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廷玉配享太廟,看看他的牌位寫了啥,就明白他在清朝什麼地位

太廟就是中國古代皇帝的宗廟。然而配享太廟的意思是,在太廟供奉皇帝先祖及歷代皇帝的地方,後來在皇帝的批准下皇后、宗室、功臣的神位我可以被供奉在太廟。

張廷玉配享太廟,看看他的牌位寫了啥,就明白他在清朝什麼地位

在北京市天安門廣場的東北側,就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祖祖先的家廟——太廟。太廟的前殿就是祭祀的主殿,中殿供奉的是努爾哈赤以下歷代帝后神龕,中殿後界努爾哈赤以上四世祖先。

在太廟的西配殿卻供奉著漢人張廷玉的神龕,上寫著大學士張廷玉,你要知道清朝的東西配殿一共供奉了26位功臣,異性功臣能進入太廟的14人,然而張廷玉作為漢人能被供奉,可見他在清朝的地位。

張廷玉配享太廟,看看他的牌位寫了啥,就明白他在清朝什麼地位

康熙十一年(1672年)張廷玉生於京師,父親為大學士,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張廷玉考中進士授為翰林院庶吉士,後來又升任翰林院修撰、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這一切都是承襲父業,《清史列傳·卷九·張英傳》記載:“久持講握,簡任機密”。

張廷玉配享太廟,看看他的牌位寫了啥,就明白他在清朝什麼地位

到了雍正時期,張廷玉被選為輔佐籌劃軍國大政的主要助手,《清史稿·本紀九·世宗本紀》記載:“(雍正說)為政以得人為要,不得其人,雖食法美意,徒美觀聽,於民無濟”。被雍正重用還一點原因,張廷玉的父親張英是雍正的老師。

張廷玉配享太廟,看看他的牌位寫了啥,就明白他在清朝什麼地位

雍正元年(1723年),張廷玉復值南書房,與朱軾稱為皇子的老師。四月加太子太保,九月調任戶部尚書,後來又晉保和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雍正初年,清朝對西北蒙古準葛爾用兵,張廷玉指授雍正方略,“日侍內值,自朝至暮,不敢退,間有待至一二鼓”。

雍正七年(1729年)張廷玉、胤祥、蔣廷錫被任命為軍機處領事。機處於隆宗門內,為承旨出政之總彙”。張廷玉擬定了辦理軍機處的規制:“諸臣陳奏,常事用疏,自通政司上,下內閣擬旨;要事用折,自奏事處上,下軍機處擬旨,親御硃筆批發”。

張廷玉配享太廟,看看他的牌位寫了啥,就明白他在清朝什麼地位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臨終前,任命張廷玉、允祿、鄂爾泰為顧命大臣,下遺詔張廷玉配享太廟。乾隆皇帝繼位以後,按照大行皇帝遺命行事。張廷玉再一次成為皇子的師傅,併兼任編纂《清聖祖實錄》、《明史》等典籍的總裁官

乾隆二年(1737年),張廷玉進三等伯爵,到了乾隆十年(1745年)四月,鄂爾泰病故,訥親取代了他,這個時候滿漢臣之間,已經開始明爭暗鬥,到了乾隆十三年(1748年),就想告老還鄉。《清高宗實錄》記載:“卿受兩朝厚恩,且奉皇考遺命,將來配享太廟。豈有從祀元臣歸田終老之理?”

張廷玉配享太廟,看看他的牌位寫了啥,就明白他在清朝什麼地位

到了乾隆十四年(1749年),張廷玉再一次祈求離職養病,這次乾隆皇帝答應了,但是張廷玉自己沒有來謝恩,他派他兒子張若澄來謝恩。乾隆皇帝因為張廷玉不來謝恩而惱火,立刻傳旨讓張廷玉回奏,但是聖旨還沒有下達下去,第二天張廷玉就來謝恩了。

乾隆皇帝更生氣了,認為這是軍機處洩露消息的原因,於是切責了汪由敦漏言。經過廷臣會議決定,剝奪了配享太廟的優容,乾隆皇帝也削去了他的伯爵。乾隆十五年(1750年),張廷玉再次請求歸鄉,這個時候皇長子永璜剛去世不久,再一次激怒了乾隆皇帝,讓他自審應否配享,最後命張廷玉頒賜諸物。

乾隆二十年(1755年),八十四歲的張廷玉卒於家中,乾隆皇帝卻說:“讓他配享太廟,你是先皇雍正的命令,朕何忍違。”就這樣張廷玉葬在龍眠山,張廷玉被供奉在太廟西配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