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不能像梭羅一樣生活?

哲學詩畫


我們為什麼不能像梭羅一樣生活?

或許有人會反駁,我們可以像梭羅一樣生活啊,辭職,回農村,去山裡找一塊地蓋一所小木屋,白天種點野菜,晚上數星星,當一隻閒雲野鶴,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可是,我估計大多人只是嘴上說說而已,你讓他去辭職試試?即使個別人真的辭職住到了山裡,恐怕他也堅持不了幾天!

或許還有人會說,你看新聞上說的某某道士或者某某居士隱居終南山幾十年,可不就是像梭羅一樣生活嗎?這樣的人我相信有,但是你可以嗎?反正目前我是做不到像梭羅一樣生活。

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能像梭羅一樣隱居世外呢?因為我們缺乏勇氣來斬斷慾望,戰勝不了這個肉眼凡胎的自己。

梭羅是一位美國作家,因一部作品而蜚聲海內外,這本書就是享譽文學界多年的《瓦爾登湖》。《瓦爾登湖》講的是一位作家放棄城市裡優渥的生活,隻身跑到瓦爾登湖邊獨居,自己建了一個小木屋,白天開荒種吃的,晚上聽雨看星星,一個人自給自足,一個人自得其樂,發現了人的另外一種生存方式。

其實,梭羅獨居世外,是肉體和精神雙重的修煉。在肉體上是一種苦行僧式的修煉,吃的是自己種的粗糧野菜,住的是簡陋的木屋,穿的是粗布草鞋,沒有錦衣玉食,沒有香車寶馬,更沒有佳人暖被,僅僅是食果腹衣蔽體而已。在精神上更是一種超越自我的清修,戰勝了孤獨,擺脫了的浮躁,保持清醒,保持激情,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創作了舉世震驚的《瓦爾登湖》,足見梭羅的堅韌不拔之志。


我們一般人想要像梭羅一樣生活,除了需要勇氣,還需要克服兩個障礙,肉體和精神。現在人懶惰慣了,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如果一切吃住都要自給自足恐怕很多人吃不了這個苦,但光是肉體吃苦一部分人倒是可以忍受,恐怕最難的是精神吃苦。人是群居動物,最難以忍受的就是孤獨,那種精神上的孤獨感足以讓人發瘋,何況還要遠離親朋好友,日日煢煢孑立,時時形單影隻,一般人想想都難受。

所以,我們一般人戰勝不了自己,缺乏勇氣,慾望太多,割捨不掉,就做不到像梭羅一樣生活。


龍玄黃


梭羅畢業於哈佛大學,曾協助愛默生編輯評論季刊《日晷》,寫有許多政論,反對美國與墨西哥的戰爭。一生支持廢奴運動,他到處演講,倡導廢奴,並抨擊逃亡奴隸法。其思想深受愛默生影響,提倡迴歸本性,親近自然。在距離康科德兩英里約瓦爾登湖畔隱居兩年,自耕自食,體驗簡樸和接近自然的生活。

梭羅才華橫溢,一生創作了二十多部一流的散文集,被稱為自然隨筆的創始者,其文簡練有力,樸實自然,在美國19世紀散文中獨樹一幟。主要作品有《康科德與梅里麥克河上的一週》《論公民的不服從權利》《馬薩諸賽州的奴隸制度》《瓦爾登湖》《為約翰.布朗上校請願》《遠足》《緬因森林》《科德角》《馬薩諸賽州的早春》《夏》《冬》《秋》《雜錄》等。代表作《瓦爾登湖》作為他的主要作品之一,是梭羅在瓦爾登湖林中二年零二個月又二天的生活和思想記錄,這是一部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書,它向世人揭示了作者在迴歸自然的生活實驗中所發現的人生真諦--如果一個人能滿足於基本的生活所需,其實便可以更從容、更充實地享受人生。

在梭羅短暫的一生中,他試圖鼓勵人們要簡化生活,將時間騰出來來深入生命,品味人生,告訴世人不要被紛繁複雜的生活所迷惑,從而失去生活的方向和意義,提倡簡樸生活,平淡而自然。通過《瓦爾登湖》這本書,成了處於迷惘狀態的人們的“生活指南”。梭羅的進步意義:一是他關於生活意義的思考與闡示,另一個是新文體的建立。

謝謝!祝您生活愉快!


