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農村老家,而不願外出打工了呢?

孤狼小歐


您好,很開心回答您的問題,我也通過自媒體關注到現在很多年輕人也選擇在農村發展。我就我的意見回答一下,不當之處,請諒解。

現在農村變化太快了,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它。在這發展的滾滾大潮中,想做個時代的“弄潮兒”嗎?那就提前準備好吧!未來的農村會出現幾大機遇,我們要爭取在10 年內成為村裡的有錢人!

第一個機遇:集約化種植

現在農村的小農經濟,已經跟不上時代發展潮流。一家一戶的耕耘模式,不僅在農產品市場價格變化中無能為力,在自然災害面前也是束手無措。所以農村急需改變耕作模式,把分散經營變成集約化生產,為我們以後繼續增產增收打下基礎。

第二個機遇:為老年人服務行業

隨著農村人口的老齡化,一個新興的行業也會在農村興起,那就是為老年人服務行業。舉個例子來說明:老年人行動不便,但是每個月都要理髮吧!這就需要有專門人員上門服務。

第三個機遇:農村餐飲業

未來的農民,自己在家做飯的機會,會變得越來越少。因為現在的農村,已經和以前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了。還是舉個例子來說明:現在村裡有打工隊,每天都要出去幹活。打工的方式是隊長負責聯繫每天工作,然後有專車接送打工農民,當天工作當天開支。然而打工的地點都是農田,需要每天清晨5點就要出發,因為天氣炎熱,中午必須下班早一些。那麼自己在家做飯就會耽誤時間,也影響了休息。如果村裡有一個早餐店,就會解決了這個問題,這些打工農民可以在家多睡一會,起床洗把臉就可以吃口現成飯,中午都在僱主那裡吃,是不是很方便了?這對於那些搞餐飲業的人來說,是不是一次機遇啊?

如果努力做下去,這個兩全其美的行業,在未來10年內,你肯定是村裡的一個有錢人啊!



尋豆兒的vlog


現在我們走到各地農村看一看,不要說平時,就是逢年過節,在村莊街道上都看不到幾個年輕人,他們都上哪兒去了呢?不問自答,都進城務工了,或者在城市從事的自己的事業。這個事業不管大小,不管從事哪行,年輕農民都不願意待在農村的事實已經不可逆轉。因為70後不願意耕種土地,80後基本上不會耕種土地,90後沒有耕種過土地,那他們在奮鬥的年紀,並沒人選擇安逸的生活,而是在城市尋找自己的理想和出處。

如果有人說,他感覺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農村老家,而不願意外出務工,這純粹是錯覺,要麼是幻覺,是跟著感覺走,而不是跟著行動走。只要稍微有點常識的農民,或者有點見識的農民,或者生活在農村的人,都不會產生這種不良的“感覺”。這純屬子虛烏有。

正是因為現在農村年輕人越來越少,農村發展越來越滯後,各方面越來越蕭條,這是不爭的事實。前不久,村莊上的老人去世了,因為棺木當時做得太重太沉,村幹部早早就在村子裡找年輕人在殃者出殯時安排去抬棺。可是滿村子找來找去,不是年齡太大,就是年齡太小,蜇摸了大半天功夫,才找了幾個年輕力壯的“年輕人”,可他們的實際年齡都已經60多歲了,這就是現在農村所謂的“年輕農民”;而60歲之下的農民,在村上根本就找不到身影。這些60多歲的年輕農民,也是相當不好找的,人數極為有限。

這就是現在留守農村的人口結構狀況。

再說,現在農村要發展,沒有年輕人不行,於是各地就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千方百計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提供無息貸款,提供各種便利條件,提供政策支持,可真正有幾個年輕有為的農民回鄉創業呢?真正回鄉的農民,大多都因為年齡偏大,在城市打工又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而自行被淘汰出城市打工的序列。這就是農民工自身的生存狀況。

事實上,不是農民願意外出打工,不是年輕農民不熱自己的家鄉,而是因為家鄉的土地實在盛放不下他們偉大的理想,無法安放他們年輕氣盛的心靈,無法讓他們在土地上刨取到真正的人生希望,那也就只能以背叛的方式逃離農村故土,背井離鄉尋找人生新的轉折點。

其實,作為農民,我們細細想一想,以前土地之所以讓無數的農民安份守紀,毫無二心的一代又一代人辛苦耕作,就是因為土地逐步滿足了他們最基本,也是最渴望的需求,就是在土地上種植糧食作物,能讓他們吃飽肚子,這是土地最基本的職責;當農村社會繼續向前發展前進,農民的生活需求一浪高過一浪,農民再以貪得無厭的心態向土地索取更高質量的生活,顯然是過於苛刻,土地也沒有這個本領。此時,它顯示出了自己的全部本能,進而讓農民拋卻自己,到他方尋找自己的新生活。因此,有人說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待在農村老家,不願意外出務工,這是對農村、對農民生活狀況不瞭解而做出的盲人摸象的描述,根本沒有任何可靠性,是“滿紙荒唐言”。


鄉村關中


這是你的感覺吧,事實是農村人外出打工仍是主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