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也有座嶽麓山,因甘肅省第三大河得名,隴右重鎮臨洮縣

西北也有座嶽麓山,因甘肅省第三大河得名,隴右重鎮臨洮縣;據《中國地名辭源》:以瀕臨洮河(藏語稱為碌曲,意為龍水或神水)得名。這裡是多民族聚居融合之處,中原農業文化和草原遊牧文化、華夏文明與西域文明在此融合。

西北也有座嶽麓山,因甘肅省第三大河得名,隴右重鎮臨洮縣

西北也有座嶽麓山,因甘肅省第三大河得名,隴右重鎮臨洮縣

黃河支流洮河是甘肅省的第三大河,藏語稱為碌曲,意為龍水或神水;她發源於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縣西傾山,經碌曲縣、臨潭縣、卓尼縣、岷縣、臨洮縣等地後,在永靖縣注入劉家峽水庫。全長669千米,沿岸是黃河古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據《漢書·地理志》 隴西郡臨洮縣: 洮水出西羌中,北至枹罕東入河。

洮河之濱,古郡狄道。這裡自古為西北名邑、隴右重鎮,素有“彩陶之鄉”的美譽。這裡區位優勢明顯,是省會蘭州的南大門,是連接甘肅中南部與臨夏、甘南兩個自治州的必經之地以及歐亞大陸橋經濟帶輻射圈內重點縣區,自周安王18年(前384)設狄道縣以來,長期為郡、州、道、府、縣治所在地。


西北也有座嶽麓山,因甘肅省第三大河得名,隴右重鎮臨洮縣

臨洮縣地處甘肅省中部定西市西部,四周分別與渭源縣、康樂縣、廣河縣、東鄉族自治縣、蘭州市、榆中縣、定西市安定區接壤;據《中國地名辭源》:以瀕臨洮河(藏語稱為碌曲,意為龍水或神水)得名。這裡是多民族聚居融合之處,中原農業文化和草原遊牧文化、華夏文明與西域文明在此融合。

下轄12個鎮、6個鄉:洮陽鎮、八里鋪鎮、新添鎮、辛店鎮、太石鎮、中鋪鎮、峽口鎮、龍門鎮、窯店鎮、玉井鎮、衙下鎮、南屏鎮,紅旗鄉、上營鄉、康家集鄉、站灘鄉、漫窪鄉、連兒灣鄉;戶籍人口55.49萬,總面積2851平方公里,縣人民政府地駐洮陽鎮文峰西路距省城蘭州80千米。


西北也有座嶽麓山,因甘肅省第三大河得名,隴右重鎮臨洮縣

縣域西周屬雍州隴西邑;戰國屬秦之狄道邑,因在狄人所居地置因名;又說因此地為狄人行經之道故名;據《漢書·地理志》 狄道縣注:師古曰,“其地有狄種,故云狄道”。秦獻公元年(前384)滅西戎部族狄,設置狄道縣,治於今址,為臨洮建縣之始;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設隴西郡,治於狄道縣;並設臨洮縣屬隴西郡,治於今岷縣,以臨洮水得名。新莽時期狄道縣改為操虜縣、隴西郡改為壓狄郡,東漢時複名。

北魏廢除臨洮縣。狄道縣隋朝屬金城郡;唐初屬蘭州,乾元初戰為臨州治,寶應初年廢;北宋熙寧五年(1072)復置狄道縣為熙州治。皇統二年(1142)改為臨洮府,金元明三代併為臨洮府治。清乾隆三年(1738)移臨洮府治於蘭州,縣升為狄道州,轄狄道、金縣、河州、渭源等縣。

西北也有座嶽麓山,因甘肅省第三大河得名,隴右重鎮臨洮縣

1913年狄道改州設縣,同時河州沙泥分縣改設沙縣,治於沙泥城(大石鋪,今臨洮縣北辛甸);均屬蘭山道。後因與福建省沙縣重複,1914年更名洮沙縣。1929年狄道縣更名為臨洮縣。1936年屬甘肅省第一專區,臨洮為其屬縣。1944年7月第一專區析臨洮、定西等8縣置第九專區,駐與臨洮。

1949年7月設臨夏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臨洮縣、洮沙縣屬之。1950年5月洮沙縣併入臨洮縣劃入定西分區。1961年12月設臨洮專區,1963年10月撤銷併入定西專區,隨屬。1968年10月改屬定西地區,2003年4月改設地級定西市,隨屬至今。


西北也有座嶽麓山,因甘肅省第三大河得名,隴右重鎮臨洮縣

這裡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張騫之後成為絲綢之路上的重鎮,經濟文化都比較發達,成為商旅交易住歇和軍隊駐防的要地;霍去病擊匈奴、隋煬帝西巡河西、唐玄奘西天取經,都曾經過這裡。唐貞觀十四年(640)將弘化公主嫁入吐谷渾;十五年(641)文成公主嫁給吐蕃松贊干布;唐景龍元年(707)金城公主許予吐蕃贊普尺帶珠丹;均從長安出發西行,經過臨洮再到今青海、西藏,由此建立了青唐之路。

縣境位於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交匯處,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地貌以黃土地為主,有五虎山、巴米山、南屏山等山峰,最高峰馬銜山海拔3670米;洮河沿岸有谷地,有洮河、漫壩河、東峪河等河流。這裡屬中溫帶大陸性半乾旱氣候,氣候冬冷夏爽,年均降水量428毫米。這裡有白雲岩、玉石、石灰石等礦產;農產以小麥、玉米、馬鈴薯等為主;有漿水面、洋芋攪團、麻腐包等特產。


西北也有座嶽麓山,因甘肅省第三大河得名,隴右重鎮臨洮縣

這裡文化底蘊深厚,有花兒、拉扎節、迎神賽會等民俗;有剪紙、皮影、儺舞等民間藝術,素有彩陶之鄉之稱;舉世聞名的寺窪文化、辛店文化等遺址;馬家窯文化命名地、戰國秦長城西起首、老子飛昇地和貂蟬故里是其文化名片,馬家窯洮硯小鎮是全省18個重點特色小鎮之一。境內旅遊資源豐富,有秦長城、哥舒翰紀功碑、嶽麓山森林公園、佛歸寺、臥龍寺、紅旗丹霞地貌、東拱北、三易花卉園景區、西湖公園、馬銜山、石景峽、馬家窯遺址、南屏山、西巖山、二架灘、乾清寺等景點。

嶽麓山在縣城洮陽鎮之東,因宋朝在山上修建東嶽廟得名;她是隴中不可多得的旅遊勝地,嶽麓之巔有姜維墩,是三國姜維修築的作戰指揮台;山上亭臺樓閣遍佈,花草林木繁茂;有東嶽廟、洮惠渠、超然臺以及超然書院、鳳台、甘南農民起義紀念碑、戎疆亭、姜維墩等景點,其中鳳台相傳是老子飛昇之處。“流來波影動,湧出月光圓”,在山頂目遠眺,但見“南屏黛色碧如玉,一脈洮水流入川”,臨洮城高樓田野入眼而來。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