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澤璽
洛陽紙貴其實是在講述一個經濟學規律:貨物供不應求,則物價上漲。這一點大家肯定都深有體會,就拿最近的事情來說,因為新冠疫情的原因,口罩的市場需求猛增,導致口罩的價格一度翻了幾十倍。
洛陽紙貴也是這麼個情況,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就要追尋洛陽紙貴的原因了。紙貴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市場需求變大,那為什麼市場需求變大呢?
紙是用來做書的,假如一本書太暢銷了,就會用掉很多紙,這樣一來,紙的市場需求自然就變大了。
那是什麼書有這麼大的魅力呢?那就是西晉大才子左思寫的《三都賦》出版了,因為《三都賦》寫得實在太好了,洛陽城裡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只要有點文化的,都想買來看看到底有多好,於是就應上那條經濟規律了:供不應求,物價上漲。
《晉書》原文記載:
張華是當時朝廷的大官,也是著名文學家,看到左思寫的《三都賦》之後大為驚歎,把他比作班固張衡,班固曾經寫過《二都賦》,張衡寫過《二京賦》,都是流傳千古的作品。聽到張華這麼誇左思,很多人都忍不住想看一看這部能和班固張衡相媲美的人寫出的作品。
不過話說回來,洛陽當時的紙真的變貴了嗎?我看不盡然,這個成語只是用了一種誇張地手法來比喻作品寫得好而已。
臥聞海棠
謝謝。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說我們祖先的智慧,這個智慧來源於(四大發明)。(四大發明)之一就是造紙術的興起,它改變了世界文明進程,推動了社會發展的前進速度,體現了東方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卓越貢獻。
洛陽紙貴不是洛陽才子多的緣故,而是在才子中出現了曠世奇才左思。左思(約250年—305年),字泰衝《晉書》作太沖,(今山東臨淄)人,西晉著名文學家。
左思寫的《三都賦》在當時名聲鵲起,響譽海內外。《三都賦》由於文采斑斕,韻律優美,敘事引人入勝,博得人們嘖嘖稱讚,競相傳抄,一下子使紙昂貴了幾倍。原來每刀千文的紙一下子漲到兩千文、三千文,直至洛陽無紙可買,不少人只好到外地買紙,抄寫這篇千古名賦。
洛陽紙貴是因為”物以稀為貴”嗎?個人認為二者兼有,最主要的還是文章的魅力無窮,爭相得到者太多的緣故。在那個沒有複印機的時代,除了口傳心授以外,最重要的就是互相傳抄經典。
這就是洛陽紙貴的由來,那麼問題又來了,什麼叫(賦)呢?(賦):賦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文體,它講究文采、韻律,兼具詩歌和散文的性質。其特點是“鋪採摛文,體物寫志”,側重於寫景,借景抒情。簡單的比喻一下,相當於現代詩歌的文學形式,但比現代詩歌要高深的多。
《三都賦》寫的是什麼意思呢?《三都賦》分別是寫《吳都賦》,《魏都賦》,《蜀都賦》.這些賦實際上不只是寫三個都城,而是寫魏、蜀、吳三個國家的概況.。左思歷經十年的時間才完成此賦,可見他對《三都賦》的重視程度。
據說當時的陸機也曾經想寫《三都賦》,陸機(261年-303年),字士衡,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西晉著名文學家、書法家。出身吳郡陸氏,為孫吳丞相陸遜之孫、大司馬陸抗第四子,與其弟陸雲合稱“二陸”,又與顧榮、陸雲並稱“洛陽三俊”。
當陸機聽說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左思想寫《三都賦》,輕蔑的譏諷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傢伙,競想超越班固、張衡真是自不量力。然而左思的《三都賦》已經轟動京城,在文壇上引起了波瀾。陸機到想看看有何過人之處,便拿來仔細品讀《三都賦》,一看不要緊一看嚇一跳。
不得不連連點頭,稱讚不已。捫心自問如果讓自己寫的話,絕不會有左思的文筆,不會有左思奇妙的才華。佩服的五體投地,自愧不如,於是擱筆不寫《三都賦》了。
由此觀之,人的文化水平不是包裝就能出現明星的。而是內在的文采流向與沉澱,實力展現出來的藝術才是硬道理。
