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來社會,應該怎樣選擇對的職業?

不長大孩子


這是一個關於職業規劃的問題。

那如何做職業規劃呢?

總結起來,職業規劃,分以下幾點:


什麼時候做職業規劃

  提前做好職業規劃,會讓你比別人少走更多彎路。最好的時間是大學快畢業,還未進入職場前。有很多人在職場打拼了很多年,從未做過職業計劃,可能幹著自己並不喜歡的工作,雖然一直很努力,但總是原地踏步,看到別人升職加薪羨慕不已,希望自己早日脫離苦海。

  有的大學生本科完了,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於是選擇繼續讀研,讀完還是不知道做什麼,又讀博,甚至有一些大學生,根本不喜歡自己學習的專業,只是聽別人說好就業,或者真的不知道讀什麼,就亂選一個,等畢業進到職場還是一片迷茫,在不停的隨波逐流中,浪費了很多寶貴的時間。

  我之前寫過一篇《為什麼30歲前必須做好職業規劃》,因為30歲過後,尤其35歲後,求職真的是非常困難。研究生畢業已經26歲左右,進入一個行業,需要三年的不斷磨鍊才算真正瞭解,就到30歲了。30歲會才確定職業目標從頭開始,會更難,因為你還要和很多比你年輕和資歷比你老的人去競爭。

  當然,並不是30歲後就不能有職業規劃。

非洲經濟學家Dambisa Moyo的《dead aid》書中說過:"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不管你現在幾歲,職業規劃都會對你未來的職業生涯起到引導作用,能讓你不再迷茫。


興趣愛好(你喜歡做什麼)

  可能有些人不知道自己喜歡幹什麼,那你可以用一張紙,寫下你曾經的夢想,最喜歡的事,最想做的工作,或者是那些想起來就讓你熱血沸騰的事。這些就是你喜歡的。

  也許有人會說,我現在就想找一份工作解決溫飽問題。的確,很多人會"先就業再擇業",先找份工作,慢慢再去找自己想做的工作。可你是否想過,如果你現在的工作不是你喜歡的,你並不能全身心投入去做好這份工作。都說幹一行愛一行,如果你不愛,那你又怎麼會去幹這一行?而且,在你先工作再選擇工作的過程中,你可能要頻繁跳槽,以後你再去找工作,用人單位一看你的工作經歷,沒有辦法確定你到底是否適合,所以,在簡歷投遞時你就會被刷掉。還有一點,職場都是先工作後有工資,也就是你這個月工作了,要下個月才拿到工資,那你先找到一份工作的想法,也並不能解決你的溫飽問題。

  俗話說:選擇大於努力。從你喜歡的開始做,雖然你可能比別人晚一點找到工作,但是,因為你目標明確,進入喜歡的行業,你能快速進入狀態,那對於後期的整職場生涯中的成長提升,將會起到很大作用。如果選擇錯了,那你在職場上拼搏多年,可能還是原地踏步,沒有拿到你想要的結果。


性格(你適合做什麼)

  很多人在求職時並不會考慮自己是否適合,在選擇職業時,標準是"我要挑戰"。比如一個性格很內向的人,希望通過挑戰銷售去改變自身的靦腆。有勇氣自然是好的,但是不要忘了,職場將佔據我們人生的一半,職場上沒有運氣可言,你雖然可以去試錯,但卻沒有半輩子的時間去試錯。

  關於這一點,可以下載專門的性格測試模板,對自己做一個全面的測試。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莫爾頓•馬斯頓創建了一個DISC理論,用於性格測試,這一理論已被廣泛用於世界500強企業的人才招聘,因為測試內容太多,這裡不一一羅列,只把結果做一個簡單介紹。

D型特質可以說是"天生的領袖",這類人適合當領導。

I型比較活潑,善於交際,適合當團隊組織者。比如:公關、主持、培訓等。

S型比較穩健,不願主動前進,大部分人屬於這一類型。

C型是完美主義者,適合做一些專業性工作。比如財務、專業技術人員。


自身優劣勢分析

在你確定了你的喜好、性格,我想你大概有了職業方向,這時候你需要針對職業方向對自己做一個分析,比如:

性格優勢、劣勢;

專業技能優勢、劣勢

工作經歷優勢、劣勢

社會資源優勢、劣勢

特殊技能,也就是天賦。


確定職業目標

  作出以上分析後,通過整理,你會發現有一些內容是重複,而且是你比較有優勢的,那麼這時,你可以寫下自己的職業目標。比如你喜歡演講,又比較活潑,而且又會做PPT之類,那你的職業目標可以定為培訓師。如果沒有明確的職位,那你可以從中挑選一些比較有價值的事,或者比較有發展潛力的事,去尋找目標職位。也許你對即將要選擇的職業沒有信心,那你可以找一些已經成功的案例,或者身邊的人,看他們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制定行動計劃

