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孩子的作業自己已經沒有能力輔導了,怎麼辦?

成都川越教育


家長要學會放手,已經是初中生了,從提的問題中已經看出你著急了,擔心自己輔導不了,孩子的成績會下降。現在全能的父母親太多了,從為孩子制定計劃開始,基本全程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去了,代抄錯題集,時刻擔心孩子上課是否都聽懂了,做作業時也生怕孩子不會做,在旁邊指指點點,只要孩子聽話,好好學習,甚至有的家長會承包孩子除學習以外的一切事物。同樣可以以判斷你一直在輔導孩子作業。從未放手過,看似你一直在幫助孩子,實質是對孩子是起反作用的,是有害的。對孩子的後續發展沒有好處。

1,孩子缺乏獨立學習的能力。父母長期輔導孩子作業,在輔導過程中會幫助孩子解答問題。經常性的指導或提示會讓孩子失去獨立的思考的能力,遇到問題首先求助於父母親,養成了嚴重的依賴思想,甚至會影響課堂聽課效率 ,因為孩子知道即使聽不懂,回家父母也可以教,因此在做作業時一遇到問題自己不思考而完全交給父母,企圖從父母那裡得到答案。或者順著父母的思路去做。你的解題思路可能和老師的不一樣,你只能夠就題目解題,根本做不到在解題過程中的拓展和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繫。久而久之孩子適應了你的解題思路,這樣就導致孩子放棄了老師的解題思路和答題方法,關鍵是你的解題思路是有侷限性的,老師是專業的,每個老師只教一門課,對自己所教的學科有充分的研究,老師知道用什麼樣的方法傳授學生知識,學生接受得更快,用什麼樣的思路去解題,解得更快更簡單更正確。老師知道哪道題應該運用到哪些知識點,哪些知識點的綜合運用能夠達到舉一反三的能力。專業的事情最好還是交給老師去做。

趕緊放手,培養孩子獨立完成作業,上課認真聽講才是最重要的。

2容易分散孩子學習的專注力。孩子們寫作業時父母陪在身邊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 不利於孩子專心投入做作業和背誦課文,加上父母的指指點點的輔導會打斷孩子的思路,失去思維的連貫性。你知道專注力對一個學生意味著什麼嗎?一個學生之所以優秀,因為他具備了三種能力 ,這就是記憶能力,想象能力和專注能力。而專注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礎,一個學生只有專注力好了,才能為下一階段打基礎。你的輔導就是在不斷的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同時還帶給孩子一定的壓力。父母陪孩子寫作業時,孩子會感到也一種時時刻刻被監視和監督狀態,時時刻刻有有一種緊迫感,時間長了就會對學習失去信心,從心底裡排斥學習。雖然有時學習上有一定的壓力是好事,但是架不住整天處在這樣一種不輕鬆的氛圍下,長期下去對孩子們的發展並不利。

3,孩子容易失去自信心。父母指導孩子寫作業,往往缺少方法和耐心。當孩子無法理解家長的講解時,家長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會隨口冒出言語過激的話:你上課肯定沒有好好聽課,這麼簡單的題目都不會做,大家會做的題你不會做,簡直笨死了!這些評價會摧殘孩子的自信心。長此以往孩子聽多了這些負面的評價後,很容易導致孩子產生自卑感,從而失去自信。

家長趕緊放手吧!事實上孩子比你想象得更聰明 ,就讓孩子獨立去做作業,獨立去解決問題。如果解決不了的問題,還有學校老師幫你把關呢!


江蘇雷老師


初中孩子的作業父母沒有能力輔導,這也是正常現象。畢竟,現在孩子學的知識和考核要求和以往比也“升級”了。

何況“術業有專攻”,有些解題的要求,當家長的輔導的也不一定完全合乎要求。我家孩子初中時,作為文科老師的我,被孩子的物理老師(我的同志)警告過:“不要給孩子瞎講,我好不容易在課堂上講明白了,你們又給攪和糊塗了!”怕我不服,又舉例證明:“(兒子同桌)婷婷爸爸咋樣(資深化學老師),他給婷婷講物理,都講錯了!”😓

到了高中,估計更沒有幾個家長有自信有能力輔導孩子了。

但是家長一樣可以做老師的助教,如每天按照老師在群裡發的作業,檢查孩子作業量的情況,是否全部完成,以督促並保證孩子按時按量完成作業。

第二天,檢查孩子前一天作業老師的批改情況,瞭解孩子作業完成的“質”的情況。並過問孩子老師批改的錯題的糾錯情況:

1老師講解了嗎?

2孩子聽懂嗎?可以讓孩子複述一下,從語言的流暢程度也能判斷大概。如果孩子懂了,同時孩子也複習了一遍;如果孩子仍然不會不懂,督促孩子第二天一定問同學問老師,弄懂。並於第二天放學後再次過問,錯題的解決情況。以達到學習上不欠賬,課課清的目的。

3把孩子的作業和試卷的錯題整理到一起,做個錯題本,錯題重做(當然必須保證是做對的,可以參考其他同學的或練習冊的答案)。每週拿出一定的時間,重看錯題,糾錯並鞏固正確答案。

4及時關注老師在班級群裡發的課程學習消息要求和學生的動態,提出表揚的或批評的,對照自己孩子的表現,肯定鼓勵孩子或嚴加管教。

……

其實,“方法總比問題多”,只要讓孩子感覺到家長的管理和督促,對孩子就是一種鞭策和動力。


三人行有我為師


我帶班主任這些年,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惑,大體都是這個意思,“小學還看得懂,能給講講,上了初中早就忘完了,輔導不了怎麼辦?”。我的回答是“其實是你們搞錯了任務!”

為什麼這樣說呢?大家知道,所有老師都在講一個“家校配合”。我覺的簡單一點理解是什麼呢?家庭教育是主要是培養孩子形成良好品格,養成優秀的習慣。比如懂禮貌,知感恩,有敬畏,善表達,毅力深,定力強等等。而學校教育是輔導學生學習文化知識,還要讓學生懂為什麼要有這些習慣與品質,並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各種優秀習慣與品質。哪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家長和學校各自在自己主管的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這叫家校配合。你現在要做老師的活兒,老師仍做老師的活兒,那誰做家長的活兒?那問題不就出來了麼?!這問題,又恰恰是最重要的環節!

一場疫情,一次網上授課,顯露眾生相。自覺的習慣好的還是好的,不自覺的習慣差的,把人氣瘋掉!

我常給家長舉一個例子“一棵雜樹如何做成盆景”,網上有做盆景的視頻,可以看一看,大膽修枝,狠心矯形,牢牢固定,最後成型。如果把孩子想成這棵雜樹,壞毛病剪掉,好習慣矯形,長時間監管督促不放鬆,最後長成你想要的樣子!不是一個道理麼?!老師是什麼?是讓他長高長大的肥料!再高再大還是你想要的樣子!

所以,家長朋友們,一定要明確自己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