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當魯迅遇到當代網民”

抗抗主席一直在頭條活躍,但大多並不親自說什麼,而是不斷的轉文。一會兒什麼“美國重量級學者、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諾姆·喬姆斯基在北京大學接受名譽博士學位並發表演講”啦,一會兒“不將就自己,不討好別人

”啦,一會兒“無法成為我們自己,是一切絕望的根源”啦,一會兒又“天堂和地獄都在每一個人自己身上”啦。 總之,是轉來轉去,借別人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和立場。不幸的是,魯迅先生也不斷的被抗抗主席拖來拽去,成為了抗抗主席發言的墊背。今天就看到了這麼一篇:魯迅遇到當代網民會是怎樣的下場?


文章說:

魯迅要是活到今天,可能會被一些網民生吞活剝了。而這甚至與他寫了什麼毫無關係。


這句話或許是對的,魯迅先生生活的時代沒有網絡只有報紙,但即便在那個年代,魯迅先生的言論依然成為兩種力量的交鋒帶。儘管那個年代並不能人人發聲,但這並未阻止魯迅先生引來大量的支持者與反對者。那麼,誰會反對,而誰又會支持呢?


在信息技術發達的今天,人人都有發聲的機會,魯迅先生的言論也依舊必然會是兩種力量的交鋒帶。而對魯迅先生的支持者與反對者的陣營都可謂聲勢浩大。但同樣的問題是,誰會支持,而誰又會反對呢?


不論魯迅處於哪個年代,他都有被某種力量生吞活剝的可能。只是,以前是報紙的部分讀者,而今是網絡的部分參與者。


彼時的兩種力量和此時的兩種力量有什麼變化嗎?我想,並沒有什麼實質上的變化。


不論何時,支持魯迅先生的力量依然是以愛國者為主的群體。因為魯迅先生本身就是個愛國者,他以“我以我血見軒轅”表達了他愛國的堅定。而這個群體更多的是來自普通群眾,和“馬”的追隨者。


而那個時代反對魯迅先生的人,則是以恨國者為主的群體,當然與其說他們恨國,不如說他們恨國的同時更愛西方更愛美國,與時下的恨國者群體別無二致。這個群體主要成分依然是教授、作家、學者、社會名流等“公知”群體,以及受他們影響的一部分學生,群眾,和一部分反社會的犯罪分子、職業網絡混子。


揭示與批判社會的黑暗,是魯迅先生的本色,不論哪個時代。但魯迅畢竟是魯迅,方方抗抗畢竟是方方抗抗,又或者說公知畢竟是公知。


魯迅和公知最大的不同在於,兩者要的“天”,不一樣。以前的那個“天”,屬於公知,這就是所以他們極盡大肆吹捧那個時代之能事的原因。現在的這個“天”,屬於民眾,這正是魯迅先生所追求的。在這個“天”下,公知們自然活得不舒適、不自在,儘管他們是這個時代的獲利者,但他們依然夢想著天翻地覆。


那個時代有那個時代的困局,這個時代也有這個時代的問題,但性質完全不同。一個是黑暗的時代,有些許的光亮;而如今的光明時代,有些許的陰影。


魯迅如果處在當代,他依然會批判陰影,但不會渲染陰影。他的目的,是為了社會向好;他的批評或批判也是建設性的,並會提出自己的改正建議,是有利於國家的發展的。而魯迅也必將自豪於這個時代,因為這個時代,正是他在他那個時代努力呼號奔走所要達到或達成的時代。


而公知們,如方方流抗抗流,他們沒有批評,更沒有批判,因為對於國家的向好與否,他們並不關心,他們甚至巴不得這個國家爛掉,這也是他們提不出、也不願提出建設性意見的原因。他們只關心有多少人聽到了他們的所謂批評,並且能夠跟著他們一起批評。 換句話說,藉著批評,能否鼓動人心才是他們最關心的事情。因為他們深深懂得這樣一個道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所以不停的推動某種思潮,就成為了他們畢生的使命。


而他們最慣常的手法,假借正義,以“正義”掩蓋目的;假借啟蒙,以啟蒙“混淆是非”;假借“獨立思考”,以反“馬”反“社”反“左”反“中”誘導思變;假借痛斥奴性(儘管他們早已匍匐在西方人的腳下),引誘“抗爭”。


