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曾国藩身上学到哪些精神?

这说科技


曾国藩,这位晚清的四大名臣之首,应该不需要过多介绍。他创立湘军,平定太平天国、也是洋务运动发起人,同时是著名的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

从曾国藩身上有几点感触颇深:

1. 勤能补拙,不走捷径

史书上记载的曾国藩确实不聪明,秀才考了6次不中,而同乡很多人却早早的就中了秀才。6次不中秀才也就不说了,竟然还在第6次考试的时候,还被“悬牌批责”,意思就是考官把他的文章当做反面典型教材来公示,说他的文章文理不通。不过曾国藩正是受到这次“悬牌批责”的刺激后,他才慢慢改变了学习方法,终于在第7次考试的时候中了,虽然位于榜单的尾部。

但是有了这么一次成功的经历之后,让曾国藩觉得虽然自己比较笨,但也能走通百分之九十的人都走不通的科举之路。他从此认为,只要努力就没有干不成的事情。他甚至还有点崇尚笨拙,认为世上的人都喜欢取巧走捷径,从而不择手段,反而不容易成功。

为笨拙胜过机巧,笨拙的人由于没有智力资本所以更虚心、肯付出。笨拙的人总是失败,所以心理承受能力强。笨拙的人不走捷径,遇到问题肯钻研,基础打得扎实。所以曾国藩的人生哲学就是“尚拙”,后来与太平军对战时采用的“结硬寨、打呆仗”就是源于他的这个时候养成的性格。

我觉得曾国藩的这种「 不走捷径 」,踏踏实实的干好手上的每一件事的这种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不管我们认为自己是多么聪明或者多么笨,但是只要肯付出、踏实的去干,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不走捷径 ,就是告诉我们要踏实的一步一个脚印,代码要一行一行仔细敲,事情要一个一个认真的做,没有完不成的目标。

2.志向远大、意志超强

曾国藩后来考中进士之后,在京城翰林院任职。由于曾国藩并非什么书香门第,读书也主要是为了应对考试所需而读,课外书籍几乎没读过。因此他到北京任职,与同僚共事交流后,发现自己见识狭隘、观念鄙俗、性格上也有很多缺点,跟别人一比,很自卑。

所以在翰林院,他开始如饥似渴的阅览群书,慢慢视野和见识也与以前又很大不同。在三十岁这一年,他给自己设定了第一个人生目标「 做圣人 」。

在没有目标之前其实曾国藩是不知道人生追求的,只知道跟大家所有人一样追求升官发财。但有了目标之后,他似乎有了方向,就有了斗志,也就激发了他的巨大潜力。为了实现目标,他给自己制定了12条自我管理的军规,并且督促自己严格执行。

3.善于自省,严以律己。

有一件事对他刺激和影响较大,有一次,有个贼到他家偷东西躲在梁上,而曾国藩进来后一心读书背书。他一连读了几十遍,仍然没有背会,那个贼实在看不下去了,跳下来非常生气:“不要读了,我听都听会了,我给你背一遍”,流利背完之后扬长而去。曾国藩从此开始反思自己,认为自己要不断反思自醒。以后每天坚持写日记反省自己,一生中没有一天不监视自己,教训自己。“困知勉行,立志自拨于流俗”。

4.为人处世,端庄厚重。

成大事之人往往待人敦厚,面相既不奸猾,也不精明。真正能够成为领导者的人,不光有行动力和精明的头脑,往往使人们对其推崇备至的是其平易近人的品质。

“礼贤下士”并不是说起来那么简单,一边待人尖酸刻薄,一边又说漂亮话去招揽对方,人才会跟这样的人走才怪!做人难,做人上人更难,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对任何人都端庄敦厚,其必然是成大事的可造之材!

5.何时何地,谦虚谨慎。

曾国藩待上、待下、待同事谦恕自抑,豁达大度,一生朋友很多,很受人尊重。所以做人应当时时记得谦虚谨慎。

而放在今人身上,若我们能保有同样的品质。在大事小事上都优先考虑到对手身上的优点,我们只会吸收优点变得越来越优秀。如果只看缺点,对自身意义不大。对任何人保持谦虚的态度,定能促使我们不断学习到优秀之处,人生往高处行!


历史长河有你有我


中国近代史人物,不得不提曾国藩,可谓里程碑级,至今无人企及。无论政治家、教育家、军事家、文人墨客等等都以他为榜样,学习他模仿他,著书立说弘扬他。

下至一介书生,上至伟人名人无不佩服他,毛泽东博古通今,独服曾文正公。

曾国藩身上值得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活到老,学到老,也学不完。我个人崇尚他勤学不倦的精神。

第一、读书篇

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可以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化骨相”,腹有诗书气自华。

曾国藩读书座右铭:“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只管耕耘”。读书的目的:进德修业,提升人的品德修养。

他深受朱熹读书方法的影响,读书要专一,“读一不二”。读书要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虚心涵泳”。

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有崇高的志向,为成圣成贤而非高官厚禄。有认知有思想,学海无涯。有恒心则天下无成之事。

第二、律己篇

曾国藩严于克己,他日必修课有:主敬: 敬畏谦恭。静坐: 虚空坐忘。早起: 黎明即起。写日记,作字,养气保身,节食节欲。

从曾国藩的经历来看,一个人要想成就一件事,就必须有顽强的意志力,专心精一,全身心投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间断,无杂念,用生命去做事,才会成功!


有邻317


上官敏学举手回答👋

个人非常喜欢曾国藩🌹

首先,看看曾国藩的个人简介: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那么我们从曾国藩身上可以学到哪些呢?

1.“诚”、“善”和“孝”

一代名人重臣,透过家书让我们看到了他深厚的道德修养。看曾国藩的家书,感受到的是他骨子里那份对家人的浓浓亲情。

作为一个在京城做官的人,曾国藩在给祖父的一封家书中写到,“在京为官之人都是东拆西借的过日子……”曾国藩在家书多次提到生活的艰难,但是总是尽力地帮忙家人和亲朋好友。

如今,我们生活的时代,虽然物质生活十分富足,但是,依然感到很迷茫,很困惑。

也许我们困惑迷茫的原因是,我们心里少了像曾国藩一样的亲情和友情和一颗至诚至善之心。

《曾国藩家书》处处洋溢的浓浓亲情和友情,正是迷茫的现代人正在丢失和渴望得到的东西。

当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满浓浓的亲情和友情时,也许这个社会才不会那么浮躁,也许每个人的心才会多几分宁静和安逸。

2.重视教育

在曾国藩的倡议下,我国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他特别注重自我修养和家庭教育,他的修身齐家思想,深刻体现出了他的行事规范和行为准则。

曾公在家书中,上千次的提到他的弟弟们学习状况,从中能够看出曾氏家族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曾公家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份浓浓的亲情和友情,来源于曾公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积淀。

所以说,改变人的素质,真正的根源还在于教育和文化。

正是物质的超前发展和教育的相对滞后这种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如今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

3.为官之德

官德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曾国藩不仅于此有理论高度上的认识,亦有实践方法的体会,对于当今仍有借鉴意义。

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为官之道所表现出来的勤廉、爱民、做人识人诸内容即是晚清官德思想正面的主要代表。

大家认为呢?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