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CBA有些球隊外援獨支?三年後的CBA哪些球隊的競爭力更強?

懵懂的小林


不可否認,外援的水平在CBA是獨一檔的存在,單單看得分榜就可以看出國內球員和外援的真實差距。排名最靠前的是福建隊中鋒王哲林,以場均25.7分位列得分榜的第21位,外援對於CBA的統治可想而知。




CBA球隊外援獨支不利於國籃發展?

至於CBA下游球隊依靠外援獨支,我認為這是很正常的,雖然不利於年輕球員的發展,但是聯賽畢竟是一個商業聯盟,需要熱點和球迷的關注度。外援精彩的表現一方面可以帶動現場氣氛,另一方面讓有想法的年輕球員學到真正的技術,在這方面來看絕對是有好處的。參考歐洲聯賽,雖然依靠整體但是關鍵時刻還是要靠一些美國外援發揮核心價值。總結就是一句話:籃球是靠實力說話的,不論在哪!


國內球員做主力的球隊永遠不會被淘汰!

如果現在分析三年後哪支球隊更強,我可以在這裡明確說出這幾支球隊:廣東隊、新疆隊、廣廈隊、遼寧隊,這4支球隊三年內絕對不會掉到下游球隊中去!格力有句廣告語:格力,掌握核心科技!沒錯這幾支球隊就牢牢握住了年輕球員培養這個核心技術,外援的發揮是一方面,國內球員技術能力在場上的展現才會決定整支球隊綜合實力!

廣東做為籃球人才培養的第一大省,光看看現場的籃球氛圍就足夠代表一座城市的籃球底蘊。人人都愛籃球,人人都喜歡打籃球,有好的晉級通道,有好的訓練場地,有眾多人的支持,這樣的條件下怎麼會沒有好的人才湧現?反觀那些單單靠外援撐起一片天的球隊,在季後賽里根本走不了多遠的,以往屆的CBA決賽來看,國內球員的發揮永遠是決定比賽走向的關鍵!

綜上所述,外援獨大是一件很正常的是,不僅僅只在我國,在歐洲在澳大利亞等國家的聯賽中很常見,畢竟都是要掙錢的!而三年後誰在CBA中是驕驕子,那絕對是年輕球員強的球隊稱王了!


威少球迷之家


現階段CBA外援的作用確實比較大,可以說除了八一隊,每支球隊都離不開外援,但外援唱獨角戲的球隊還是走不遠的。三年後的CBA廣東、新疆、廣廈、福建、深圳的競爭力可能會比較強。

  • 外援獨支問題

雖然CBA球隊離不開外援,但依靠度還是不一樣的。強隊的外援像是錦上添花,而弱隊的外援像救世主。

就拿本賽季具有強力外援的吉林隊和青島隊來說,幾乎可以稱得上是一人球隊,超級外援發揮的好壞直接決定著球隊的成績。吉林隊在外援瓊斯傷退期間,球隊實力與之前判若兩隊;亞當斯也經常一個人扛著青島隊前進。這樣的球隊具有很強的衝擊力,有時能充當“巨人殺手”,但在的系列賽中,就不太能對強隊構成真正的威脅了。

真正的強隊在外援出現問題時,會影響到奪冠的可能性,但球隊整體實力依然強勁。前幾個賽季廣東隊外援不給力,但依然能回回闖進四強;上賽季的新疆隊一直在外援問題上瞎折騰,最後依然挺進到了總決賽。這些都是因為兩隊的國內球員實力也比較強,底蘊比較深,而弱隊就做不到這一點了。

  • 三年後球隊競爭力問題

下賽季CBA將實行外援四節四人次政策,以後國內球員的戲份將會顯著提升,按照這個推理,目前後備力量比較好的廣東、新疆、廣廈、福建、深圳可能會在競爭中處在領先位置。

廣東隊:易建聯據說能再打幾年,三年後,趙睿27歲、胡明軒25歲、徐傑23歲、加上王薪凱、杜潤旺、曾繁日、萬聖偉、劉權標等年齡都不大,正在當打之年,依然能保持在頂尖強隊之列。