所以,假如魯迅活在當下,群起而攻之,欲將之生吞活剝的,絕不是愛國青年,絕不是反對方方的那撥人。因為,愛國者陣營知道魯迅愛國。


魯迅會毫不吝惜的對香港反中分裂暴徒及後臺們的無恥、下流、駭人、驚悚的亂港分裂行為予以毫不留情的批判和鞭撻,難道不會嗎?而不會像方方們之流那樣的充耳不聞,並反過頭來指責愛國青年的行為粗魯,並辱罵愛國青年下流、極左、蝗蟲、膿瘡……


對於方方們之流庇護香港反華分裂暴徒們的言行,魯迅必將奮筆痛斥,正如他當年揮筆鞭斥“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一樣,因為公知們的走狗本色並沒有發生變化。而愛國青年們也必將團結在魯迅的周圍。

此時最想把魯迅扳倒,並將其生吞活剝的將會是誰呢?答案不說自明。


因此,下面抗抗主席所轉發的段子或說法,用來扳倒魯迅就再自然不過了。

這些人只會覺得他是一個很煩人的傢伙,喜歡唱反調,喜歡冷嘲熱諷,喜歡批判國民。還知道他名氣很大,地位很高,被很多人敬若神明,一個月的工資稿費能養活一大家子人。

看他整天陰陽怪氣的文章就來氣,看他沒事故弄玄虛的國民性就窩火。怎麼辦?查查他。看他歷史清不清白,看他行為乾不乾淨。


論起出身,魯迅是地主家的兒子。

“別看他整天一副哀嘆蒼生黎民的樣子,實際從根兒上就和咱們老百姓不一樣。他從小活在高牆大院當中,根本不懂得生民疾苦,只會欺負善良的閏土。”

“他時常回憶自己的少年時光,把生活在地主大院的日子寫得那麼充滿懷念,這人一看就是端著新社會的碗,想著舊社會的娘。”

“作為一個從地主家長大的人,我真的懷疑他寫的這些文章不過是障眼法。他心裡想的其實還是當他的闊少爺。”

……

論起家人,魯迅是大漢奸的兄長。

“之前還以為魯迅是個好人。結果查了一下,原來那個投靠了小日本的周作人就是他的親弟弟。對不起,為了國家,我選擇脫粉。”

“還在讀魯迅的人醒醒吧。他當時也是在日本留學,其實早就成了敵人的情報員。他故意寫出這麼多批判國家的文字,其實都是為了向他的新主子邀功。”

“我有一個設想不知道對不對:他們兩兄弟其實早就成了日本人,但是為了回來撈金賺錢,乾脆演起了雙簧。那些把魯迅視為真理的人,其實已經陷入了他們的大陰謀當中。”

論起私情,魯迅是娶學生的渣男。

“我不知道魯迅寫得對不對,但我知道他配不上我的喜歡。堂堂教授,竟然堂而皇之的娶了自己的學生為妻。我真是呵呵了。”

“魯迅放著訂的娃娃親不娶,反而收了一個小他18歲的學生,真是世風日下。讀到他寫的東西就覺得噁心。嘔。”

“那許廣平也不是什麼好東西。還恬不知恥編出一本《兩地書》來記錄他們的信件。哎呀,真不知道那些喜歡他的人都是什麼心態。”

……

“魯迅寫孔乙己,寫祥林嫂,寫他故鄉發生過的一切慘劇。我真的不明白,他為什麼就不能寫點兒積極陽光的東西。國家正值動盪,他每天都發這些,真的對國家有利麼?”

“他在前幾年還跟泰戈爾見過面。泰戈爾啊,三哥那裡的作家,聽說還有人要提名他競選諾貝爾文學獎。要說他沒有跟境外人士勾勾搭搭,反正我是不信。”

“還有人喜歡他的那句人類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天吶,連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都不值得魯迅落淚麼?他還是個人麼?!!!”

“一看就是個磚家。偷看弟媳洗澡的人,也配叫好?”


然而,今天我還想指出的是,扳倒魯迅是很久以來公知圈努力奮鬥的目標之一,因為他們深深的知道魯迅這樣的作家跟他們不同路。因此,他們抹黑魯迅、醜化魯迅、貶低魯迅、排斥魯迅,並試圖把他從教科書中“驅逐”。作為當代作家副主席的張抗抗,最近竟然也用這種下三濫的手段和方式,企圖以一連串用魯迅的言論來反對魯迅的當今的支持者的操作,反擊方方的批評者的同時侮辱魯迅;這看似高明,實則是手段低劣;抗抗主席竟然也貼出網絡噴子們經常用的貼圖來闡述或佐證其觀點;竟然不斷的以此方式來維護方方的立場和權利,這不啻是作家圈子莫大的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