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起步难,有没有作文“神器”?

彩田语文


你好!我是语文老师,你的问题我来回答。从问话的语气、内容看,应该是家长提出来的。

小学作文起步难,有没有作文“神器”?没有。但我有几点建议:

1.告诉孩子,认真上好作文课。

从中年级开始,每个单元都有“习作”内容安排,通常老师都会上作文指导课。现在更有利的是,新版部编本教材从三年级开始专门在每一册安排了“习作单元”,设置了两篇名家文章、两篇学生优秀习作,以便学生模仿。比如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就是习作单元,作文题目是“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课堂是学习的主渠道,家长要告诉孩子,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学习写作文要以课堂为主,上好作文课。课外辅导,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2.支持孩子,备好学习书籍。

以我多年的语文教学经历来看,凡是在有很多课外书,尤其是作文书、名著等书籍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他们的语文成绩就很好,而且写作能力强。试想一下,在小学阶段连一本作文书也没有的孩子能写好作文吗?不可思议(除非经常出入图书室,或者借书读)。哪些书必备呢?我个人认为:一是同步作文书(在挑选此类作文书时,一定要注意甄别,注重原创作文,那些七拼八凑摘抄出来的作文书是没有用的),二是“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前者是单元习作的最好范本,后者是无数专家经过精挑细选出来的优秀作品,三是百科书籍。

3.陪伴孩子,共同阅读交流。

阅读是“吸收”,写作文是“输出”。没有吸收,何来输出?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比如,部编本三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推荐的《安徒生童话》,要让孩子读,家长最好也要读,茶余饭后,跟孩子交流:你最喜欢的是哪个故事啊?说说你对最喜欢哪个角色?哪一段给你印象最深?等等,这实际上是在帮助孩子领会其中的道理、写法,发展自己的思维。又比如,读《同步作文》,可以探讨:你最喜欢哪一篇(哪几篇)作文?为什么?在亲子交流中,既融洽了亲情,又让孩子有了表达倾诉的渠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孩子读后也有自己的解读啊!

4.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习。

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中,有很多的时候与语文有关,与写作文有关。比如,外出旅游,可以引导孩子认真观察。像看到花,就要注意它的颜色、形状、香味;看到小鸟,就要注意观察它的外形、叫声、生活习性等。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一些素材。“厚积薄发”,只有长久地积累才有写作文时的“文思泉涌”。

5.鼓励孩子,提供展示机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起步作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激发学习写作文的兴趣。孩子是需要鼓励的,尤其是取得进步和成绩的时候。把孩子的作文展示出来,就是很好的方式。比如,收集孩子好的句段,拍成幻灯片保留、播放;收集孩子优秀的作文,和孩子一起办个习作专辑;配上音乐,让孩子朗读自己的习作等等。

不知道我的回答是否能帮到您。请多指教。


大别讲坛


小学生作文起步难,难在哪里?笔者就小学生的作文,分两个阶段,说说个人的看法。

第一阶段,1一3年级。

1—3年级,是小学生作文真正的起步阶段。而这个阶段真正的起步,是看图写话,再由看图写话,到看图作文。

为什么是看图写话和看图作文?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都受到一定的限制,思维的条理性也受到限制,而看图,可以给他比较直观的画面,通过对画面的观察,帮助他想象和联想,帮助他建立有条理的思维。

因此,看图写话,看图作文的关键,是“看图”。这个时候,老师和家长,要帮助孩子理清图中的一些要素,比如季节、时间(是早晨,还是晚上,或者是上午、下午?可以通过观察图中的太阳位置,或者月亮、星星来判断)、景物(花草,树木,雨雪,风,雷电等)、角色(人物,动物),观察角色的行为、动作、神态、表情,帮助孩子想象角色的语言、心理,等等。

让孩子基本上理解画面的基本内容,这是孩子写作的第一步,这一步,考验着老师和家长的耐心和智慧。

第二步,鼓励孩子写作(包括写话和小作文)。这一步,不要求孩子写得“完美”,只要孩子能基本上把画面里的主要内容写出来,能“基本上”写得比较清楚就可以了。孩子写好以后,让他大声朗读两遍,以便让孩子获得进一步的感受,这一步不能少。并且,将孩子写好的作文连同图片保存起来,不要写一篇丢一篇。

这个过程的长短因人而异,一般需要四五个星期,每个星期写2篇,不要再多,频率不要太紧,频率太紧,“逼”得太紧,会让孩子畏惧写作,进而厌恶写作。

这一点应当十分注意。

第三步,经过第二步的训练,孩子对看图写作便有了一定的感悟,再将先前写过的作文和图片拿出来,和孩子一起,对一些句子进行“加工”,在句子中恰当的地方,加上描述性的词语,比如,原文中“他跑过来”,改为“他急急忙忙地跑过来”,“小白兔说”改为“小白兔高兴地说”。

