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怕錯過牛市又怕被割韭菜?

3月1日,上證指數收盤2994點,離3000點這個極具意義的點位一步之遙,個人感覺下週一站上去還是沒問題的,畢竟市場信心足夠,至於站不站得住,站不住之後會發生什麼就不得而知了。A股目前的狀態讓很多人非常激動,尤其明天就是週末,很多朋友表示要帶家人好好玩一玩。也有很多人對今天的縮量上漲感到焦慮,不看好後市走勢。不知道有多少人急切想知道A股下一步的走勢吧,既怕錯過牛市又怕被割韭菜,對於這種情況我的觀點依然是,在把握大勢的情況下,放棄預測市場,專注於選股,放平心態。

首先說一下為什麼放棄預測市場,前些日子自己也做了不少預測市場的事,查閱歷史資料,探究宏觀經濟,分析權威研報,著實下了不少功夫,也算是得到了一個答案,寫在這裡不怕大家笑話,就是“短期橫盤振盪,中期回調,長期看好。”具體的點位不提,反正我自己看著這個預測結果都是一陣苦笑,這個結果對我來說有什麼具體的指導作用呢,我自從去年打算進入股市的時候就知道股市是長期向好的,牛市總會到來,費盡周折的得出一個顯而易見的結果,不禁懷疑自己做這些事情的意義。尤其是看了巴菲特2019年致股東的信,更是讓我的看法徹底改變,在信中他表示他和芒格從來不做預測市場這種事,大概意思是他們能力不夠,做不到。那我自然也不再期待自己能在這方面有什麼獨到的見解和建樹了。

也許很多人會認為A股這個市場先生和美股不一樣,受政策面、消息面等因素影響大,所以可預測性更強,也必須判斷出大勢從而順勢而為。我非常贊同這個觀點,這與不預測市場不矛盾,因為我無法預測大盤明天、下個周、下個月的漲跌,但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知道A股長期會漲還是會跌。消息面這個因素普通投資者無能為力,政策面的分析我想著重和大家分享一下,有不對的地方感謝大家批評指正。

2019年中國經濟面臨著一組矛盾,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國家向市場放水還是不放水。一方面我國槓桿率還是處在較高的水平,去掉政府債務後,企業債務與個人債務接近風險臨界點,就算沒有顯性的金融風險,隱形的風險不得不防,決策層也一再強調要防範金融風險,金融業的一道道文件和部署紛至沓來,相關的金融監管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完善也將在今年落地,高槓杆率要求我們不能再依賴放水刺激經濟。另一方面國內通縮壓力加大,企業需要輸血,消費需要刺激;國外普遍寬鬆的貨幣環境又給人民幣匯率帶來了升值的壓力,所以當前經濟的各個層面和各類主體都對資金的需求非常迫切,放水勢在必行。目前央行把貨幣政策基調定為“穩健”,個人甚至大言不慚的認為改為“慎重”更貼切。在放水這個問題上,不搞“大水漫灌”,提升槓桿使用效率,堅持精準放水,是目前的主流觀點。所以2019年大概會是一個經濟數據相對難看,各類利好政策不斷,改革持續深入推進,高度注重風險防範的宏觀經濟環境。全國GDP目標定為6%-6.5%的區間目標,同時各省均大面積增速下調,經濟形勢充滿不確定性。加之2019年開年的一波行情既給股市提振了上行信心,也提供了下行空間,短期內股市究竟會呈現什麼走勢,真的難以預測。

但我們必須承認的是,面對如此紛繁複雜的經濟形勢,我們國家展現的改革決心和經濟智慧還是很令人充滿期待的,央行的貨幣政策創新也令人眼前一亮,有效調控和發揮市場主導作用之間一定會有更加有效的融合,科技領域的突破也在持續給經濟發展提供新動能,所以中國經濟長期向好這個結論是全世界範圍內的主論調。

綜上所述,面對著確定性較高的經濟發展走勢和不確定性極高的2019年形勢,我將不再去嘗試預測市場,因為也確實無法預測,僅僅把市場作為自己的一個參照物,向巴菲特學習,把戰勝股指10個百分點作為自己的目標,也向易主席學習,對市場時刻保持一顆敬畏之心。總之就是不瞎猜了。