新疆隊:屆時周琦27歲、阿布都沙拉木27歲、範子銘25歲、唐才育26歲,這些目前球隊的輪換陣容隊員都處在職業生涯的黃金年齡,想想都很恐怖。加上新人齊麟、魯吐布拉、西爾扎提等也處在出成績的時候,新疆隊的未來十分看好。

廣廈隊:胡金秋26歲、李京龍28歲、孫銘徽27歲、趙巖昊26歲、朱儁龍24歲,妥妥的一套首發陣容。

福建隊:王哲林29歲、何重達29歲、卡米然28歲,當打球員也不少。

深圳隊:沈梓捷26歲、於德豪28歲、賀希寧26歲、盧藝文28歲也是清一色的當打主力。

其他球隊的年輕隊員相對較少,在競爭中可能會落後了,特別是以青訓好著稱的遼寧隊,近幾年卻出現人才斷檔,讓人有些可惜。

姚明主席的籃球改革正在逐步推行,未來的改革方向將向國內球員的成長傾斜,未來的CBA將會是本土球員實力強的球隊唱主角。這也提醒了其他俱樂部要向廣東隊、新疆隊等注重後備力量培養的球隊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在未來的CBA強隊中佔據一席之地。

你認為三年後,哪支球隊最強呢? 歡迎發表高見。


子虛烏有看比賽


外援在聯賽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外援能力的好壞直接影響球隊的戰績。比如說本賽季山西男籃和吉林男籃,就是以外援為核心帶動全隊,因為外援給力,所以在聯盟中頗具競爭力。

在我看來,外援的在聯賽中的作用有利有弊。好方面是可以增強聯賽競爭力,提升整個籃球的水平,而且對於球迷來說比賽的觀賞性更高。可不好的方面也十分明顯,過度的依賴外援導致年輕球員成長緩慢,更主要的是讓國產球員打關鍵球能力下降。就拿男籃世界盃來說,除了易建聯之外,其餘球員在關鍵時刻都難當大任。設想下,如果在聯賽中把關鍵球更多由國內球員處理的話,自然世界大賽上球員的自信心會不一樣。


關於外援問題,籃協已經引起重視,所以下賽季的外援政策改為四節四人次,這樣的話就更加考驗國內球員實力。那麼三年後哪些球隊更具競爭力呢?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1,廣東男籃;

廣東男籃在經歷2017-18賽季新老交替的陣痛期後,杜峰大膽啟用新人,在去年夏天,杜峰更是把一個夏天的熱身賽為年輕人交學費。等到聯賽一開始,廣東男籃對年輕球員的付出就得到了回報,胡明軒和趙睿的進步顯而易見,曾繁日和王薪凱也已經成為廣東男籃重要輪轉,此次之外,徐傑,杜潤旺等年輕人也值得期待。所以我覺得未來的廣東男籃即使易建聯退役,球隊的依然會保持競爭力。

2,新疆男籃;

新疆男籃雖然沒有廣東男籃那樣的冠軍底蘊,可是球隊對於年輕球員的投入非常大。就拿本賽季來說,西爾扎提和唐才育已經可以進入輪轉陣容。而且沙拉木和周琦還都非常年輕,三年後也許正是職業生涯的黃金期。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新疆男籃的財力,作為CBA最土豪,最捨得花錢的俱樂部,球隊一方面可以培養自己的信任,另一方面還可以挖掘國內一流球員。

3,浙江男籃;

浙江男籃是CBA最年輕的球隊,雖然目前浙江男籃更多的還是以外援為核心,但是浙江男籃的國內球員不乏優秀人才。比如說剛滿21歲的程帥澎和劉澤一,其他球員年齡也都在25歲上下,未來二三年外援新政之後,浙江男籃的成績很有可以穩步提升。另外,蔣指導為浙江男籃注入的鐵血作風,也讓球隊中年輕人受益匪淺。

您有什麼不同見解嗎?歡迎大家一起討論留言,說出您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