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作文起步難,有沒有作文“神器”?

彩田語文


你好!我是語文老師,你的問題我來回答。從問話的語氣、內容看,應該是家長提出來的。

小學作文起步難,有沒有作文“神器”?沒有。但我有幾點建議:

1.告訴孩子,認真上好作文課。

從中年級開始,每個單元都有“習作”內容安排,通常老師都會上作文指導課。現在更有利的是,新版部編本教材從三年級開始專門在每一冊安排了“習作單元”,設置了兩篇名家文章、兩篇學生優秀習作,以便學生模仿。比如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就是習作單元,作文題目是“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課堂是學習的主渠道,家長要告訴孩子,學習沒有捷徑可走,學習寫作文要以課堂為主,上好作文課。課外輔導,只能起到輔助作用。

2.支持孩子,備好學習書籍。

以我多年的語文教學經歷來看,凡是在有很多課外書,尤其是作文書、名著等書籍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他們的語文成績就很好,而且寫作能力強。試想一下,在小學階段連一本作文書也沒有的孩子能寫好作文嗎?不可思議(除非經常出入圖書室,或者借書讀)。哪些書必備呢?我個人認為:一是同步作文書(在挑選此類作文書時,一定要注意甄別,注重原創作文,那些七拼八湊摘抄出來的作文書是沒有用的),二是“快樂讀書吧”推薦書目。前者是單元習作的最好範本,後者是無數專家經過精挑細選出來的優秀作品,三是百科書籍。

3.陪伴孩子,共同閱讀交流。

閱讀是“吸收”,寫作文是“輸出”。沒有吸收,何來輸出?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顛撲不破的真理。比如,部編本三年級上冊”快樂讀書吧”推薦的《安徒生童話》,要讓孩子讀,家長最好也要讀,茶餘飯後,跟孩子交流:你最喜歡的是哪個故事啊?說說你對最喜歡哪個角色?哪一段給你印象最深?等等,這實際上是在幫助孩子領會其中的道理、寫法,發展自己的思維。又比如,讀《同步作文》,可以探討:你最喜歡哪一篇(哪幾篇)作文?為什麼?在親子交流中,既融洽了親情,又讓孩子有了表達傾訴的渠道。“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孩子讀後也有自己的解讀啊!

4.引導孩子,在生活中學習。

生活處處皆語文。生活中,有很多的時候與語文有關,與寫作文有關。比如,外出旅遊,可以引導孩子認真觀察。像看到花,就要注意它的顏色、形狀、香味;看到小鳥,就要注意觀察它的外形、叫聲、生活習性等。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做生活的有心人,積累一些素材。“厚積薄發”,只有長久地積累才有寫作文時的“文思泉湧”。

5.鼓勵孩子,提供展示機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起步作文,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激發學習寫作文的興趣。孩子是需要鼓勵的,尤其是取得進步和成績的時候。把孩子的作文展示出來,就是很好的方式。比如,收集孩子好的句段,拍成幻燈片保留、播放;收集孩子優秀的作文,和孩子一起辦個習作專輯;配上音樂,讓孩子朗讀自己的習作等等。

不知道我的回答是否能幫到您。請多指教。


大別講壇


小學生作文起步難,難在哪裡?筆者就小學生的作文,分兩個階段,說說個人的看法。

第一階段,1一3年級。

1—3年級,是小學生作文真正的起步階段。而這個階段真正的起步,是看圖寫話,再由看圖寫話,到看圖作文。

為什麼是看圖寫話和看圖作文?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想象能力和聯想能力都受到一定的限制,思維的條理性也受到限制,而看圖,可以給他比較直觀的畫面,通過對畫面的觀察,幫助他想象和聯想,幫助他建立有條理的思維。

因此,看圖寫話,看圖作文的關鍵,是“看圖”。這個時候,老師和家長,要幫助孩子理清圖中的一些要素,比如季節、時間(是早晨,還是晚上,或者是上午、下午?可以通過觀察圖中的太陽位置,或者月亮、星星來判斷)、景物(花草,樹木,雨雪,風,雷電等)、角色(人物,動物),觀察角色的行為、動作、神態、表情,幫助孩子想象角色的語言、心理,等等。

讓孩子基本上理解畫面的基本內容,這是孩子寫作的第一步,這一步,考驗著老師和家長的耐心和智慧。

第二步,鼓勵孩子寫作(包括寫話和小作文)。這一步,不要求孩子寫得“完美”,只要孩子能基本上把畫面裡的主要內容寫出來,能“基本上”寫得比較清楚就可以了。孩子寫好以後,讓他大聲朗讀兩遍,以便讓孩子獲得進一步的感受,這一步不能少。並且,將孩子寫好的作文連同圖片保存起來,不要寫一篇丟一篇。

