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農村有時候整個村子都認識都有來往而城裡有時對門上下樓都不咋走動?

aaa茉莉花開


看了一下一些回答,似乎沒有說到點子上,為什麼農村整個村子裡的人都認識都來往,而在城市裡面上下樓對門都沒有往來,這是生活空間原因造成的。

在我國農村地區,一般家家戶戶都是獨門獨院,有相對面積比較大的院子,房屋一般客廳也比較大,也就是活動空間比較大,同時農村人口密度比較低,在家家戶戶的住宅房屋之外的空間相對也比城市大,這就給人們的社交活動帶來了心理上的安全距離,人是有社交需要的,在我國農村地區,人們的社交活動一般集中在本村莊內的比較多,隨著空間距離的增加,相互之間的社交活動隨之遞減,這就是為什麼在農村地區似乎整個村子裡的人都認識都來往的原因。

而城市正好相反,人口居住密度大,一般獨門獨院的房屋很少,家庭住房的室內空間比較小,沒有農村地區一般家家戶戶都有的庭院,所以人們回到家裡,一般不願意外人進入自己家庭裡的狹小的私密空間,而是更願意在小區裡的公共活動場合進行社交活動,同時城市裡面交通方便,通訊發達,人們的社交活動受空間距離的限制比較少,這就給人們的社交活動提供了更廣泛的空間,再有就是城市裡面生活節奏比農村快很多,人們在外忙碌了一天,也就是社交活動了一天,回到家裡就想好好休息一下,這時就沒有太多的社交需求了。


晨雨62


你好,我是德州水上泉城,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因為在農村整個村子的人都祖祖輩輩生活在一起,從小生活在一塊,所以互相之間都認識都走動。

莊裡莊鄉親情深厚。

家與家,戶與戶之間都有很深的淵源,甚至有親戚關係,裙帶關係。同姓一家族就不用說了,一脈相承,同根同祖,往來親切那是骨子裡帶來的,血脈裡自有的。就是同村不同姓之間,往往也有理不斷的友誼和親情,串門走動那也是常事。

特別是誰家要有紅白喜事。

那可是門挨門,戶連戶的全體出動聚集捧場,那場面很壯觀。還有春節拜年也是挨戶拜訪,從初一拜到初二,還真是項體力活。雖然天寒地凍,有時走路走的也會渾身出汗,心裡熱乎乎的。

城裡就不一樣了,一個小區特別是商品房小區,住戶都是來自天南海北互不相識。

而且都忙著上班,見面的機遇很少。對門識戶,樓上樓下,點頭眼熟的那己經是很不錯了,大多數是互不相識,形同路人。說句不好聽的在大街上撞車了,還不知道是鄰居吶。等真聊起來,還真有點不好意思。我就親身經歷了這種事。

城裡人不是不想相互走動,而是沒時間,不是不想去認識,而是沒機會。

在城裡的人心裡同樣也裝著老家的鄉情,老鄉的真情。遇到是一個地方的人,特別是一個村的人,那可算是遇到親人了,那熱情勁兒無法形容。有句話說的好"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呀!


山東省德州市李瑞峰


因為村裡人一起居多年甚至幾帶人都有感情,生活多樣,需求複雜,有些事情不是獨家能完成,經常互相幫助。城裡人多是四路八鄉聚在一起的,互相不太瞭解,生活方式單調,大多數除了上班就是休息,自家可以成為一個獨立的生活體系,再者城市繁華,人也是形形色色的良優不齊,所以都對別人存在一些戒備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