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日和第一期“漢”德

首先提出一個問題,大家知道漢朝屬於哪個德行嗎?水德?土德?亦是火德?

我們的回答肯定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好像上面3種說法都有道理。其實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也是混亂的,因為當時的西漢官方說法也在變,其根本原因是五德始終理論的變遷。

因為西漢五德屬性很亂,導致正朔易服也很亂,一會兒尚黑(代表水德)、一會兒尚黃(代表土德)、一會兒尚紅(代表火德)。

先秦時期,鄒衍提出了五行相剋的概念,試圖說明事物運動變化的普遍規律,也用來將人君受命觀念五行化。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完全接受了鄒衍的五德相剋理論,自封水德,克火而起。


歷史日和第一期“漢”德

五行相生相剋


秦漢之際,五行觀念很是流行,人們相信每個朝代都代表了五行中的一種德行,五行相剋學說也成了王朝合法性和正統性的天然要求。

可是遇到了“奈何老劉沒文化”的漢高祖,劉邦認為“北畤待我而起”,西漢全面繼承了秦朝,自以為獲水德之瑞,這也引起了政權五行的長期扯皮混亂。

但按照五行相剋理論,漢朝代替秦朝,就應該是土德,於是經過文帝十五年的大討論,漢文帝基本認可西漢為土德。之後漢武帝進一步採納了這一說法,正式宣佈漢朝為土德。

在西漢晚期,五德終始理論啟動了一次更新。為了解決合法性危機,劉向父子創立了五德相生理論,認為“帝出於震,故包羲始受木德,終而復始,自黃帝以下歷唐虞三代而漢德火。”

按照新的五行相生的說法,周朝變為木德,繼承周朝的應該是火德,但秦朝自稱是水德,這已經深入人心,根本無法改變。所以當時的人們認為秦朝因為這樣才會如此短命,所以漢朝才是真正繼承周朝的,所以在西漢晚期就慢慢規定為火德。

經過王莽亂政後,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政權,正是說定政權五行為火德。有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見證了這一變化。《後漢書》記載,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國向東漢“奉貢朝賀”,光武帝劉秀頒發給倭奴國國王‘印綬’,這個“漢倭奴國王”金印50年代在日本出土。

歷史日和第一期“漢”德

“漢倭奴國王”金印


歷史日和第一期“漢”德

“漢倭奴國王”金印印文


“漢倭奴國王”金印的印文非常有意思,上面第一個字是漢,代表其是歸屬漢王朝的四夷王侯印章,印文中“漢”字的右半部的中間是隔斷的,“漢”的右下角是一個火字,這種“漢”字的寫法並不是孤立,其它出土的漢代銅印也是如此寫法。把“漢”字寫成這樣是在強調,東漢為火德王朝。

印中的‘委’字,通‘倭’,在漢代的意思是矮且歪,從《漢書》到《舊唐書》的十五部中國正史中,‘倭’都是日本人的自稱。1954年,日本政府將“漢倭奴國王”金印指定為一級國寶,但日本有大量的‘磚家’在沒有任何切實證據的前提下,仍認為金印是偽造的,但無論從材料、形制、文字風格和內容等方面,其都是無可辯駁的真品。


結:語曰天漢,其名甚美!就是喜歡漢朝,不接受反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