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籌“大戰”輕鬆籌,如此公益善意幾何

4月15日8時,網友@健行天天行健 爆料水滴籌員工暴打腳踹輕鬆籌員工的視頻在網上流傳。視頻中,一男子被推倒在地,而打人的男子不依不饒拳打腳踢,還有人大喊“水滴籌打人了”。爆料者稱,打人的發生地為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發生肢體衝突原因為水滴籌工作人員與輕鬆籌工作人員“掃樓掃病房勸病人立項,碰到對手搶生意”。


水滴籌“大戰”輕鬆籌,如此公益善意幾何

4月16日,據媒體報道,石家莊市公安局裕華分局出具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現查明,2020年04月13日10時40分許,李某夥同趙某(水滴籌員工)和在石家莊市裕華區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三號病房樓和五號病房樓之間的通道口處毆打劉某(輕鬆籌員工),決定對李某行政拘留十二日,並處罰款伍佰元整。

水滴籌“大戰”輕鬆籌,如此公益善意幾何

@水滴籌 與@輕鬆籌 線上“互撕”


4月15日16時,@水滴籌 回應此事稱:網傳視頻並不全面,此事系因輕鬆籌員工言語威脅和汙衊,導致雙方產生肢體衝突和鬥毆。


@水滴籌 同時表示,近期,輕鬆籌團隊內部以水滴籌為假想敵,公開張貼“乾死水滴籌”的攻擊性標語,並且明確針對水滴籌開展了一系列不規範的挑釁、騷擾和破壞的小動作,致使線下連續發生數起雙方糾紛和衝突事件。水滴籌多次呼籲良性競爭,但溝通無果。


水滴籌“大戰”輕鬆籌,如此公益善意幾何


在該條微博評論區,有網友發佈一張帶有“只要幹不死水滴,就.....”的圖片。


水滴籌“大戰”輕鬆籌,如此公益善意幾何

當日18時,@輕鬆籌

也回應此事,否認@水滴籌 關於“輕鬆籌員工言語威脅和汙衊導致雙方產生肢體衝突和鬥毆”的說法,稱@水滴籌 所謂“經調查”為混淆視聽,實為掃樓被舉報,懷疑為輕鬆籌所為,蓄意報復,而輕鬆籌並未對友商進行任何投訴。


水滴籌“大戰”輕鬆籌,如此公益善意幾何

同時曝光的聊天記錄顯示@水滴籌 方面多次對輕鬆籌員工恐嚇、挑釁、主動挑起衝突。

水滴籌“大戰”輕鬆籌,如此公益善意幾何

分析@水滴籌 、@輕鬆籌 回應此事微博的轉評熱詞,可見@

水滴籌 回應中“輕鬆籌團隊內部以水滴籌為假想敵”等內容令網友“費解”,認為值得“賞味”,有評論稱:“現場”打完“網上”繼續打。部分網友持有吃瓜態度,#誰輸誰“小狗”#等話題也有較高的提及量。在兩方的微博評論區,“公益”“生意”“賺錢”等詞語提及頻率都較高,可見網友猜測衝突發生的根本原因在於搶“生意”

水滴籌“大戰”輕鬆籌,如此公益善意幾何

@水滴籌 回應微博熱詞分析

水滴籌“大戰”輕鬆籌,如此公益善意幾何

@輕鬆籌 回應微博熱詞分析


事件敏感度較高傳播層級較為深入


根據新浪輿情通大數據平臺統計,“輕鬆籌與水滴籌員工肢體衝突”引發輿論廣泛關注,截至4月17日,全網相關信息達到2.99萬條,全網敏感信息佔比為85.55%,可見輿論對於@水滴籌 員工打人有較多的負面聲音,及網上涉事雙方的“暗鬥”的不滿,網友對於衝突原因的猜疑聲不斷。


從信息屬性走勢圖可以看出,網友@健行天天行健 15日8時爆料後,敏感信息攀升,@水滴籌的回應也引起了負面信息的波動,到底是做公益還是做生意的質疑聲不絕於耳。


水滴籌“大戰”輕鬆籌,如此公益善意幾何

分析參與該事件傳播的轉發層級,可以看出一次轉發佔比50.07%,四次及四次以上的轉發層級佔比為26.87%,可見傳播較為深入,網友對此事的後續發展較為關注。

水滴籌“大戰”輕鬆籌,如此公益善意幾何


衝突揭露行業不良競爭模式 輿論呼籲加強監管


有網友直言“真正做公益的,不需要互撕,只有為了利益才會打得頭破血流”。部分輿論認為水滴籌與輕鬆籌線下業務人員之間爆發的衝突,揭開了網絡互助領域打著公益的幌子引流賺錢的現實,以及扭曲的商業化和競爭機制。


新京報評論稱“衝突背後,是兩家平臺工作人員底薪加籌款策劃提成的薪資構成模式。在這一機制下,作為籌款平臺,為爭奪病患,雙方摩擦不斷”。


21財經評論“究其根本,還是平臺盈利模式的一直未清晰,流量爭奪之後帶動保險業務的實際操作存諸多潛在問題”。


水滴籌“大戰”輕鬆籌,如此公益善意幾何


部分輿論認為此次事件有關部門應該重視起來,加大對於公益眾籌平臺的監管力度,規範平臺管理。


北京商報評論“對於問題叢生的眾籌平臺,立法、建制、培育、監管一個都不能少”。


@天眼查 稱“對這種所謂‘公益’平臺,有關部門應引起高度重視,加大力度進行監管,不能任由其‘野蠻生長’”。


還有聲音指出,實現公益活動與商業活動的隔離,才能徹底杜絕類似事件發生。


中國青年報文中表示“實現公益活動與商業活動的隔離,才能剷除惡性競爭的土壤,讓救助平臺之間實現共贏。儘管商業資本讓救助平臺取得快速發展,但在追逐利益的道路上,公益活動難免違背初心”。


南方日報表示“眾籌平臺迷戀地推業務,更大的問題在於模糊了公益和生意的邊界,嚴重傷害了中國公益事業的基本面。但無論怎麼做,誠信、公開、透明依然是最重要的關鍵詞,正直、善良、寬容也是從業者必備的品質”。


“籌”人相見,分外眼紅。水滴籌與輕鬆籌兩方工作人員發生衝突,已非首次。2020年4月1日,輕鬆籌山西運城地區員工齊某因破壞水滴籌宣傳物料,被水滴籌員工師某制止,隨後,齊某對師某大打出手,導致師某鼻骨骨折、臉部多處受傷。

水滴籌“大戰”輕鬆籌,如此公益善意幾何


部分輿論認為,類似事件破壞的是公益整個行業在社會中的形象,令公眾對於公益籌款平臺產生信任危機。“你這一輩子,有沒有為公益拼過命”成為公眾對於此次事件的調侃話語。


南方都市報評論“這些調侃針對的可不是某個平臺、某個企業,而是‘公益’二字。要知道,不同於一般的行業,公益帶有某種價值和使命的意味,個別人的惡劣行徑代表的不是個體,破壞的是整個行業在社會中的評價”。


澎湃新聞稱“這樣‘籌人見面’打下去,喪失了自己企業的道德根基,那麼,以後誰還來捐這個錢”。


亡羊需補牢,為時未晚,就如中國青年報

評論,“在未來的發展中,互助平臺要進一步明確角色和使命,把善意的目光放得更遠,而不是在惡性競爭中互相消耗。”

*新浪輿情通-政企輿情大數據服務平臺,為政企用戶提供輿情監測、預警、分析、報告等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