這個過程的長短因人而異,一般需要四五個星期,每個星期寫2篇,不要再多,頻率不要太緊,頻率太緊,“逼”得太緊,會讓孩子畏懼寫作,進而厭惡寫作。

這一點應當十分注意。

第三步,經過第二步的訓練,孩子對看圖寫作便有了一定的感悟,再將先前寫過的作文和圖片拿出來,和孩子一起,對一些句子進行“加工”,在句子中恰當的地方,加上描述性的詞語,比如,原文中“他跑過來”,改為“他急急忙忙地跑過來”,“小白兔說”改為“小白兔高興地說”。

對孩子作文的“加工”不能急躁,不能求完美,一篇作文只能修改兩三處,最多四處,太多了,就會成為孩子的精神負擔,心理負擔。

“加工”完成後,讓孩子再抄寫一遍,然後大聲朗讀兩遍。

抄寫要認真,字要寫好。

給孩子的作文進行“加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家長和孩子一起“研究”,找出三四出值得加工的句子,啟發孩子可以怎樣改得更好,第二階段,讓孩子自己找。

經過以上三個步驟,孩子看圖作文的基本概念就可以建立起來,再沿著這個“路子”慢慢往前走,就“省心”了。

孩子寫作的第二階段,是4—6年級,其中,4、5年級是關鍵。

這個階段可以分為兩步。

第一步,“搭架子”,不管作文寫得好不好,先必須把作文的“架子”搭起來,換句話說,不管好不好,它必須是一篇作文,有頭有尾,中間有過程,其結構是完整的。此其一。

其二,“文以載道”,一篇作文,要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好惡,褒揚什麼,貶斥什麼,要明確,不能僅僅是優美段落的拼湊。

由優美段落拼湊起來的作文,筆者見得比較多,特別是小學生的作文。但凡由優美段落拼湊起來的作文,一般是上過寫作培訓班的孩子寫出來的。這樣的作文,每一段孤立地看,寫得繪形繪色,但是,整篇作文卻不知所云,沒有自己的思想,沒有自己的感情和主張,嚴格地說,這不能算是作文。

因此,所謂“搭架子”,包含兩個方面的要求:結構完整,有“主題”。

第二步,充實,求完美。

這裡說的“充實”,主要是就語言表達上說的。要能運用比較形象生動的語言,無論是寫景還是寫人寫事,不能是“乾巴巴”的,讀下來,就像是幾根火柴棍子搭起來的,索然無味。語言的形象生動,主要包括兩人方面,一是詞語,二是修辭手法。

作文的第二步,可以配合課外閱讀,多讀一點小美文,對好的詞語和句子,作出圈點,頭腦裡要多裝“東西”,頭腦裡空空如也,無論怎樣都不可能寫出好作文。

而作文的完美,包括材料的取捨,詳略得當,過度自然,思路流暢,讀起來沒有坑坑窪窪的感覺。

以上兩步,可以打個比方,就如同做房子,先把“架子”搭起來,再“裝修”。而“裝修”幾乎是個“無底洞”,多少錢都用得進去。寫作也是這樣,求充實,求完美,也是個“無底洞”。

無論是大孩子,還是小孩子,寫作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急不得!


雲鶴凌空


小學生作文起步難,有沒有"神器"?

答:小學生作文起步,讀書就是作文的"神器"。

一是課堂上老師要為學生多讀範文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猶藥也,可以醫愚。"剛開始寫作文的同學,對寫作文總有一絲恐懼心理,老師要多引導,不能只給孩子佈置作文題目,就讓孩子去寫,這樣學生像母雞生蛋一樣,怎麼也生不下?也像擠牙膏一樣,半天也擠不下幾個字。老師在班級上,應該多向學生讀一些優秀作文,學生寫作文時就可以照貓畫虎,練習寫作文。

二是家長要鼓勵學生多讀優秀作文

許多孩子讀書都是三分鐘的熱忱,這時候家長要採取方法,鼓勵孩子多讀書。孩子都喜歡聽故事,喜歡大人給她講故事聽。為了鼓勵孩子多讀書,家長可以變換一下方法,每天鼓勵孩子,自己去讀一篇作文,然後給家長講,家長注意聽,如果孩子講得好,就獎勵一朵小紅花,小紅花積累多了,家長可以給孩子買一個小禮物。用這樣的方法引導孩子去讀書,積累的多了,孩子寫作文時,就有材料可寫。

三是引導學生練習作文

家長告訴學生,作文並不難,作文就是跟平時說話一樣,把自己用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自己做過的事情,一一寫下來。寫的時候注意寫清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寫的時候注意把話寫通順,把事說明白,就是一篇好作文。

四是對寫起步作文的孩子要多鼓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起步作文,家長老師要多鼓勵,要求不要過高,不能用作家的眼光去評價孩子的習作,要俯下身子,用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作文。剛開始寫作很難,學生寫三五句話也行,寫七八句話也行,寫一兩段話也行,只要孩子練習寫,就要多鼓勵,不能對初學寫作的孩子當頭一棒,這樣學生就永遠對寫作失去了信心。所以家長要多鼓勵,多指導孩子,今天寫三五段,明天就可以寫三四段。這樣慢慢鼓勵,孩子就會寫出像樣的作文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