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從曾國藩身上學到哪些精神?

這說科技


曾國藩,這位晚清的四大名臣之首,應該不需要過多介紹。他創立湘軍,平定太平天國、也是洋務運動發起人,同時是著名的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

從曾國藩身上有幾點感觸頗深:

1. 勤能補拙,不走捷徑

史書上記載的曾國藩確實不聰明,秀才考了6次不中,而同鄉很多人卻早早的就中了秀才。6次不中秀才也就不說了,竟然還在第6次考試的時候,還被“懸牌批責”,意思就是考官把他的文章當做反面典型教材來公示,說他的文章文理不通。不過曾國藩正是受到這次“懸牌批責”的刺激後,他才慢慢改變了學習方法,終於在第7次考試的時候中了,雖然位於榜單的尾部。

但是有了這麼一次成功的經歷之後,讓曾國藩覺得雖然自己比較笨,但也能走通百分之九十的人都走不通的科舉之路。他從此認為,只要努力就沒有幹不成的事情。他甚至還有點崇尚笨拙,認為世上的人都喜歡取巧走捷徑,從而不擇手段,反而不容易成功。

為笨拙勝過機巧,笨拙的人由於沒有智力資本所以更虛心、肯付出。笨拙的人總是失敗,所以心理承受能力強。笨拙的人不走捷徑,遇到問題肯鑽研,基礎打得紮實。所以曾國藩的人生哲學就是“尚拙”,後來與太平軍對戰時採用的“結硬寨、打呆仗”就是源於他的這個時候養成的性格。

我覺得曾國藩的這種「 不走捷徑 」,踏踏實實的幹好手上的每一件事的這種精神,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不管我們認為自己是多麼聰明或者多麼笨,但是隻要肯付出、踏實的去幹,就沒有做不成的事情。不走捷徑 ,就是告訴我們要踏實的一步一個腳印,代碼要一行一行仔細敲,事情要一個一個認真的做,沒有完不成的目標。

2.志向遠大、意志超強

曾國藩後來考中進士之後,在京城翰林院任職。由於曾國藩並非什麼書香門第,讀書也主要是為了應對考試所需而讀,課外書籍幾乎沒讀過。因此他到北京任職,與同僚共事交流後,發現自己見識狹隘、觀念鄙俗、性格上也有很多缺點,跟別人一比,很自卑。

所以在翰林院,他開始如飢似渴的閱覽群書,慢慢視野和見識也與以前又很大不同。在三十歲這一年,他給自己設定了第一個人生目標「 做聖人 」。

在沒有目標之前其實曾國藩是不知道人生追求的,只知道跟大家所有人一樣追求升官發財。但有了目標之後,他似乎有了方向,就有了鬥志,也就激發了他的巨大潛力。為了實現目標,他給自己制定了12條自我管理的軍規,並且督促自己嚴格執行。

3.善於自省,嚴以律己。

有一件事對他刺激和影響較大,有一次,有個賊到他家偷東西躲在樑上,而曾國藩進來後一心讀書背書。他一連讀了幾十遍,仍然沒有背會,那個賊實在看不下去了,跳下來非常生氣:“不要讀了,我聽都聽會了,我給你背一遍”,流利背完之後揚長而去。曾國藩從此開始反思自己,認為自己要不斷反思自醒。以後每天堅持寫日記反省自己,一生中沒有一天不監視自己,教訓自己。“困知勉行,立志自撥於流俗”。

4.為人處世,端莊厚重。

成大事之人往往待人敦厚,面相既不奸猾,也不精明。真正能夠成為領導者的人,不光有行動力和精明的頭腦,往往使人們對其推崇備至的是其平易近人的品質。

“禮賢下士”並不是說起來那麼簡單,一邊待人尖酸刻薄,一邊又說漂亮話去招攬對方,人才會跟這樣的人走才怪!做人難,做人上人更難,一個人如果能做到對任何人都端莊敦厚,其必然是成大事的可造之材!