那麼接下來的操作中,我會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選股上。目前為止我堅持的配置策略是白馬股加黑馬股加現金等價物然後長期持有。具體的比例會隨市場變動而變動,其中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在當前形勢下還是以白馬股為主,現金比例不小於40%,這樣既保持穩健也不失機動性。在白馬股的選擇上,除了常說的行業前景、護城河、盈利能力及其他良好基本面要素外,主要關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觀察企業是否有足夠的進取心。白馬股一般都是行業龍頭,如果一家龍頭企業展現出的是一種安於現狀,依靠現有市場地位和資源優勢採取保守發展策略,不積極進取或進取意願沒有那麼強烈的保守狀態,那麼其未來的上升空間是不值得信任的,投資他的收益大概是不能戰勝市場。對企業進取心的判斷包括其對行業風險的認識、對成本的分析,對自身轉型以適應市場的戰略佈局等。未來的世界會變化的更快,不思進取的企業就算現在做的再大,也終究會被市場淘汰。

第二個方面是在行業選擇上,偏向於受相關行業低迷,導致目前普遍估值較低的行業。應該說A股的大白馬們在19年這波行情中估值已經相對偏高了,但是有一些行業,如汽車的上游行業和房地產的下游行業,他們受車市、樓市整體低迷的影響,讓其行業內很多企業的經營狀況和估值都受到衝擊。但這兩個行業不會一直低迷下去,房地產不管是否降價,成交量總會回升(不妨想象一下房價下降後房市的火爆),其下游的裝修、家電和傢俱行業的經營狀況也同樣會好轉。汽車行業更是有著整個市場發生迭代的潛力,無人駕駛、智能汽車是人類的未來,這甚至是近、中期就看得到的改變。另外我最近還在研究一些未來可能夕陽變朝陽的行業,挖掘存在這種情況的行業裡的好企業,很可能存在不錯的機會。

最後一個方面就是在行業和企業選擇上的一些個人的判斷標準,總結起來就是六個傾向,包括傾向於製造業,因為這是決策層明確指出的放水和政策紅利方向;傾向於更年輕的管理層;傾向於黑天鵝概率更小的行業;傾向於把現金向優勢業務集中的企業;傾向於更好的履行社會責任,熱衷公益的企業;傾向於企業家有足夠個人魅力的企業,這些標準仁者見仁,包括我自己也在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中不斷變更,寫在這裡並不做任何推薦。

以上就是個人對白馬股的一些選股標準,實際上在這個時候買入或者開始定投滬深300等指數基金,也同樣會獲得不錯的收益。只是這種收益更偏向於穩定,想要戰勝市場還是得去尋找更好的機會,所以目前我把主要的精力放在選擇黑馬股上。

和白馬股相比,黑馬股的選擇更需要“直覺”,這裡的“直覺”不是指玄學,也不是指所謂與投資相反的“人性”,更不是指不需要定性和定量分析。而是用自己的經驗、能力、專業知識和一點點天賦,在茫茫股海中去找那些年報裡藏著寶貝,藏著機會的冷門股。以盈利能力為核心,用直覺去找他們在年報中“沒說的,不能說的,不想說的”東西,尋找可能存在的每股收益爆發的機會。這種機會在A股中不知道還會不會有,機構們有沒有留一點漏網之魚,起碼我暫時還沒找到。後期一遍遍的翻年報、搜消息、做判斷、看相關書籍是免不了的,然而這也是做股票投資的樂趣所在。

最後再聊一聊自己當下的心態,這部分不會太長,我也不喜歡一些人總是對別人說要保持平和、保持耐心、堅持學習之類的話,大家來投資股票各有各的目的,各有各的策略,也各有各的處境,誰也沒資格教育誰,也沒必要相信誰。

這幾天我基本是沒怎麼看盤,一方面在外地參加公司培訓,每天都上課,另一方面自己的策略確定後,看不看盤意義也就不大了,更多的把時間都用在了選股上。每天大把大把的空閒時間給了股市,看年報、寫文章、在微信群裡和前輩高手們學習交流,還要在漫天飛舞的消息中保持定力,確實挺累,但也感覺很爽。也許股市的魅力就在於,雖然很累很操心,但讓人樂在其中。

在這裡順便提一句,在瑞信發表的《2019年瑞信全球投資回報年鑑》中,對未來股票相對現金的投資溢價水平預估為3.5%,與過去的4.2%相比有了明顯下降,但相對現金仍有望在20年內實現翻番。作為對比,債券的溢價率僅為0.68%,所以我們堅持股權類投資為主就對了。

在這裡祝大家生活幸福,戰勝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