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里奧長文警告美中緊張局勢如二戰前的格局

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橋水基金的億萬富翁創始人雷·達里奧(Ray Dalio)用8000多字的文字帶到LinkedIn,以補充他先前關於下一個地緣戰略可能發生的討論,擔心

美中之間的經濟緊張局勢升級為武裝衝突。在當前狀況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幾年之間有著相似之處

他說:“美國和中國現在正處於一場經濟戰爭中,很可能演變成一場熱戰,而我從未經歷過一場經濟戰爭,我研究了許多過去的經濟戰爭,以瞭解它們是什麼樣子”

“ 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上世紀30年代與今天進行比較,特別是在經濟制裁方面,對於考慮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況尤其有趣和有幫助。”他補充說。

在激烈的衝突時期,達里奧寫道,存在一種趨向於“更專制的領導”的趨勢,以使穩定陷入混亂,並得出結論認為,只有在大致可比的情況下,敵對國家才會參加戰爭:

“聰明的領導人通常只會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進行激烈的戰爭,因為另一方通過退縮將他們推向戰鬥或失敗的位置。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

隨著雙方交換制裁和憤怒的言辭,我們懷疑達里奧發出警告的可能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

* * *

通過LinkedIn摘錄:

美國和美元的大週期,第一部分

這是關於美國帝國及其沿統治力的典型大循環的兩部分的第一部分。它涵蓋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期。在第二部分中,我們將從新世界秩序的開始一直到現在。它將在7月21日星期二發佈。

提醒一下,我做這個研究是為了瞭解我們是如何走到今天這一步的,以及如何應對我們所面臨的情況,但我不是偉大的歷史學家。我只是一個有強迫症的人,想要了解這些事情是如何運作的,想要打賭會發生什麼,我有很棒的研究助手,極好的數據,消息靈通的專家,很多有見地的書面研究,還有我自己的經驗。我用這些來試著找出什麼是真實的,以及該怎麼做。我沒有意識形態。我是機械。在我看來,現實就像一臺永動的機器,隨著時間的推移,因果關係在驅動著發展。我與你分享這一信息,隨你的便,並讓你指出任何你認為可能存在的不準確之處,因為我們試圖一起找出什麼是真實的,以及如何應對它。

這一章是上一章的延續,在上一章中,我們從荷蘭帝國和英國帝國開始,介紹了過去500年來的主要儲備貨幣帝國。

...

當我們深入研究過去90年的細節時,很容易忽略大弧線,最重要的是三個大週期,即長期債務/貨幣週期,財富和政治差距週期以及全球地緣政治週期以及八種主要力量及其背後的17種主要動力。 我會盡量簡化,只強調最有影響力的國家/地區最重要的事態發展,但是如果您發現故事開始變得比您想的要複雜,請記住,您可以按順序以粗體閱讀文本獲得要點而又不復雜。

世界事務和歷史很複雜,因為相關國家內部和之間有很多事情要做。 僅瞭解最重要國家的最重要相關問題是具有挑戰性的,因為人們必須準確,同時看到所有這些觀點。 所有國家/地區都生活在自己的故事中,這些故事每天都在流傳,這些故事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世界故事。但是通常,在任何時候,只有幾個主要國家和少數幾個主要主題構成了世界秩序變化的主要故事。自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相關的故事是英國,美國,德國,日本,蘇聯和中國。我並不是說這些是唯一重要的國家,因為那不是事實。但我要說的是,通過了解這些國家內部和之間的主要發展,我們可以很好地講述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世界秩序變化的故事。在這一章中,我將簡要地講述這些國家的故事以及它們之間最重要的相互作用。這是我將在本書的第二部分向你們介紹的更完整的故事的集大成版本。

在講這些故事時,我儘量不帶任何偏見。 我相信,要準確地瞭解歷史和現在正在發生的事情,我需要通過有關各方的眼光,包括敵人的眼光,來了解事物。 雖然當然有盟友和敵人,而且很容易妖魔化敵人,但大多數人和國家只是以他們認為最適合他們的方式追求自己的利益,因此我發現嘗試通過他們的眼光看待事物很有成效。並適得其反地妖魔化了他們。 如果你聽到我說一些對以前或現在的敵人表示同情的話——比如“希特勒在發動戰爭前建立了強大的經濟”——請知道,這是因為我在傳達自己的想法時,尋求的是準確,需要的是誠實,而不是政治上的正確。雖然我可能是錯的,我們可能不同意,但只要我儘可能準確地描述這幅圖景,這對我來說都沒問題。

在我開始講述美國的故事之前,我想提醒你們一下我之前描述的典型的大週期,這樣你們在閱讀到事件發生的過程中就能記住它。雖然整個事情的一個超級過度簡化,簡而言之,它似乎在我看來,典型的大週期發生如下。

雷·達里奧長文警告美中緊張局勢如二戰前的格局

一個新的世界秩序通常是在國家內部事物運作方式發生根本性變化之後開始的。以及國與國之間(通常是某種形式的戰爭)。誰擁有財富和權力,以及獲得財富和權力的方式,都會發生巨大變化。例如,1945年,當最新的世界秩序開始形成時,美國及其資本主義和民主盟友開始對抗蘇聯及其盟友的共產主義和專制做法。正如我們在研究荷蘭帝國和英國帝國時看到的,資本主義是這些國家成功的關鍵,但也導致了它們的失敗。它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對利潤的追求激勵了人們,而資本配置和利潤創造的競爭過程將資源相對有效地導向了人們想要購買的東西。在這個體系中,那些分配效率高的人獲得了更多的資源,而那些分配效率低的人則消亡。

