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兵團總隊:脫貧攻堅“回頭看”讓貧困生活一去不復返

黨的十八大以來,武警兵團總隊採取抓黨建、扶智力、投財力、送醫療等扶貧舉措助力脫貧攻堅,幫扶駐地11個貧困連隊(村、社區)、678戶2901名貧困群眾實現脫貧。

武警兵團總隊:脫貧攻堅“回頭看”讓貧困生活一去不復返

武警兵團總隊排查組查看幫建兵團第一師六團七連蔬菜大棚情況。

如期打贏脫貧攻堅總攻戰,檢驗成果非常必要。3月下旬,武警兵團總隊黨委研究制定《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十六條措施》,組成由總隊副政委兼紀委書記王陸生帶隊的排查督導組,奔赴定點扶貧連隊(村、社區)排查脫貧攻堅成效。

武警兵團總隊:脫貧攻堅“回頭看”讓貧困生活一去不復返

排查組成員走訪墩巴扎村維吾爾族大叔卡德爾。

在伊寧市巴彥岱鎮墩巴扎村,66歲的維吾爾族大叔卡德爾細說著這些年家裡的變化:“起初部隊給了我10只羊,現在已經養到100多隻了。現在,老伴在村裡做清潔工,我養羊、放羊外還能幹點木工活,一年收入3萬多……” 通過實施危房改造、幫建支部、捐資助學、醫療扶貧等幫扶措施,駐地的執勤第五支隊官兵使包括卡德爾在內的27戶貧困戶在2018年底全部脫貧摘帽,人均年收入突破8000元。

武警兵團總隊:脫貧攻堅“回頭看”讓貧困生活一去不復返

武警兵團總隊官兵幫助兵團第一師六團七連群眾種植蔬菜。

忙碌,成為兵團第一師六團七連的主基調。在執勤第二支隊援建的蔬菜大棚裡,脫貧群眾代德洪擼起袖子,和官兵除草、施肥、鋪膜、澆水,額上滲出一層密密的汗珠。代德洪說:“大棚管理好的話,兩三個月可以賣一茬蔬菜,一茬最少賺5000元。”

武警兵團總隊:脫貧攻堅“回頭看”讓貧困生活一去不復返

武警兵團總隊官兵向群眾講解大棚種植技術。

脫貧攻堅戰打得怎樣,群眾心裡有桿秤。六團七連緊鄰省道、靠近市區,執勤第二支隊根據連隊實際,在多次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制定精準扶貧舉措,致力於打造阿克蘇的“菜籃子”,加大產業化投入,使連隊逐步走上了致富之路。

為幫助連隊職工打開銷路,支隊本級在做好採購的同時,還積極與駐地菜商溝通,確保大棚裡的蔬菜能夠及時銷售出去。

脫貧攻堅越到最後越要在細節上下功夫。排查過程中,督導組三翻天山、兩過達坂,總行程5000多公里,進村入戶訪貧問計,評估返貧風險,查找短板弱項。每到一處,工作組成員都深入連隊、村落與群眾圍坐一起拉家常,問得最多的是群眾家裡有什麼困難、收入怎麼樣、看病就醫有沒有負擔。

“參加連裡的活動能真正學到知識,我們的思路也打開了,大家都想多聚在一起學習,都想過上好日子,我們對支部充滿了信心!”在兵團第二師二二三團園七連黨群活動中心,維吾爾族群眾買買江·哈斯木的一番話讓工作組成員深有感觸。

武警兵團總隊:脫貧攻堅“回頭看”讓貧困生活一去不復返

兵團第二師二二三團園七連黨群活動中心舊貌。

武警兵團總隊:脫貧攻堅“回頭看”讓貧困生活一去不復返

兵團第二師二二三團園七連黨群活動中心新貌。

結對幫扶中,駐地執勤第六支隊採取“支部對支部、黨員對群眾、領導對貧困戶”的方式幫扶這個連黨支部,建設黨群活動中心,助力其成為“兵團先進基層黨支部”。扶貧重扶智,“授魚”更要“授漁”。這個支隊還以“民族團結一家親”結對認親活動為突破口,組織幹部“一對一”結對幫扶貧困群眾,開展組織共建活動,既建強了基層一線戰鬥堡壘、強化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又幫助群眾更新發展觀念、激發了脫貧內生動力。

武警兵團總隊:脫貧攻堅“回頭看”讓貧困生活一去不復返

兵團第三師四十四團群眾在總隊援建的縫紉車間工作。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對於部隊參與扶貧工作中遇到的缺資金、缺技術、方法不夠靈活、形式不夠多樣等矛盾問題,排查組一行與當地黨委、政府現場商定解決辦法,明確責任單位,列出推進清單,確保幫扶措施精準見效,確保扶貧紅利真正惠及群眾,確保貧困生活一去不復返。(孫建坤、趙海鵬、牛小龍、楊洋、毛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