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国策,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红红火火讲历史


这分明是个非常差劲的国策,即使以所谓的现代文明来看,这也是个很差的选择。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家庭,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管理上意见有很大的分歧,是不是让孩子无所适从?如果在加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七大姑八大姨来指导教育,父母会不会抓狂呢?

但是,如果这个家庭,不管是父亲拿主意,母亲配合;还是母亲说了算,父亲附合。父母对子女只有一个统一的声音,子女是不是很好管?

我们把家庭放大成国家,把父母替换成皇权和相权,家中长辈就是士大夫阶层,子女就是老百姓,你还会觉得皇帝和士大夫阶层共天下的制度好吗?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结婚都要搬出去单过?不就是为了自己做自己的主,不想有人指指点点吗?

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必然要有一个核心,有一方做让步,因为原生家庭并不可能完全一样,现在家庭中,夫妻互相磨合都要很长有一段时间,更何况管理这么大的国家呢?

皇帝说东,士大夫说西,或者阳奉阴违,国家就没办法管理了。

有些人认为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其实对于皇权来说是不存在的,天下都是皇帝的,把天下搞乱了,对皇帝有什么好处?相反,把天下搞乱对士大夫却有很大的好处,因为人的私欲总是无法填满的,要不然为什么每个朝代的灭亡都是因为土地兼并,让老百姓活不下去呢?皇帝会搞土地兼并吗?显然不会,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啊。只有士大夫才会去占很多的地,让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奢侈。

《道德经》中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我们能指望士大夫都是有道的圣人吗?显然不能。天下财富就是那么多,一个人祸害和一群人祸害,区别还是很大的。

士大夫们为了攫取更多的利益,肯定要不断的打击皇帝权利,让皇帝无法通过皇权让自己吐出利益,确保自己的利益永远不会被皇帝夺走,所以,凡是中央王朝集权的时代,国家强盛,人民生活幸福。凡是国家地方各自为政,政出多门的时代,国家贫弱,还得挨打,人民的日子也不好过。

宋朝看上去科技、文化发达,但是却是一头养得很肥的猪,任人宰割罢了。



知I简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为繁荣的时代。在重农轻商的古代社会里,商业在宋朝有了长足的发展。

而宋朝的“士大夫”也是历朝历代的“士大夫”生活条件最好的。朝廷对文人有着强于其他王朝的待遇,而民间也重视文化,对文人非常的尊重。

之所以会如此重视文人,是因为从宋太祖开始,宋朝的基本国策就是“重文轻武”。经历了五代十国,割据混战的赵匡胤,对地方兵权有着深深的忌惮。

所以,他站稳脚跟之后,就搞了一次“杯酒释兵权”,弱化地方武装力量。而他后来的重禁军、轻边军等一系列军事政策,更是让宋朝的武备力量进一步弱化。

武备力量的弱化的同时,文人的春天到来了。那么,这种“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国策,是从何而来?对宋朝有着哪些影响呢?

分析

  • 所谓的“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

所谓的宋朝与士大夫共天下,其实有一部分是“以讹传讹”,说的也对,但也不全对。

历朝历代的君王,都希望皇权能够集中,无论说什么话都不可以全信。

要想讨论“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我们需要先看看宋太祖说过的几句话:“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

这句话,为后来北宋的言官加了一个护身符。正是因为宋太祖的这一句,让宋朝的言官可以肆意的去议论朝政,反正都不会死。

宋太祖还说过一句话:“本朝与士大夫、百姓共治天下”。他的本意并非是只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是包涵了百姓的。

这句话宋太祖想要表达的是他亲民的态度,是他在决定要“重文轻武”后,而拉拢一部分人的手段。想要“共”天下,是不存在的。说到底“共天下”的表现,就表现在宋朝对文人的重视。

  • “共天下”所带来的好处

如果说,这种所谓的国策,能给宋朝带来什么好处的话。最直接的就是宋朝文化的高度繁荣。

在宋朝文人所受到的重视是其他朝代所不能比的。一旦得中,那所能获得的经济收益和社会地位要远远高于任何一个朝代。

而且,相对于其他王朝来说,宋朝也要容易得中。因为宋朝从太祖朝开始,就一直在扩充科考的名额,人数比其它朝代要有大幅度的提高。

恰恰也是因为这种重视“士大夫”的地位,让宋朝呈现了一种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一方面,宋朝的文化得以飞速发展。无论是从艺术作品上,还是从文学创作上,宋朝的文化氛围创造了一大批人才。

