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書法的“古拙”

談談古拙

作者:吉峰

談談書法的“古拙”

張先《相思令·蘋滿溪》 詞 攝影:吉峰

拍攝標題:張先《相思令·蘋滿溪》 詞

攝影作者:吉峰

創作時間:2020年4月15日

拍攝時間:2020年4月15日


談談書法的“古拙”

吉峰生活照 吉峰攝影

攝影標題:吉峰生活照

攝影作者:吉峰

拍攝時間:2020年4月12日

談談書法的“古拙”

這是我1992年期間寫的。至今已有近二十八年。 攝影:吉峰

攝影標題:吉峰筆記

攝影作者:吉峰

拍攝時間:2020年4月15日

談談古拙

宋朝有兩個張先,,又都是以“子野”為字號,同名、同姓又同號,挺有意思的。一個是與歐陽文忠在洛陽為幕府,一個則被蘇軾尊稱為“前輩”,我要說的是後者。

被蘇軾尊為“前輩”的張先,他的詩,以清新為特點。他的詞也有著相同的特點卻又比詩顯得老練。蘇軾題其集詞寫道:“子野詩筆老妙,……。”這個“老”,非常耐人咀嚼,非常耐人尋味,閱歷、學識、修養等等,都在這個“老”字中,也有“人書俱老”的說法。這裡的“老妙”,不就是說子野的詩詞“妙”,妙就妙在這個“老”字中了。蘇軾還認為,讀子野的的詞比讀子野的詩有意味,這也許是詩滿而溢為詞的緣故。夏敬觀在手批張子野詞中寫道:“子野詞有,凝重古拙,有唐、五代之遺音。慢詞也多用小令作法。在北宋諸家中,可雲獨樹一幟,比之於書,乃鍾繇之體也。”以書法中的古拙來比喻詩文中古拙,不僅說明,藝術雖門類不同,但其表現的手法、風格、意境等有其共通之處,且託物寓志、借“景”抒情,源於自然,歸於自然都是一致的。而且,不管是詩詞,還是書法,要達到老練古拙的境界,必須要有紮實的基本功。

古是相對於今而說的,有兩層意思。一是作品的時間;一是作品(點畫、結構、章法)給人的感覺。王羲之的書法是學鍾繇的,但他另闢溪徑,創出妍美一格。相對於鍾繇的書法來說,他的書法給人以清新的感覺。直到現在似乎沒有人評說王羲之的書法“古拙”;但就王羲之的書法作品而言,又是古代的。後人學習書法,選擇“古”,還是選擇“今”,則在各人的興趣和愛好。時光不可倒流,“古拙”是可力求的。

拙是相對於七來說的。“熟能生巧”。但是過度的熟就成了“爛熟”,爛熟也就入“俗流”了。趙孟頫是非常講究“熟”的,他對於“熟”的程度,把控的非常恰到好處。他不是為熟而熟,他是在熟上生變。熟而生變,熟而能變,變出新意,因而不俗,一旦生媚,也就俗了。由此可見,熟能生變,既能生巧、也能生拙。顏真卿的書法,有篆籀意味,是古拙。

甲骨文古拙,反映了先民的質樸心態,是“古拙”;顏真卿的書法,有篆籀意味,是古拙;子野的詞有“唐、五代之遺音”,所以是“古拙”……。

歷代書家中,以“古拙”立家成名的很多,但都是在爐火純青的基礎上而生拙的,無大巧是不可能有“古拙”的,有俗念則更是不可能。

張先其人,詩詞古拙,與其心處淡泊有關。他除潛心於樂府之外,便是泛遊鄉里,一葉扁舟,垂釣為樂。

古拙的書法,看上去似不經意,但內涵卻十分豐富。如古君子衣褐懷玉。也就是穿著用粗布製作的衣裳,內裡卻懷抱著美玉。外表上看去,粗布衣裳,簡單樸素的很,而他肚子裡卻有著令人羨慕不已的、高深的學問。

……


談談書法的“古拙”


談談書法的“古拙”

談談書法的“古拙”

非常感謝老師的指導和幫助!非常歡迎大家的欣賞和賜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