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堡太極拳的招式比較練法

《趙堡太極拳的招式比較練法》一文,發表在2019年6月第346期的《武當》雜誌上。這是一篇趙堡太極拳習練的技術性文章,用的是比較法,將套路中相近的招式進行類比,找出相同及差異性。我們練的是趙堡太極拳代理拳架,許多人不理解其中的拳理,在練習中不能將拳理拳法融進拳架中,就是說拳理扣不住架子,招式就會不到位,拳架的形也就走了樣,這樣就不能練出規範的趙堡太極拳。

文章所談觀點,僅為個人對趙堡太極拳拳架及拳理拳法的膚淺理解和體悟,不到之處,請各位指正!

趙堡太極拳的招式比較練法

趙堡太極拳的招式比較練法

趙堡太極拳作為中華武術的瑰寶,而學好練好趙堡太極拳並非一件易事。我們嘗試了一種好的習練方法,即在熟練拳架的基礎上,通過相似拳架間的對比性分析體悟,讓我們更好地瞭解和掌握套路中拳架式子的共同屬性和個別特徵,更好地把握住套路練習的要點,進一步認清趙堡太極拳的拳架與拳意的內在聯繫及運用的特性,從而更加準確地掌握拳與拳意之間的關係,提高習練水平。

下面以“翻掌與鷂子翻身”、“琵琶式指因捶和喜鵲登枝”為例。


趙堡太極拳的招式比較練法

一、“翻掌”與“鷂子翻身”的比較

“ 趙堡十三翻,神鬼不敢粘”,這是一句俗語,說明趙堡拳招式中“翻“的狠勁。趙堡太極拳的“翻掌”,就是雙掌要左顧右盼,左撐翻掌壓肘,右掌擰腕下壓,做到手腳身同時劃圈,向右腳旁壓去,對方即刻就翻倒。“鷂子翻身”是突然遇到攻擊使用的破招法,左掌迎,右掌抵,開合順勢相呼應,用鐵板橋腰旋轉功法,翻身將敵壓倒。

“趙堡十三翻“裡的“十三翻”是名詞,不是指具體的數,而是一個泛指數,可以大於十三的數。


趙堡太極拳的招式比較練法


(一)相同點

首先,是“翻”。二式均為趙堡太極拳的“十三翻”招式。

其次,為“點蹬”。二式均為雙手迎、左腳尖抵。迎抵後,左腿上、身體下,身向上後仰一蹬。

再次,是轉身下按。周身翻滾,引進落空,化解對方進攻之力。


趙堡太極拳的招式比較練法


(二)不同點

一是不同的“翻”。“翻掌”的“翻”,為“起鑽、落翻”,左手是將對方右肘反關節向上撐起。而“鷂子翻身”的“翻”,則是“鐵板橋功法”,是周身右滾翻轉的翻身下按。

二是雙手迎抵的對象不同。“翻掌”雙手迎抵的是對方“右手肘腕”,即雙手迎、左腳尖抵。而“鷂子翻身”雙手迎抵的是對方的“兵器”,是用鐵板橋法,右手抓住兵器頭,護住咽喉,左手上託其肘尖,是空手奪兵器之用法。

三是腳點蹬的不同。“翻掌”的“點蹬”,是左腳尖抵。腿上、身下,左腳跟隨身體向上後仰一蹬,同時爆發力。而“鷂子翻身”的“點蹬”,則是左腳尖向對方左肋或左手,也可直取其心窩。“翻掌”的左腳還有另外用法,可以在雙手抓住對方手臂時,左腳隨身右轉,踏在右臂根節的臂膀上。而“鷂子翻身”的左腳卻沒有此用法。


趙堡太極拳的招式比較練法


四是點的方位不同。“翻掌”的“點蹬”,是向對方右肋前方蹬去。而“鷂子翻身”的“點蹬”,則是左腳尖向對方左肋或左手,也可直取其心窩或向敵的下方蹬去。

五是翻身下按不同。“翻掌”的“翻身”是“落翻”之意。即利用自己周身的翻滾,將對方引進落空。而“鷂子翻身”的“翻身”,則是左腳尖直取對方心窩後隨即勾回,用鐵板橋腰旋轉功法,周身右後翻滾解之,躲其鋒芒,將敵壓倒。好似鷂子在空中從鴿子身下,用爪子抓住其雙翅翻身下按倒地之勢。