而另一方面,宋朝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纵观千年的古代历史,宋朝是技术发展最快的朝代,涌现出了一大批科学家,譬如说苏颂、沈括等。

  • “共天下”之弊端

相对于这种国策所带来的好处,它所带来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单拿宋朝的军事力量来说,这种“重文轻武”的国策,就极大程度的抑制了宋朝武备的发展。在宋朝,武将的地位同文官相比,简直是惨不忍睹。

他们虽然有着很好的经济待遇,但整体的社会环境上武将很难受到重视。更为过分的是,宋朝经常会出现文官调动部队的事。

虽然说,宋太祖的初衷,是为了避免割据重现。割据问题确实得到了解决,但问题是武将的指挥权受到了很大的压缩,让军队战斗力受到严重影响。

宋朝的经济繁荣,是中国历史之最。但这个历史之最,却并没有给百姓带来好日子。

士大夫集团受到重视后,得到了飞速发展。这个集团的人数得到了极大的扩充,而为了保证他们的生活水平,朝廷就需要剥削老百姓。

这样一来,看似经济繁荣的宋朝,老百姓并没有提高生活水平,只有那些官员得了好处。

文官集团的势力过大,有时会成为社会发展的掣肘。王安石变法之所以频频受阻,就是因为它的变法涉及了大多数官僚的利益,这些官僚说白了就是文官集团。

结语

宋朝的这一国策,的确是推动了宋朝的文化发展。

宋朝是很多读书人心中最理想的王朝。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议论政治,可以得到很好的经济回报,这是一个读书人最有机会成功的王朝。

但它同时也有很多负面影响。

过于的“重文轻武”,让宋朝的武备力量始终得不到有效发展。文官集团在这一政策下发展速度过快,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剥削阶级,让百姓们没有享受到,宋朝经济繁荣所带来的好处。不仅如此,他们还在很多时候,成为了社会变革的制约者,滞后了社会发展。


再言春秋


宋朝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国策屋里开飞机以为这是非常好的国策。宋前所未有科学文化大繁荣就是明证。

唯一的缺憾就是武力值稍差,在扩充疆土上缺乏进取心,但至少北宋没有大家想想的那么差吧。守成还是可以的。

但宋的繁荣几乎是全方面的。分别说明

1。宋对士大夫的宽容,使宋文化极度繁荣,是古中国的最高潮。特别是宋仁宗,神宗,哲宗四位皇帝时期那真是灿若繁星。简单举例。

名臣就有:范仲淹、吕夷简、鲁宗道,王尧臣、包拯、孔道辅、韩琦、富弼、文彦博、种世衡、狄青、

文人兼名臣:王安石,张先、晏殊、宋庠、宋祁、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等。

书法家宋四家,苏轼、黄庭坚、蔡襄、米芾。

2。科学技术前所未有的发展,古代四大发明中的三大,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就是此时发明,天文,医药,数学,化工,造船,冶铁,瓷器,丝绸,海运非常发达。现在非常著名的五大官窑就是此时的产物,钧窑,景德镇等。出现了非常一些顶级的古代科学家。

沈括,综合性的科学家,许多方面都有建树。

苏颂,天文学家,造了很多的天文仪器。

贾宪,贾宪三角。

毕升,活字印刷术发明者。

等等好多。

3。开放的心态,老百姓安居乐业,娱乐业发达,各种坊市,瓦肆,非常发达。

4。宋一开始就建立了市舶司,管理海运,

海上贸易繁荣发达

如果和明清的政策相比,就更会感觉宋的好,明清两朝因言获罪不知道有多少。朱元璋很是变态,动不动就灭九族,蓝玉案,胡惟庸案牵连的多达上万,犯罪了动不动就是严刑酷法,剥皮抽筋。清朝光文字狱就在10多个年头发生,严重的牵连上万。更开历史倒车的是,明清两朝又有了活人陪葬。我最讨厌这两个朝代。相对而言,宋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