亮亮25252743


大家好,我是“喔愛小咪”。很高興與大家聊天。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美國經典文學著作,《瓦爾登湖》的作者梭羅的故事——

梭羅是美國十九世紀著名的思想家和作家。1845年的7月4日,28歲的梭羅來到離城市兩英里遠的瓦爾登湖畔,在一片森林中自己動手建造了一個小木屋,然後住了下來,一共住了兩年零兩個月才離開小木屋,回到城市裡生活。

並且寫了一本書《瓦爾登湖》,這本書講述了梭羅在湖畔小木屋裡獨自生活的奇特經歷。很快,這本書成為暢銷書,風靡世界。大家可能會感到好奇:梭羅一個人在森林的小木屋中生活了兩年多,是怎麼生活的呢?吃什麼?喝什麼?一個人住在森林裡不害怕嗎?

告訴你們吧,梭羅過的是完全自給自足的近乎原始人的生活。首先他自己找朋友借了一把斧頭,從森林中自己砍下木頭,用這些木頭自己動手蓋起了一座小木屋。接著梭羅在房子周圍種下了豆子、玉米、馬鈴薯和土豆,這些莊稼就是梭羅食物的主要來源。有時他也去森林裡採一些野果子吃。如果想喝水了,他就去瓦爾登湖裡挑水來喝,湖水是那麼那麼的清澈甘甜,比城裡給了漂白粉的自來水好喝多了。夏天的時候,梭羅把湖水放到地窖裡,放一天再喝時還是冰涼涼的,別提多爽了。為了增加一點營養,梭羅有時還會去湖裡釣幾條魚煮著吃。後來他嫌釣魚煮著吃太麻煩了,乾脆不吃魚了,大部分時間就靠土豆和馬鈴薯度日。

他就是用這種極簡的生活方式,過了兩年零兩個月的時間。確實讓人佩服,也讓人覺得不可想象。

如果讓另一個人像梭羅一樣去生活,那是不可能做到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在我們生活的時代,早已經從工業時代跨越到了網絡加智能的時代。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密,大到飛機火車的製造,人造衛星上天;小到一雙筷子的製作,一塊手機貼膜的生產和銷售,都須得有專業的人員來完成。人與人之間互相依賴的程度越來深,一個人是不可能靠自己的勞動解決所有的衣食住行問題的。

就算是一個農民住在農村裡,自己種糧食和蔬菜,養豬餵雞。沒有外界的幫助他也是難以生活的。最起碼牙膏、食鹽、洗衣粉等生活物資需要從城裡購買,還有種田用的農藥、種子、化肥也是需要農用商店提供的。 家裡用電需要供電局的幫助 ,穿衣服也需要去城裡購買。總之,就是一個農民過最簡單的生活,也是離不開城市人幫助的。在城裡生活的人,更是哪一個方面都離不開他人的服務。離開了他人的服務,城裡人想吃飯,想喝水,想出門辦事都是難的。

所以說,現在的人是不可能像梭羅一樣去生活的。但是我們可以學習梭羅極簡的生活態度。吃飯營養夠了就行,不必奢侈浪費;衣服有換洗的就行 , 不必太趕時髦;車子能代步就可,不必是豪車;物品夠用就行,不必囤積;一年只使用幾次的物品就不必買了;朋友有幾個真心的就行,無效的社交可以捨棄。因為追求物質富裕的時代已經過去,極簡生活的時代已經到來。極簡生活真好,因為生活越簡單越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