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業發展要跟上發達國家步伐,我們需要哪些改進?

農村裡的二哥哥


我覺得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第一,加快推進農業生產機械化,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第二,加強推廣農業信息化,向農民傳播更多的現代農業生產知識和技術,讓農民能夠掌握現代化的農業生產知識和技術。第三,加強農業產業化,比如成立政府和農民聯合的農業公司。第四,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改變農民以前單一的種植蔬菜,糧食等傳統農作物的思想,促進傳統農作物和各類新型經濟作物共同發展。第五,要努力落實國家的各種惠農政策和措施,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土家阿杰


我覺得我國農業要跟上發達國家的步伐,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我國1950年的糧食總產量是13212.5萬噸,1975年是28451.5萬噸,增長了1.2倍;1979年是33211.5萬噸,到2004年為46946.9萬噸,增長了0.4倍。再看中國和美國、日本、西德、英國、法國、印度等國家比較,中國1950年的糧食總產量為13212.5萬噸,1975年為28451.5萬噸;美國1950年是15235萬噸,1975年是29520萬噸;日本1950年是1810萬噸,1975年是1890萬噸;西德1950年是1590萬噸,1975年是2350萬噸;英國1950年是1010萬噸,1975年是1505萬噸;法國1950年是1690萬噸,1975年是3730萬噸;印度1950年是6285萬噸,1975年是14070萬噸。從這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糧食總產量增長最快的是中國、法國和印度,均增長1.2倍。而美國增長0.9倍,西德和英國均增長0.5倍,只有日本居後增長僅0.04倍。再看糧食畝產,中國1950年是77公斤,1975年是156.7公斤;美國1950年是110.5公斤,1975年是206.5公斤;日本1950年是194公斤,1975年是370.5公斤;西德1950年是188.5公斤,1975年是273公斤;英國1950年是169.5公斤,1975年是255公斤;法國1950年是113公斤,1975年是247公斤;印度1950年是42公斤,1975年是74.5公斤。糧食畝產增長最快的是法國為1.2倍,其次是中國為1.0倍;美國、日本均為0.9倍,印度是0.8倍,英國是0.5倍,西德是0.4倍。從這些數據顯示,中國的糧食從增長幅度來看無論是同建國前比還是同外國比較,都還是居於排前位置的。但從糧食畝產來看中國居第六。

再從現在來看,據《中國農業60年統計》的數據顯示中國人均糧食居世界第17位,人均只有421.3公斤,僅高於世界人均382.8公斤的水平線以上不多,而阿根廷人均糧食達1528.6公斤居世界第一。世界人均糧食佔有量排前的有:阿根廷、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烏蘭克、哈薩克斯坦、羅馬尼亞等國家,人均都在1100公斤以上。從畝產來看,中國的稻穀排世界第8,小麥也是世界第8,玉米排第14,大豆排第21。從糧食人均佔有量看,既與耕地總面積有關,也與糧食單產水平有關。當然糧食單產水平的高低與自然氣候、土壤等因素有一定的關係。中國好在有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研究成功,為中國的糧食增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根據這些比較,說明我國的農業生產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存在的差距還不小。那麼現在回到樓主的提問上,怎樣跟上發達國家的步伐?從與世界各國的比較,我們所應該做到的一是要穩定糧食生產的總耕地面積。這對增加糧食總產量是必須的條件。這就讓我們想起了毛澤東時代為什麼要大量的開荒墾地,其目的就是為了提高糧食生產的總產量。因此,無論什麼時候,耕地總面積必須要守住一定的紅線。第二,想方設法提高糧食生產的單位面積產量。這就需要靠科學技術做支撐。毛澤東同志總結的“農業八字憲法”很管用,應該做深做透這篇文章。第三,在國家工業化發展的前提下加強農業機械化、現代化的發展。從目前中國糧食生產的現狀來看,存在諸多的問題,必須徹底予以解決。一是農田的拋荒撂荒嚴重,二是小農經濟的耕作制度,一家一戶的耕作不利於農業機械化的大規模生產,嚴重製約了農業生產的發展。三是國家“城鎮化”建設對農村、農業、農民所產生的不利影響,嚴重削弱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要扭轉這種狀況,愚以為,現在首先政府應轉變觀念,改變小農經濟觀念,改變城鄉二元結構,不是單純的就“三農”說“三農”,就“城鎮化”說“城鎮化”,應該把“三農”和“城鎮化”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去研究。應該考慮如何實現農村的“城鎮化”。實際上毛澤東時代所實行的人民公社制度是有一定的借鑑意義的。那就是說,要真正解決好農業問題,只有當農村實現了“農業機械化”、“農業現代化”、“農工商一體化”,農村的發展才會大有可為。現在的南街村、大寨村、周家莊人民公社就已經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如果仍然只是想用“土地流轉”的方式,是不可能得到很好的解決的,因為承包大戶要的是賺錢,賠本的生意誰會去做啊。再說,從實踐上這種做法成功的例子也甚少。因此,必須轉變觀念,改變體制機制。

最後歸納起來說,只有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盤活農村、城鎮一盤棋,農業發展才會出現生機。同時,改革開放前農業支持了工業,現在應該是工業反哺農業,工業應該像當年農村支持國家工業化建設一樣扶持農業生產的發展。還是要立足於“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體”基本發展思路,農業的基礎地位絲毫不能動搖,只有這樣,跟上發達國家的步伐才會有希望。








蕭蕭政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