心工作,而是見異思遷,無端的一味攀比。既影響個人、又影響團結,更影響整體工作。

以上分析和理解想必大家都不會有大的意見吧?

但是,我在想,我們一直以來固有的思想意識、思維方式是否能有一個轉變,讓我們換一種思路、變一下角度來分析和看待事物、看待問題,如何?

這山望著那山高,山高那邊風景好;

腳踏實地最關鍵,勇於攀登見陽光。

我想用創作的這首打油詩,來作為對“這山望著那山高”的另一層意思的分析和理解,並送給一心向上、進取性強;不甘現狀、志向高遠,總之是有遠大抱負的那一類同志。

在這一層的理解中,“這山望著那山高”,就不是什麼貶義詞了,相反,是鼓勵後進爭先進、先進更向優秀進的、積極進取的褒義詞。

我所說的“有遠大抱負的那一類同志”,可能主要指向的是在職場上(這裡泛指所有門類、崗位),努力打拼的青年同志們。

現代社會,競爭是相當激烈的,正所謂職場如戰場,沒有積極向上的進取心,和勇敢的拼搏精神,是會被時代淘汰的。

所以同志們,努力吧!攀登吧!

有句話叫:有志者,事竟成!!

讓我們一起永不滿足、永無止境的奮勇向前吧!!!


沈國平930


你是怎麼理解“這山望著那山高的”?

我是星辰919,很榮幸能夠回答你的問題!

我的理解是,此句本意是在這山看那山更高。常做貶義詞來用,比喻對自己工作或環境不滿意,總認為別處更好。也可作為褒義詞,意為不滿足現狀,嚮往更高的目標。

生活中,有些人往往不滿足工作現狀,得隴望蜀。一鄰居的孩子前年部隊轉業後,託關係去了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先是物業當保安,聽說售樓掙錢,託人去了售樓處。由於不懂銷售,業績不佳,又去中介公司當業務員,最近聽說去武術館作了一段陪練,又回物業當保安了。這種見異思遷的“跳槽”現象,不正是“這山望著那山高”的真實寫照嗎?

我想,無論幹哪一行,我們都應愛崗敬業,腳踏實地,安心做好本職工作。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同樣,“這山望著那山高”,也適用於勇於創新打破常規的人。前幾天,我去買牆面裝飾材料,被一年輕人所吸引。在他應對客戶時,看他電腦上滿是學習的文字,旁邊還有書稿和筆。交談得知,他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為了還清父親治病的外債,他苦心經營店鋪,現已小有規模,風生水起。但他不甘於現狀,正想把線下產品搬到線上。他說,我想成為在網上做項目的人,不學習能行嗎?年輕人樸實的話語,讓我看到了一種奮力向上的拼搏精神。

毋庸置疑,“這山望著那山高”,在不同的語境下,有著完全不同的意義。這山望著那山高,讓心浮氣躁者在譏諷中迴歸理智,讓砥礪前行者在奮進中意氣風發。讓我們祝願有志者勇攀高峰!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