5.何時何地,謙虛謹慎。

曾國藩待上、待下、待同事謙恕自抑,豁達大度,一生朋友很多,很受人尊重。所以做人應當時時記得謙虛謹慎。

而放在今人身上,若我們能保有同樣的品質。在大事小事上都優先考慮到對手身上的優點,我們只會吸收優點變得越來越優秀。如果只看缺點,對自身意義不大。對任何人保持謙虛的態度,定能促使我們不斷學習到優秀之處,人生往高處行!


歷史長河有你有我


中國近代史人物,不得不提曾國藩,可謂里程碑級,至今無人企及。無論政治家、教育家、軍事家、文人墨客等等都以他為榜樣,學習他模仿他,著書立說弘揚他。

下至一介書生,上至偉人名人無不佩服他,毛澤東博古通今,獨服曾文正公。

曾國藩身上值得學習的東西太多了,活到老,學到老,也學不完。我個人崇尚他勤學不倦的精神。

第一、讀書篇

曾國藩說:“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可以變化氣質。古之精相法者,並言讀書可以變化骨相”,腹有詩書氣自華。

曾國藩讀書座右銘:“不為聖賢,便為禽獸,莫問收穫,只管耕耘”。讀書的目的:進德修業,提升人的品德修養。

他深受朱熹讀書方法的影響,讀書要專一,“讀一不二”。讀書要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虛心涵泳”。

讀書要有志有識有恆,有崇高的志向,為成聖成賢而非高官厚祿。有認知有思想,學海無涯。有恆心則天下無成之事。

第二、律己篇

曾國藩嚴於克己,他日必修課有:主敬: 敬畏謙恭。靜坐: 虛空坐忘。早起: 黎明即起。寫日記,作字,養氣保身,節食節慾。

從曾國藩的經歷來看,一個人要想成就一件事,就必須有頑強的意志力,專心精一,全身心投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間斷,無雜念,用生命去做事,才會成功!


有鄰317


上官敏學舉手回答👋

個人非常喜歡曾國藩🌹

首先,看看曾國藩的個人簡介: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漢族,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

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

與胡林翼並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名臣"。

太平天國運動時,曾國藩組建湘軍,力挽狂瀾,經過多年鏖戰後攻滅太平天國。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那麼我們從曾國藩身上可以學到哪些呢?

1.“誠”、“善”和“孝”

一代名人重臣,透過家書讓我們看到了他深厚的道德修養。看曾國藩的家書,感受到的是他骨子裡那份對家人的濃濃親情。

作為一個在京城做官的人,曾國藩在給祖父的一封家書中寫到,“在京為官之人都是東拆西借的過日子……”曾國藩在家書多次提到生活的艱難,但是總是盡力地幫忙家人和親朋好友。

如今,我們生活的時代,雖然物質生活十分富足,但是,依然感到很迷茫,很困惑。

也許我們困惑迷茫的原因是,我們心裡少了像曾國藩一樣的親情和友情和一顆至誠至善之心。

《曾國藩家書》處處洋溢的濃濃親情和友情,正是迷茫的現代人正在丟失和渴望得到的東西。

當每個人的內心都充滿濃濃的親情和友情時,也許這個社會才不會那麼浮躁,也許每個人的心才會多幾分寧靜和安逸。

2.重視教育

在曾國藩的倡議下,我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

他特別注重自我修養和家庭教育,他的修身齊家思想,深刻體現出了他的行事規範和行為準則。

曾公在家書中,上千次的提到他的弟弟們學習狀況,從中能夠看出曾氏家族對教育的重視程度。

曾公家書中字裡行間流露出的那份濃濃的親情和友情,來源於曾公深厚的文化修養和積澱。

所以說,改變人的素質,真正的根源還在於教育和文化。

正是物質的超前發展和教育的相對滯後這種發展的不平衡導致瞭如今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和道德問題。

3.為官之德

官德思想是中國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曾國藩不僅於此有理論高度上的認識,亦有實踐方法的體會,對於當今仍有借鑑意義。

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國藩的為官之道所表現出來的勤廉、愛民、做人識人諸內容即是晚清官德思想正面的主要代表。

大家認為呢?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