对孩子作文的“加工”不能急躁,不能求完美,一篇作文只能修改两三处,最多四处,太多了,就会成为孩子的精神负担,心理负担。

“加工”完成后,让孩子再抄写一遍,然后大声朗读两遍。

抄写要认真,字要写好。

给孩子的作文进行“加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家长和孩子一起“研究”,找出三四出值得加工的句子,启发孩子可以怎样改得更好,第二阶段,让孩子自己找。

经过以上三个步骤,孩子看图作文的基本概念就可以建立起来,再沿着这个“路子”慢慢往前走,就“省心”了。

孩子写作的第二阶段,是4—6年级,其中,4、5年级是关键。

这个阶段可以分为两步。

第一步,“搭架子”,不管作文写得好不好,先必须把作文的“架子”搭起来,换句话说,不管好不好,它必须是一篇作文,有头有尾,中间有过程,其结构是完整的。此其一。

其二,“文以载道”,一篇作文,要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好恶,褒扬什么,贬斥什么,要明确,不能仅仅是优美段落的拼凑。

由优美段落拼凑起来的作文,笔者见得比较多,特别是小学生的作文。但凡由优美段落拼凑起来的作文,一般是上过写作培训班的孩子写出来的。这样的作文,每一段孤立地看,写得绘形绘色,但是,整篇作文却不知所云,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感情和主张,严格地说,这不能算是作文。

因此,所谓“搭架子”,包含两个方面的要求:结构完整,有“主题”。

第二步,充实,求完美。

这里说的“充实”,主要是就语言表达上说的。要能运用比较形象生动的语言,无论是写景还是写人写事,不能是“干巴巴”的,读下来,就像是几根火柴棍子搭起来的,索然无味。语言的形象生动,主要包括两人方面,一是词语,二是修辞手法。

作文的第二步,可以配合课外阅读,多读一点小美文,对好的词语和句子,作出圈点,头脑里要多装“东西”,头脑里空空如也,无论怎样都不可能写出好作文。

而作文的完美,包括材料的取舍,详略得当,过度自然,思路流畅,读起来没有坑坑洼洼的感觉。

以上两步,可以打个比方,就如同做房子,先把“架子”搭起来,再“装修”。而“装修”几乎是个“无底洞”,多少钱都用得进去。写作也是这样,求充实,求完美,也是个“无底洞”。

无论是大孩子,还是小孩子,写作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急不得!


云鹤凌空


小学生作文起步难,有没有"神器"?

答:小学生作文起步,读书就是作文的"神器"。

一是课堂上老师要为学生多读范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犹药也,可以医愚。"刚开始写作文的同学,对写作文总有一丝恐惧心理,老师要多引导,不能只给孩子布置作文题目,就让孩子去写,这样学生像母鸡生蛋一样,怎么也生不下?也像挤牙膏一样,半天也挤不下几个字。老师在班级上,应该多向学生读一些优秀作文,学生写作文时就可以照猫画虎,练习写作文。

二是家长要鼓励学生多读优秀作文

许多孩子读书都是三分钟的热忱,这时候家长要采取方法,鼓励孩子多读书。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喜欢大人给她讲故事听。为了鼓励孩子多读书,家长可以变换一下方法,每天鼓励孩子,自己去读一篇作文,然后给家长讲,家长注意听,如果孩子讲得好,就奖励一朵小红花,小红花积累多了,家长可以给孩子买一个小礼物。用这样的方法引导孩子去读书,积累的多了,孩子写作文时,就有材料可写。

三是引导学生练习作文

家长告诉学生,作文并不难,作文就是跟平时说话一样,把自己用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自己做过的事情,一一写下来。写的时候注意写清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写的时候注意把话写通顺,把事说明白,就是一篇好作文。

四是对写起步作文的孩子要多鼓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起步作文,家长老师要多鼓励,要求不要过高,不能用作家的眼光去评价孩子的习作,要俯下身子,用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作文。刚开始写作很难,学生写三五句话也行,写七八句话也行,写一两段话也行,只要孩子练习写,就要多鼓励,不能对初学写作的孩子当头一棒,这样学生就永远对写作失去了信心。所以家长要多鼓励,多指导孩子,今天写三五段,明天就可以写三四段。这样慢慢鼓励,孩子就会写出像样的作文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