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村並鎮後剩餘勞動力該怎樣解決?

農民小趙zpl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什麼是合村並鎮

從字面意思來看,無非就是將原來一些居住相對零散的農村進行統一拆遷後集中安置。有的農村居民居住較為零散,特別是一些山區,有的居民房屋相隔很遠,並且離著鄉鎮政府駐地偏遠,對這些情況的村實行合理拆遷統一安置,以後能夠在居住,管理,生活等各方面方便很多。所以說合村並鎮可以重新規劃分區域,方便管理,減少政府機構,增加工作效率,節省公共資源,擴大村民生活區域,是一件利國利民好事。

那麼合村並鎮後的剩餘勞動力怎麼解決呢?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我國的剩餘勞動力。

農村剩餘勞動力是指農村勞動力資源中可以從種植業轉移出去,或從事其他社會經濟活動的勞動力,由於長期以來農民負擔沉重,農村生活水平落後,教育經費嚴重短缺,致使農村地區人口受教育水平普遍低下,因此,我國農村剩餘勞動力一方面人數龐大,另一方面,文化素質低。

那麼我國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出路在哪裡呢?個人有以下。

第一,調整產業結構,發展鄉鎮企業。目前我國農村第三產業主要集中於一些傳統的,低水平的交通運輸和商業飲食服務上,其他行業發展潛力還很大,應當為農村第三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同時應該注重發育和完善資本技術勞動以及企業產權交易等重要因素,建立完善的體制。發展更多的第三產業,使更多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得到就業。

第二,農村職業教育和農民技能培訓結合。通過對農村農民的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提升村民們的認知水平和專業技能,為再就業做好準備。

第三,鼓勵農民自主創業。現在我國有很多對於農民工返鄉創業以及外出務工回鄉創業等人員的一些實實在在的扶持,農民自主創業,這樣不僅能帶動自己就業,還能帶動自己的鄉親鄰里再就業。

這都是我國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出路,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種田的大老粗


現在還未合村並鎮!


筆耕三農


【慶雙與三農同行】合村並鎮後剩餘的勞動力該怎樣解決?──合村並鎮與剩餘勞動力沒有任何關係。詳情請看下文。

合村並鎮是黨中央、國務院根據農村的發展變化而作出的重大戰略佈署,是為了強鎮、強村而作出的決策性行政區域劃調整。通過合村並鎮,強鎮帶弱鎮,強村帶弱村,整合資源,精減機構辦事人員,節約辦公經費,是一項利國利民的決策新舉措。

合村並鎮只是行政區域化的調整,由原來的一個鎮或一個村,調整到現在將幾個鎮或幾個村合在一起成立一個鎮或一個村。根據國家合村並鎮的要求,一個鎮的人口要達到三萬人,一個村的人口要達到兩千人,一個組的人口要達到四百人。由此可見,此項重大決策要精減一些行政辦事人員,節約大筆辦公經費,將資源集中,更有利於農村的發展。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當時國家也進行過並鎮,但沒有並村。為了提高村民小組長的工資待遇,讓一個村民小組長同時兼任幾個村民小組的小組長。但是,在九十年代後期,又恢復了並鎮前的行政區域化。

現在,全國實施合村並鎮只是行政區域化的調整,並不是拆村拆鎮搬遷集中到一起,不存在出現剩餘勞動力。如果出現剩餘勞動力,也只是政府的部分工務員有一些變化,但是不多,就像過去國營企業改制後的人員流動情況相類似。而村、組幹部是要減少一些,但大多數村、組幹部本身就是屬於不脫產的幹部,即使沒有幹部的身份了,卻仍然在生產,因而只有剩餘的幹部,沒有剩餘的勞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