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盡的將軍洞,愛不盡的芙蓉石

說不盡的將軍洞,愛不盡的芙蓉石


  藏友們應該還記得去年東南秋拍“尚臻”專場中的三枚由郭祥忍創作的將軍洞芙蓉石鈕章吧?它們一共斬獲了高達185.15萬元的成交價,尤其是將軍洞芙蓉石蒲牢鈕章,純白細膩,令人愛不釋手。前幾天小編的微信朋友圈又被今春東南即將上拍的兩枚將軍洞芙蓉石刷屏了,它們不僅與去年那件蒲牢鈕章同料所制,更是郭祥忍的同時期創作。這一下,文化網微信後臺可就留言不斷了,大家紛紛表示“快劇透”、“上點大圖看看”……


  將軍洞芙蓉石為何能夠引發這麼大的轟動?它和其他芙蓉石有什麼不同?這兩枚“寶貝”究竟長什麼樣?今天小編就送上高清大圖,為大家揭開它們的神秘面紗~


質潤姿溫將軍洞


文/唐穎


  隨著海外壽山石精品的不斷迴流,過去幾乎已經成為“傳說”的將軍洞芙蓉石,正逐漸進入壽山石收藏者們的視線。從前幾年的“芳蹤偶現”,到去年數度掀起的競拍高潮,將軍洞芙蓉石這一壽山名品似乎從現身拍場之日起,一直都是業界津津樂道的熱點話題,更是壽山石拍賣市場中最為引人矚目的焦點之一。幾乎所有壽山石資深藏家,都不約而同地對將軍洞芙蓉石表現出了不亞於田黃的青睞,而連續被打破的將軍洞芙蓉石成交紀錄,也正以最為真實的數據證明了這一點。那麼,將軍洞芙蓉石為何能夠引發如此集中的關注與期待?它與其他的芙蓉石究竟有何區別呢?


說不盡的將軍洞,愛不盡的芙蓉石


  將軍洞芙蓉石與尋常所稱的芙蓉石自然有所不同,否則人們也不會特意冠以“將軍洞”之名。按照記載中描述,將軍洞芙蓉為芙蓉石中質地最佳的品種。清代將田黃、白芙蓉和昌化雞血石並 稱為“印石三寶”,又把田黃與白芙蓉並稱“石帝”“石後”,據後人推測,也正是這種芙蓉。“將軍洞”在典籍中有確鑿的坑口開採記載,其地處加良山頂部,開掘於清初,原名“天峰洞”,後來被某將軍霸佔了開採權,更名為“將軍洞”,大量開採,乾隆年間,礦洞塌陷,將軍洞芙蓉遂不再產出。在原礦洞沉寂了百年之後,八十年代初,石農在塌陷的將軍洞原址上重新開鑿了洞口,輒又出產了一批芙蓉石,這就是我們當下所能見到將軍洞芙蓉石。新採的芙蓉石之所以仍用“將軍洞”命名,除了它確實是原址開採、與舊礦洞同屬一脈這一原因之外,更為重要的原因在於,這批新“將軍洞”芙蓉石具有尋常芙蓉石不能相提並論的美質,使我們能夠輕易將其辨識而出。


說不盡的將軍洞,愛不盡的芙蓉石


  首先從觀感上來說,將軍洞芙蓉石的色澤尤為厚重,白者純淨如凝脂,彷彿上好的羊脂白玉,色感端莊大氣,儼然有“石後”的典雅風範,高兆《觀石錄》中有“潔則梁園之雪,雁蕩之雲,溫柔則飛燕之膚,玉環之體,入手使人心蕩”一句,形容白色將軍洞芙蓉石可謂恰如其分。而巧色的將軍洞芙蓉,其紅黃等色彩往往因石質的細膩而顯得尤為明豔,其打磨之後光感較之其他芙蓉石而言亦更加強烈。


說不盡的將軍洞,愛不盡的芙蓉石


  其次,從觸覺上感受,將軍洞芙蓉石結構緊實、質地老結。芙蓉石已是壽山石中密度較大的品種,而將軍洞芙蓉石的密度比其他芙蓉石更大一些,握於掌中分外墜手,給人以沉穩的感覺。撫摸把玩時,其細膩的特質顯得尤為突出,觸手生溫如同肌膚一般。因質地的緊密老結,以將軍洞芙蓉石雕刻薄而平的鏤空紋飾,以手撫之,則有鏗然的金屬之聲,這是手指與石材表面的摸索所引發的共鳴,亦只有質地緻密、毫無絲微裂隙的將軍洞芙蓉石才能夠有此金聲玉振般的悅耳共鳴。凝結的質地也賦予了將軍洞芙蓉石特有的堅韌感,以刻刀雕琢時,石屑黏連,綿長若刨花狀。當然,較之同樣質性堅韌的旗降石而言,將軍洞芙蓉石的質性更為潤澤,當得起“質潤姿溫”的美名。


說不盡的將軍洞,愛不盡的芙蓉石


  總而言之,將軍洞芙蓉石天然所擁有的純淨、緻密、老結的美質,使得它具備了其他壽山石乃至尋常芙蓉石所沒有的特殊觀感、手感和聲感,並可以直觀地感受到,因此令它從中脫穎而出,成為了能夠與“石帝”田黃齊名並稱的“石後”。正由於新採的將軍洞芙蓉石依然保有這樣一份獨特的優異質感,它的確不負自古流傳至今的“將軍洞芙蓉石”的美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