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江濤專欄」說不盡的塞巴斯蒂安·巴赫(一)

【百道網·佘江濤專欄】不要以浪漫的方式表達和理解巴赫。巴赫的內心沉穩、安靜、明淨、大氣磅礴。山無語自高,水不言自深。這樣的心態最能表達巴赫,最能接近巴赫。百道佘江濤專欄文章來源於“佘江濤的江和濤”,作者佘江濤。

「佘江濤專欄」說不盡的塞巴斯蒂安·巴赫(一)

鳳凰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佘江濤

關於巴赫人生的七個階段,尤其是最後三個創作階段——魏瑪時期(1708—1717)、柯騰時期(1717—1723)、萊比錫時期(1723—1750);關於他的鍵盤音樂(管風琴和古鋼琴)、室內樂、室內管絃樂、新教和世俗康塔塔、大型新教合唱曲的特點,相關的論述和著作可謂汗牛充棟。我將用三篇短文和最簡練的話總結一些對他的想法。

【佘江濤推薦書單】,點擊鏈接查看:http://m.bookdao.com/mybook.aspx?id=146212

巴赫是偉大的三位一體者:他是勤奮刻苦的作曲工匠,他現存的作品體系龐大、數量超千,是不斷變化的音樂體裁遷移,以及永不停歇的勞動產物;他是技藝高超的管風琴—古鋼琴—絃樂器演奏家,需要的技藝連當代演奏大師也不得不滿懷敬畏之心;他是靈魂博大精深、容納大海的音樂家,只有進入他的音樂世界,人們才能體驗到這位一生磨難、堅韌頑強、樸實無華、虔誠少語的德國清教徒的內心浩瀚。

巴赫一生才氣橫溢,和莫扎特一樣,無需特別的激發就可以流瀉出技巧精湛、旋律優美、內涵充沛的樂曲,加上他始終不忘“辛勞在我,榮耀歸主”的初心和使命,交替著從未間斷的創作勞動和謀生勞作,見縫插針,兢兢業業,創造了上帝想留在人世的奇蹟。他是真正的存在主義者,他一直用自我的選擇、意志證明著自己的存在和堅定信念。

作為一位路德派清教徒,巴赫相信複雜、有內涵的音樂才能表達基督的受難和對天堂的渴望。他的《約翰受難曲》《馬太受難曲》《b小調彌撒》《聖誕清唱劇》就是最好的佐證。

他也相信只有邏輯、理性規律才能囊括世界萬象,觸及音樂本質。他的《哥德堡變奏曲》《平均律鋼琴集》《音樂的奉獻》《賦格的藝術》就是最好的佐證。

他更相信,音樂表達人的喜怒哀樂,但必須以剋制的姿態加以流露。貝多芬以英雄風格做到的事情,巴赫用路德派教徒的虔誠信仰和文化涵養做到了。他們的音樂大氣、雋永、深刻,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對自我的剋制。

奉獻、邏輯、剋制使他成為音樂史上內心最為強大的音樂家。

「佘江濤專欄」說不盡的塞巴斯蒂安·巴赫(一)

巴赫的音樂是德國巴洛克音樂的博物館。在巴赫時代(1685–1750),意大利柔美的協奏曲(concerto)和法國華麗的序曲(overture)、組曲(suite),同德國中世紀、路德派傳承下來的復調合唱融為一體,形成了德國巴洛克音樂豐富的風格,他的音樂是這一風格的博物館,包含了後來音樂發展的可能和廣闊。

豐富、廣大、深厚使他成為音樂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

「佘江濤專欄」說不盡的塞巴斯蒂安·巴赫(一)

位於德國萊比錫的巴赫博物館

不要以浪漫的方式表達和理解巴赫。巴赫的內心沉穩、安靜、明淨、大氣磅礴。山無語自高,水不言自深。這樣的心態最能表達巴赫,最能接近巴赫。

音樂要表達豐富廣大深厚的情感,也要不失細微處理、冷靜客觀、單純透明。這兩股合力最後形成了這樣一種藝術:敏感而客觀、熱情而冷靜、豐富而統一、意味深長而精細考究、情感強烈同時隱而不發。

巴赫的現代意義和對一生的啟迪在於:一個人要約束知識、財富、勞作,留給道德、信仰、勞動更多的空間。自我要多在靈魂中充盈。

(責編:肖歌;編助:安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