趙堡太極拳的招式比較練法

二、“琵琶式”、“指因捶”、“喜鵲登枝”比較

(一)相同點

這三式雖然在拳譜名稱上和外形動作上都不相同,但是在拳意及用法上,都有上提膝、腳跟前蹬、後仰及使用“蠆法”是相同的。下面分別敘述。

首先,上提膝和腳跟前蹬。提膝是前因,腳跟前蹬是結果。

“琵琶式”中的左手揮琵琶右轉叨手劃圓,右手直取對方下肋和心窩,同時將右膝提起,後仰直蹬對方小腹。“指因捶”是順著上式,右膝提起,右腳向前對方襠部蹬去。“喜鵲登枝”則是對方從身前伸出雙手將要抱我腰部時,我快速以雙手託對方雙肘部上引,將其連根拔起,以左腳上蹬其小腹,將對方向外向上拋出。


趙堡太極拳的招式比較練法


其次,上身後仰。這三式都有上身後仰動作,後仰是為了給腿前蹬騰出空間,只有利用上身的後仰,不貪不欠,腿腳才能踢得高。

“琵琶式”中的右膝提起時,右腳藉助身體後仰,可以用腰胯之力直蹬向對方小腹。

“指因捶”當雙手的拳掌與鼻子高時,上身同時向後仰,右腳跟向前蹬去,身手齊到擊打敵方。“喜鵲登枝”則是以雙手託對方雙肘部上引時,順勢以左腳上瞬間發勁蹬其小腹。


趙堡太極拳的招式比較練法


再次,用的是“蠆法”。關於“蠆法”一說,見於杜元化《太極拳正宗》考析一書的“七層功夫”練法和用法。 第三層:進退呈四象。書中說:“此層半陰半陽,純陰純陽,互為往來,其練是蠆法,其用是伏貼法”。 這裡的“蠆”為蠍子一種,意為蟄。是蠍子的毒針,藏在身尾,蟄人時出其不意,防不勝防。

“琵琶式”、“指因捶”、“喜鵲登枝”這三式中的腳跟都是蠍子的毒針,用的是崩發勁,蹬出時就為蟄,用的是“蠆法”。


趙堡太極拳的招式比較練法


(二)不同點

一是前蹬的方式不同。“琵琶式”中的前蹬,是將右膝提起,然後右腳跟直蹬對方小腹。這裡有個三節勁的運用,懂得如何調用腰胯及全身的力道,通過腿腳瞬間蹬出去,這樣使用的整勁,會產生疊加累積效應,會爆發出極其恐怖的力量將對方擊到。

“指因捶”是順著雙手上引,同時右膝提起,右腳向前蹬去。上身及頭與腿腳,就像一個蹺蹺板似的,通過左腳及腰胯的支點,將右腳勁崩發出去,步法卻是輕靈的。

“喜鵲登枝”接上式,與雙方連在一起,是借拔起對方時的力,上面雙手內旋轉手心向前向上推出,下面以左腳上蹬其小腹,將對方向外向上拋出。如果不能做到“展翅蹬腳發瞬間”,就不能化解對方壓力,還有可能反被壓翻。


趙堡太極拳的招式比較練法


二是呼吸不同。“琵琶式”中呼吸與其他式不同,正常的招式是開、合,是吸、呼。而此式恰恰相反是合、開,是先吸後呼,起腳吸氣時如山崩地裂,落腳呼氣時如古樹盤根。

“喜鵲登枝”是接上式的“抱膝”把人抱起,左膝上提,雙手捧起,屈伸就,為吸,雙手翻掌向外與左腳跟一同向前蹬出,為呼。這一式中左膝上提,雙手捧起轉手心向前時,在“吸”與“呼”的之間,有個停頓,即“息”,不吸不呼的狀態,處於“無極”狀態。“指因捶”則是屬於正常的呼吸。


趙堡太極拳的招式比較練法


三是拳意不同。“琵琶式”的理是一過二打。此式是太極拳中的打即化,化即打是同時完成的,是趙堡太極拳中一動十三勁俱現的典型招式。此式的意是合、開,起腳吸氣,落腳呼氣。

“指因捶”的理是“寓上意下後天還”。意是二捶合一擊其腹部或襠部,右腳上提蹬對方前胸,隨即向前跨大步踏踩。

“喜鵲登枝”的理是化解雙拳襲擊胸部。只有將對方掀起,再加上一腳蹬才能成勢,即古人手掂之鳥飛不起來的道理。意則是對方在我身前伸出雙手正要抱我腰部,我閃電般以雙手託其肘部上引領,將其連根拔起,以左腳上蹬其小腹,將其向外向上拋出。


趙堡太極拳的招式比較練法


除了上述二組五式,商有“如封似閉”與“開合”、“單擺蓮”與“雙擺蓮”等多組式子可以結合類比,拳友們可自行嘗試體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