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與士大夫共天下的國策,到底是好還是壞呢?

紅紅火火講歷史


這分明是個非常差勁的國策,即使以所謂的現代文明來看,這也是個很差的選擇。

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家庭,父母在對孩子的教育管理上意見有很大的分歧,是不是讓孩子無所適從?如果在加上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七大姑八大姨來指導教育,父母會不會抓狂呢?

但是,如果這個家庭,不管是父親拿主意,母親配合;還是母親說了算,父親附合。父母對子女只有一個統一的聲音,子女是不是很好管?

我們把家庭放大成國家,把父母替換成皇權和相權,家中長輩就是士大夫階層,子女就是老百姓,你還會覺得皇帝和士大夫階層共天下的制度好嗎?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結婚都要搬出去單過?不就是為了自己做自己的主,不想有人指指點點嗎?

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必然要有一個核心,有一方做讓步,因為原生家庭並不可能完全一樣,現在家庭中,夫妻互相磨合都要很長有一段時間,更何況管理這麼大的國家呢?

皇帝說東,士大夫說西,或者陽奉陰違,國家就沒辦法管理了。

有些人認為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其實對於皇權來說是不存在的,天下都是皇帝的,把天下搞亂了,對皇帝有什麼好處?相反,把天下搞亂對士大夫卻有很大的好處,因為人的私慾總是無法填滿的,要不然為什麼每個朝代的滅亡都是因為土地兼併,讓老百姓活不下去呢?皇帝會搞土地兼併嗎?顯然不會,率土之濱,莫非王土啊。只有士大夫才會去佔很多的地,讓自己的日子過得更奢侈。

《道德經》中說,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而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我們能指望士大夫都是有道的聖人嗎?顯然不能。天下財富就是那麼多,一個人禍害和一群人禍害,區別還是很大的。

士大夫們為了攫取更多的利益,肯定要不斷的打擊皇帝權利,讓皇帝無法通過皇權讓自己吐出利益,確保自己的利益永遠不會被皇帝奪走,所以,凡是中央王朝集權的時代,國家強盛,人民生活幸福。凡是國家地方各自為政,政出多門的時代,國家貧弱,還得捱打,人民的日子也不好過。

宋朝看上去科技、文化發達,但是卻是一頭養得很肥的豬,任人宰割罷了。



知I簡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最為繁榮的時代。在重農輕商的古代社會里,商業在宋朝有了長足的發展。

而宋朝的“士大夫”也是歷朝歷代的“士大夫”生活條件最好的。朝廷對文人有著強於其他王朝的待遇,而民間也重視文化,對文人非常的尊重。

之所以會如此重視文人,是因為從宋太祖開始,宋朝的基本國策就是“重文輕武”。經歷了五代十國,割據混戰的趙匡胤,對地方兵權有著深深的忌憚。

所以,他站穩腳跟之後,就搞了一次“杯酒釋兵權”,弱化地方武裝力量。而他後來的重禁軍、輕邊軍等一系列軍事政策,更是讓宋朝的武備力量進一步弱化。

武備力量的弱化的同時,文人的春天到來了。那麼,這種“與士大夫共天下”的國策,是從何而來?對宋朝有著哪些影響呢?

分析

  • 所謂的“天子與士大夫共天下”

所謂的宋朝與士大夫共天下,其實有一部分是“以訛傳訛”,說的也對,但也不全對。

歷朝歷代的君王,都希望皇權能夠集中,無論說什麼話都不可以全信。

要想討論“天子與士大夫共天下”,我們需要先看看宋太祖說過的幾句話:“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

這句話,為後來北宋的言官加了一個護身符。正是因為宋太祖的這一句,讓宋朝的言官可以肆意的去議論朝政,反正都不會死。

宋太祖還說過一句話:“本朝與士大夫、百姓共治天下”。他的本意並非是只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是包涵了百姓的。

這句話宋太祖想要表達的是他親民的態度,是他在決定要“重文輕武”後,而拉攏一部分人的手段。想要“共”天下,是不存在的。說到底“共天下”的表現,就表現在宋朝對文人的重視。