與此同時,這種不斷增長的財富體系產生了不斷擴大的財富和機會差距,以及人們工作時間減少、越來越多地依靠借來的錢生活的頹廢。隨著財富和機會差距的擴大,人們越來越普遍地認為這種制度不公平。當債務問題和其他因素導致經濟不景氣,同時財富和價值差距很大時,就產生了很多內部衝突,導致財富和權力的擁有者和獲得它們的過程發生了巨大的、革命性的變化。這些大變革有時是和平進行的,有時是暴力進行的。當主要國家在遭受這些內部挑戰的同時,競爭國家已經強大到足以挑戰它們,外部戰爭的風險就增加了。當這些在財富和權力分配方式上的巨大轉變發生在國家內部時(也就是說,當這些轉變發生在國家內部時)。通過革命)或國家間(通常是通過戰爭,雖然有時和平),舊世界秩序被打破,新的世界秩序開始,過程又重新開始。

為了提醒你一下,下面的圖表顯示了主要國家的相對實力,這些實力是用衡量八種不同類型的指標來衡量的——教育、競爭力、創新/技術、貿易、經濟產出、軍事、金融中心地位和儲備貨幣地位。

雷·達里奧長文警告美中緊張局勢如二戰前的格局

在考察每個國家的興衰時,我考察了這八項指標中的每一項,傳達了它們的故事亮點,同時深入到關鍵時刻,以更細粒度的方式理解它們是如何發生的。現在我們來看看美國和中國,正如你在這張圖表中看到的,這兩個國家是目前的主要國家。

美國帝國和美元

雖然本節主要關注的是美國在世界大戰期間超越大英帝國成為全球主導權後的故事,但我們將首先快速瀏覽一下美國崛起的整個弧線,以及它最近的相對衰落。下面的圖表顯示了構成我們對權力的總體衡量的八種類型的權力。在這本書中,你可以看到美國自1700年以來的興衰背後的故事。我們從1700年開始,因為那正好是美國出現之前。雖然現在被美國佔領的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居住了數千年,但美國作為一個國家的歷史始於殖民者,他們在1776年反抗大不列顛的殖民勢力獲得獨立。在圖表中,你可以看到美國崛起的種子可以追溯到19世紀初,從教育實力的不斷增強開始,然後是創新/技術和競爭力。

這些力量和世界環境使美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也就是從1870年左右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以及之後,創造了大規模的生產力增長。

這些實力的增強反映在美國在全球經濟產出和世界貿易中所佔的份額不斷上升,以及其金融實力的增強,例如紐約成為世界領先的金融中心,繼續領導創新,以及大量使用其金融產品。你可以看到,這些衡量美國實力的方法相對於它自己的歷史在20世紀50年代達到了頂峰在二戰同盟國贏得之後。

當時,美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差距最大,美元和美國的世界秩序成為主導。雖然美國在二戰後是明顯的主導力量,但蘇聯帝國是一個對手,儘管它從來沒有像美國那樣強大。蘇聯及其共產主義衛星國與強大得多的美國以及美國的盟友和衛星國展開了競爭,直到1980年前後,蘇聯的實力在其日益低效的重壓下開始衰退,然後在1989-91年瓦解。大約就在那時,中國開始崛起,成為當今美國的一個可與之媲美的對手。

雷·達里奧長文警告美中緊張局勢如二戰前的格局

正如你所看到的,而美國的教育的相對優勢、競爭力、貿易和生產穩步大幅下降,在過去的100年裡(現在在50-60th百分位與其他大國),它的創新和技術的相對強弱,儲備貨幣地位,金融中心力量,和軍事仍處於或接近頂部。與此同時,當我們深入研究中國的情況時,我們會發現,中國在所有這些領域都超過了美國,在很多方面都變得可以與美國媲美,而且發展速度也比美國快得多。

現在讓我們從4萬英尺的高度降到2萬英尺的高度接著1930年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美國是如何發展成為主導世界強國的。雖然我們主要關注美國的故事,經濟條件和政治條件之間的聯繫在美國和美國和其他國家之間重要的是英國,德國和日本在1930年代,與蘇聯和日本在1950年到1990年,隨著中國從1980年到現在必須被理解,因為經濟和地緣政治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總是交織在一起。

...

作為原則:

戰時保護自己的財富很困難,因為正常的經濟活動受到限制,傳統上安全的投資不安全,資本流動受到限制,而當人們和國家為生存而戰時則徵收高額稅收。在衝突的困難時期,相對於重新分配財富以將其帶到最需要的地方,保護擁有財富的人的財富並不是優先事項。

在那些戰爭年代就是這種情況。

雖然我們不會報道實際的戰鬥和戰爭行動,但標題是1945年盟軍的勝利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和權力轉移。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在生命和金錢方面代價極其高昂的戰爭。這些數字是巨大的,而且極其不精確。據估計,有4000 - 7500萬人因此喪生,佔世界人口的3%,這是迄今為止最致命的戰爭。其中超過一半的損失來自俄羅斯(約2500萬)和中國(約2000萬)。德國的死亡人數約為700萬人,其中一半以上是軍人的死亡,剩下的是德國平民的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大屠殺造成的(還有數百萬的非德國人也是受害者)。英國和美國各自損失了約40萬人。根據大多數專家的說法,這場戰爭的財政成本是巨大且不可估量的,但根據我的研究,以當前美元計算,大約在4-7萬億美元左右。相對的基礎上我們所知道的是,美國是一個大贏家,因為戰爭期間美國出售軍火和借貸,基本上所有的戰鬥發生在美國領土以外,所以我們沒有物理損壞,和美國死亡人數相對較低與大多數其他主要國家的關係。

在本章的第二部分,我們將探索新的世界秩序,從美國作為主導力量開始,並告訴我們的故事,帶我們到這一刻。然後我們將轉向中國。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