禪悟淨慧
洛陽是古代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城市,與之相關的故事數不勝數,更有一個成語廣為流傳,即“洛陽紙貴”。僅從字面意思來看,說的不過就是洛陽的紙張很貴,但實際上這個成語的意思卻遠不是如此,它的背後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
這個故事發生在西晉時期,主人公就是著名的西晉文學家左思。左思出身儒學世家,不過在當時卻算是寒門,自小就受儒學的薰陶,但他小時候是個笨小孩,他學習鍾、胡兩家的書法和鼓琴,結果學的很一般。左思的父親看在眼裡,曾對友人說過這樣一句話:
“思所曉解,不及我少時。”這對話對左思的影響很大,如果說之前的左思在學習一事上是渾渾噩噩的,但當他聽到這句話之後,就似乎開了竅,開始拼命學習讀書,且涉獵極廣,很快就小有名氣。
不過左思這個人有一個特點就是貌寢口訥,即相貌醜陋,說話遲鈍,剛開始他還不自知,他聽說潘岳外出遊玩的時候,女子們都圍著他轉,於是左思也學著潘岳出遊,結果遇到的女子都朝他吐口水,這件事對他打擊很大,之後他不再喜歡交遊,有事沒事就愛宅在家中看書。
他用一年的時間寫成了《齊都賦》,正當他準備寫《三都賦》的時候,他的妹妹左棻被司馬炎召進宮中做了一名妃子。左棻和左思不愧是親兄妹,她“姿陋無寵,以才德見禮。”
司馬炎喜歡的是她的才華,而不是她這個人,那個時候有才華的女子太少,而左棻之才僅次於哥哥左思,所以得到了司馬炎的看重,但也不過是個工具而已。
左棻進宮之後,左家就跟著到了洛陽,於是左思在洛陽開始了《三都賦》的創作。《三都賦》分為《魏都賦》、《蜀都賦》和《吳都賦》,絕對是一個大工程,而左思創作這《三都賦》花費了十年的時間。
在這十年裡,左思拜見著作郎,瞭解各地的情況;自請做秘書郎,增加自己的見識。而在具體的創作中,他在家門口、院子裡甚至廁所裡都擺上紙和筆,只要腦子裡出現靈感,就趕緊記錄下來,正是靠著這樣的毅力,他終於完成了《三都賦》。
但是《三都賦》剛剛完成的一段日子自,卻是無人問津的,一來左思雖有才名,但大家都不認為他能寫的多好;二來酒香也怕巷子深,沒有宣傳,也沒有名人為之作序,很難吸引到人們去閱讀。
為了不讓自己辛苦完成的作品被埋沒,他帶著《三都賦》去拜訪在醫學和文學上都享有盛名的皇甫謐。皇甫謐出身世家大族,一生著述豐富,曾編撰《歷代帝王世紀》、《高士傳》、《逸士傳》 、《列女傳》等多部著作,在當時的地位很高。
皇甫謐看了《三都賦》,連連稱讚,併為之寫序。有皇甫謐的稱讚,《三都賦》算是得到了某種程度上的認可,之後張載為其中的《魏都賦》作註釋,劉逵為另外兩賦作了註釋以及序,在序中,劉逵高度讚揚了這《三都賦》,其中說到:“非夫研核者不能練其旨,非夫博物者不能統其異。”
之後為《三都賦》而作的文章越來越多,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三都賦》,當時的司空也忍不住稱讚《三都賦》。有這麼多人看重《三都賦》,就是最好的宣傳,於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這就是洛陽紙貴這個成語的出處。洛陽的世家大族很多,不管對文學持什麼態度,喜歡還是不喜歡,都會對文壇上的著名作品感興趣,所以世家大族的子弟紛紛謄抄《三都賦》,來研究、背誦、學習和留存。
我們知道,當時紙張發明出來還不久,市面上遠沒有那麼多的紙張供人們購買使用,而且就當是紙張的生產量來說,只有富貴人家才用得起紙張,普通百姓是根本用不起紙的。而隨著《三都賦》的大範圍傳播,即便是富貴之間也面臨著買不到紙張的問題。
供不應求的結果就是,洛陽的紙張漲價了。因為一部作品,而讓整個洛陽城的紙張價格上漲,這足以看出這部作品的價值和流傳之廣,而“洛陽紙貴”這個成語也就用來比喻著作的價值和流傳之廣。
左思不僅在賦上很有成就,在詩歌上成就也比較大,其《詠史》詩很是著名,不過左思的後半生卻很不怎麼樣,他在晉惠帝時期與賈南風的外甥賈謐交好,成為“魯公二十四友”的成員之一,不過後來賈謐被殺,左思隱居起來,將全部心神撲在典籍中,也不願意出來為官。
張方進入洛陽之後,左思不得不舉家遷往冀州,不過,這並沒有保住他的命,過了幾年就被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