性格改善計劃:可以通過哪些方式,揚長避短,讓自己在工作崗位更受歡迎。比如要學習哪些知識或者看哪些書,使自己的性格得到改善。

專業技能提升計劃:選定一個行業,明確自己的優缺點,給自己定一個計劃,通過哪些學習,去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或者考什麼證書。

職場成長計劃:在你的這個行業,你想要達到什麼層面,需要多久,需要哪些知識,怎麼彌補自身的不足。

計劃的時間性:比如你計劃每天學習2小時,或者週一到週五分別學習哪些知識。如果你某天因為別的事影響沒有學習,那就需要調整出時間去學習。堅持學習一年,你將發生巨大的改變。

計劃覆盤:有了計劃書,還要不斷根據實際情況對計劃中的一些細節做糾正。比如你因為外界不良因素影響,某一段時間沒有認真執行,或者隨著不斷成長,對一些細節需要調整或修改,那你需要及時覆盤,但只是做細節調整,大方向不能變動。

  有著清晰目標的人,不管在職場這條路上遇到多少困難,始終會朝著目標前進,最終能走上"金光大道";而沒有目標的人,總在不停的走,不停的繞圈,最後還是原地踏步。職業規劃決定了我們職場生涯能走多高、多遠。


王程rock


因為信息量掌握的比較少,不過也不用困惑,我可以提供點選擇邏輯供參考:

1、所學專業與職業優先相關

比如,我是學人力資源管理方向的就優先找關於人力崗位進行嘗試,初入社會沒有其他經驗,所以專業長板此時就是我們的優勢,有助於成功拿到offer。

2、個人特長與職業優先相關

比如,我的特長是演講口才,那麼可以考慮跟語言相關的崗位進行嘗試。

或者,在本專業基礎上具備的特可以相結合,加分項,也OK。

3、性格特質與職業優先相關

比如,自己性格比較開朗,就選擇崗位特質是跟性格相關的;反之,如果性格內向,那麼就要避免選擇經常要有商務型溝通的崗位等等。

綜上,因為是剛出社會對行業和職業的瞭解還是比較少比較不具體的,甚至對部分職業的理解還存在偏差,就好像高考報專業一樣,單看名字其實沒辦法準確瞭解其內涵。因此,這時候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更加準確的瞭解自己,把自己的優勢/缺點做個全面的評估和分析並以此為基礎與所瞭解的職業進行比對,之後把符合優勢的優先正向相關,不符合的優先負向相關就好了,這樣擇業風險會比較小對未來職業發展也比較有利。


贊同觀點,歡迎下方「點贊」,上方「點關注」,感謝支持!


練就七十二變


剛出來社會,選擇的工作是什麼其實並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你未來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曾經看過一個故事講的是工地上的事情分享給你。

三個工人在建築工地上砌牆。有人問他們在做什麼。第一個工人悻悻地說:“沒看到嗎?我在砌牆。”第二個人認真地回答:“我在建大樓”。第三個人快樂地回應:“我在建一座美麗的城市。”

十年以後,第一個工人還在砌牆,第二個工人成了建築工地的管理者,第三個工人則成了這個城市的領導者。

剛踏入社會的人,不論你是高材生還是讀書不多的青少年,靜下心來想一想自己喜歡什麼,想做什麼工作?是畫出五彩斑斕的世界還是信筆塗鴉都看你自己,靜下心來想一想自己喜歡什麼,想做什麼工作?有句話叫行行出狀元,每一個行業的成功者都會變成社會精英。

任何一份小工作都是大事業的開始,所以設定一個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併為之努力奮鬥。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就拿我自己的工作行業舉例,我大學畢業後進入酒店行業也有10年了,很多酒店的總經理都是從最基層的崗位奮鬥起來的。

如果你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不會因為學歷的問題而受挫折,就找一個你最喜愛的行業,如果你喜歡金融就去證券公司、銀行等,如果你喜歡互聯網就去應聘互聯網公司,因為興趣是最好的導師,但不要只是因為這兩個行業工資高就去選擇,更重要是你是否有持續與之奮鬥激情;如果你並沒有很好的學歷,就腳踏實地的在你任何一個面試成功的職位努力工作,朝著目標和理想前進,總有一天你收穫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