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殺熟”禁令實施

《測繪學報》

構建與學術的橋樑 拉近與權威的距離

複製鏈接,關注《測繪學報》抖音!

【測繪學報的個人主頁】長按複製此條消息,長按複製打開抖音查看TA的更多作品##7NsBSynuc88##[抖音口令]

文章轉載自微信眾號:衛星與導航,作者韓璐。版權歸原作者刊載媒體所有,所刊載內容僅供交流參考使用,不代表本刊立場。

資訊 |“大數據殺熟”禁令實施

前段時間,國家文旅部發布新規,自10月1日起正式實施《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

其中第15條明確指出,“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基於旅遊者消費記錄、旅遊偏好等設置不公平的交易條件,侵犯旅遊者合法權益。

“大數據殺熟”要被勒脖子了?我們做了個測驗。

“反殺”前一夜,問題依然存在

就在政策實施的前一天,鎂客網在某豬和某程兩個平臺做了一個測驗,以下是結果:

測驗一:某豬平臺,統一場所、統一目的地酒店,測試內容為同一iOS設備的不同賬號,以及同一賬號在不同設備的呈現結果。

資訊 |“大數據殺熟”禁令實施

圖 | 從左至右:iOS A賬號、iOS B賬號、安卓B賬號

結果:同是iOS設備,兩個賬號之間存在10元的價格差距;同一個賬號,iOS設備與安卓設備之間的價格差距為39元。

測驗二:某程平臺,統一場所,統一目的地,測試內容為同一安卓設備的不同賬號,以及同一賬號在不同設備的呈現結果。

資訊 |“大數據殺熟”禁令實施

圖 | 從左至右:iOS A賬號、安卓A賬號、安卓B賬號(新)

結果:價格無差別。

此外,針對機票價格,鎂客網也進行了比對,僅平臺之間存在差距,同一個平臺中,不管是安卓設備還是iOS設備,亦或是不同賬號之間,均不存在差價。

可以看到,“大數據殺熟”現象依舊部分存在,隨著政策實施、“反殺”行動開始,不知明日後這一現象是否會改變。

大數據殺熟已形成“套路化”

最早曝出大數據殺熟問題,可以追溯到2000年

當時,一位亞馬遜用戶發現《泰特斯》的碟片對老用戶的報價為26.24美元,刪除cookie之後報價變成了22.74美元。最後這件事以亞馬遜CEO貝索斯親自致歉結束。

回到國內,大數據殺熟問題討論最多的時候,可能是在2018年。作家王小山通過微博爆料,稱在飛豬購買機票,花費3211元,而在其他平臺僅需2500元。

去年3月,北京市消費者協會也發佈了“大數據殺熟”問題調查的結果,88.32%被調查者認為“大數據殺熟”現象普遍或很普遍,且56.92%被調查者表示有過被“大數據殺熟”的經歷。

具體到在哪裡被殺熟,網購平臺、在線旅遊平臺和網約車三個場景位居投票榜首。恰逢十一黃金週,在線旅遊平臺大數據殺熟問題,再次暴露在人們面前。

資訊 |“大數據殺熟”禁令實施

目前,“大數據殺熟”主要呈現出三種“套路”

· 根據不同設備進行差別定價,主要體現為同一商品,蘋果與安卓設備定價不同;

· 根據用戶消費時所處的不同場所,比如距離越遠價越高等等;

· 根據用戶的消費頻率的差異,表現為消費頻率與價格承受力成正比。

大數據計算變“算計”?

這一切問題的背後,是大數據與算法在操控。

事實上,大數據最初被運用於消費行業的目的並非是“殺熟”,是為了更好地進行營銷,在這一點上,大數據智能營銷的確做到了。

通過大數據營銷系統,商家依據用戶畫像更為精準地向用戶推薦商品,雖然用戶對其中涉及的隱私問題頗有微詞,但不可否認,這一套機制的確幫助用戶省去了不少時間成本。

但同樣是依據大數據描繪用戶畫像,這次不是精準推薦商品,而是精準推薦價格

資訊 |“大數據殺熟”禁令實施

央視曾報道過,大數據與智能算法如何制定“千人千面”價格的過程

第一步,平臺通過多用戶基礎數據、行為數據等進行分析之後,為每一個用戶勾勒一個虛擬數字畫像,讓機器能夠從性別、年齡、教育程度等全方位信息認知用戶;

第二步,即行為數據分析,通過對所有用戶的基礎數據進行分析,從而得出更深層次的用戶信息,譬如價格敏感度、可承受能力等等;

第三步,藉助更深層次的算法,同時關注商品從被加入購物車到最終購買的時間的延長程度,包括用戶以往是否點擊、收藏或使用過相關優惠券信息。

大數據計算最終演變成“算計”,站在用戶的角度,頗有些“卸磨殺驢”的意味;而站在商家的角度,似乎實現了利益最大化,但也埋下了隱患。

資訊 |“大數據殺熟”禁令實施

政府首度出手,“大數據殺熟”到頭了?

此次文旅部明令禁止在線旅遊“大數據殺熟”,是從政策規定層面約束商家行為,為消費者營造真實公平的在線消費環境。日前文化和旅遊部市場管理司副司長李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針對“大數據殺熟”這一問題,他們將“通過動態措施,對在線旅遊企業經營服務實際運營情況進行監測。

此次禁令的出臺,對在線旅遊確有敲山震虎的作用,最終成效如何,還有待之後的觀察。

不過,僅僅依賴政策,並不足以立刻遏制更廣泛領域的“大數據殺熟”

這其中,消費者也需要“有意識地警惕”大數據殺熟現象,在日常生活中儘可能注重保護個人隱私,及時清理網站cookies,購買時多方比價,當遭遇到不公平時即使投訴,避免成為“大數據殺熟”的犧牲品。

與此同時,正如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所說,

規仍未明確違規行為的判定,在線旅遊平臺是否存在“殺熟”等違規行為在判定上仍存在一定難度。

資訊 |“大數據殺熟”禁令實施

《測繪學報(英文版)》(JGGS)專刊徵稿:LiDAR數據處理

通知 | 自然資源部就《測繪資質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

論文推薦 | 郭樹人, 王威, 高為廣, 盧鋆,柴強, 劉文祥, 陳穎:北斗衛星導航試驗驗證系統設計與實現

通知 | 自然資源部就《測繪資質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

資訊 |“大數據殺熟”禁令實施

權威 | 專業 | 學術 | 前沿微信、抖音小視頻投稿郵箱 | [email protected]

歡迎加入《測繪學報》作者QQ群: 751717395

進群請備註:姓名+單位+稿件編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