  • “共天下”所帶來的好處

如果說,這種所謂的國策,能給宋朝帶來什麼好處的話。最直接的就是宋朝文化的高度繁榮。

在宋朝文人所受到的重視是其他朝代所不能比的。一旦得中,那所能獲得的經濟收益和社會地位要遠遠高於任何一個朝代。

而且,相對於其他王朝來說,宋朝也要容易得中。因為宋朝從太祖朝開始,就一直在擴充科考的名額,人數比其它朝代要有大幅度的提高。

恰恰也是因為這種重視“士大夫”的地位,讓宋朝呈現了一種多元化的發展模式。

一方面,宋朝的文化得以飛速發展。無論是從藝術作品上,還是從文學創作上,宋朝的文化氛圍創造了一大批人才。

而另一方面,宋朝的科學技術也得到了飛速發展。縱觀千年的古代歷史,宋朝是技術發展最快的朝代,湧現出了一大批科學家,譬如說蘇頌、沈括等。

  • “共天下”之弊端

相對於這種國策所帶來的好處,它所帶來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

單拿宋朝的軍事力量來說,這種“重文輕武”的國策,就極大程度的抑制了宋朝武備的發展。在宋朝,武將的地位同文官相比,簡直是慘不忍睹。

他們雖然有著很好的經濟待遇,但整體的社會環境上武將很難受到重視。更為過分的是,宋朝經常會出現文官調動部隊的事。

雖然說,宋太祖的初衷,是為了避免割據重現。割據問題確實得到了解決,但問題是武將的指揮權受到了很大的壓縮,讓軍隊戰鬥力受到嚴重影響。

宋朝的經濟繁榮,是中國歷史之最。但這個歷史之最,卻並沒有給百姓帶來好日子。

士大夫集團受到重視後,得到了飛速發展。這個集團的人數得到了極大的擴充,而為了保證他們的生活水平,朝廷就需要剝削老百姓。

這樣一來,看似經濟繁榮的宋朝,老百姓並沒有提高生活水平,只有那些官員得了好處。

文官集團的勢力過大,有時會成為社會發展的掣肘。王安石變法之所以頻頻受阻,就是因為它的變法涉及了大多數官僚的利益,這些官僚說白了就是文官集團。

結語

宋朝的這一國策,的確是推動了宋朝的文化發展。

宋朝是很多讀書人心中最理想的王朝。他們可以肆無忌憚的議論政治,可以得到很好的經濟回報,這是一個讀書人最有機會成功的王朝。

但它同時也有很多負面影響。

過於的“重文輕武”,讓宋朝的武備力量始終得不到有效發展。文官集團在這一政策下發展速度過快,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剝削階級,讓百姓們沒有享受到,宋朝經濟繁榮所帶來的好處。不僅如此,他們還在很多時候,成為了社會變革的制約者,滯後了社會發展。


再言春秋


宋朝與士大夫共天下的國策屋裡開飛機以為這是非常好的國策。宋前所未有科學文化大繁榮就是明證。

唯一的缺憾就是武力值稍差,在擴充疆土上缺乏進取心,但至少北宋沒有大家想想的那麼差吧。守成還是可以的。

但宋的繁榮幾乎是全方面的。分別說明

1。宋對士大夫的寬容,使宋文化極度繁榮,是古中國的最高潮。特別是宋仁宗,神宗,哲宗四位皇帝時期那真是燦若繁星。簡單舉例。

名臣就有:范仲淹、呂夷簡、魯宗道,王堯臣、包拯、孔道輔、韓琦、富弼、文彥博、種世衡、狄青、

文人兼名臣:王安石,張先、晏殊、宋庠、宋祁、梅堯臣、蘇舜欽、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等。

書法家宋四家,蘇軾、黃庭堅、蔡襄、米芾。

2。科學技術前所未有的發展,古代四大發明中的三大,火藥,指南針,活字印刷就是此時發明,天文,醫藥,數學,化工,造船,冶鐵,瓷器,絲綢,海運非常發達。現在非常著名的五大官窯就是此時的產物,鈞窯,景德鎮等。出現了非常一些頂級的古代科學家。

沈括,綜合性的科學家,許多方面都有建樹。

蘇頌,天文學家,造了很多的天文儀器。

賈憲,賈憲三角。

畢昇,活字印刷術發明者。

等等好多。

3。開放的心態,老百姓安居樂業,娛樂業發達,各種坊市,瓦肆,非常發達。

4。宋一開始就建立了市舶司,管理海運,

海上貿易繁榮發達

如果和明清的政策相比,就更會感覺宋的好,明清兩朝因言獲罪不知道有多少。朱元璋很是變態,動不動就滅九族,藍玉案,胡惟庸案牽連的多達上萬,犯罪了動不動就是嚴刑酷法,剝皮抽筋。清朝光文字獄就在10多個年頭髮生,嚴重的牽連上萬。更開歷史倒車的是,明清兩朝又有了活人陪葬。我最討厭這兩個朝代。相對而言,宋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