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特有美食“絲娃娃”的由來,麵皮跟配料才是其中精髓

之前有新聞爆出澳洲小龍蝦氾濫,當地人民和政府十分發愁,不少中國網友在下面評論,麻辣還是十三香,包機票過去,中國網友紛紛中幫你解決,可見中國吃貨力量之強大。相比較國外千篇一律的快餐,沙拉或者是半生不熟的肉類來說,中國的美食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它沒有的,龍蝦算什麼,那是你沒有聽過更稀奇古怪的,比如貴州的絲娃娃。

貴陽特有美食“絲娃娃”的由來,麵皮跟配料才是其中精髓

貴州絲娃娃作為貴州的十大名小吃之一,僅憑名字就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品嚐,但是外國人可就有點蜜汁恐懼了,“天啦,你們就是吃baby”,小編至今還記得班上有同學介紹自己家鄉美食的時候,外教發生驚悚的感嘆。其實絲娃娃名字和食物本身差距很大,並不是什麼恐怖的食物,只是名字有點嚇人,絲娃娃最先來源於春捲,與南方其他地區盛行的春捲略有不同,貴州的春捲一般是一層薄薄的皮,往裡面加入各種食材,最後捲起來即可食用,現在在貴州的不少地方仍然延續春捲的做法和稱呼。而我們今天要說的絲娃娃就是春捲的改造版,主要流行於省會城市貴陽。

貴陽特有美食“絲娃娃”的由來,麵皮跟配料才是其中精髓

絲娃娃是由麵粉烙成手掌大的餅,薄薄如紙,即是“襁褓”,而“嬰兒”則是指由入蘿蔔絲、折耳根(魚腥草)、海帶絲、炸黃豆、脆哨、糊辣椒等20種蔬菜絲組成的餡。包好的絲娃娃是很象一個襁褓裡的嬰兒的,這就是它名字的來源。

在貴陽,大街上隨處可見那種長桌子,中間放了很多切成細絲的食材,顏色各異,酸蘿蔔絲,魚腥草,胡蘿蔔絲,豆芽,海帶等等,看上去甚為誘人,吸引了不少遊客。

絲娃娃以份數來收費,所以如果你遇到攤主問你幾份的時候切莫一臉茫然,問清楚就行了,一般是一份十張皮,胡磊自己動手。絲娃娃雖然食材種類繁多,但是顧客可根據自己的喜愛選擇,在放入食材的時候切摸心大,小心包不住破開了。絲娃娃製作工序簡單,成本低廉,相當受小販的喜愛,簡直就是做小生意的首選,而且讓顧客自己動手,參與其中,相當有趣。

貴陽特有美食“絲娃娃”的由來,麵皮跟配料才是其中精髓

在絲娃娃的製作過程中,精髓在於兩點,一是麵皮的製作,第二就是由酸湯和老湯製成的配料,麵皮越薄越好,但是不能輕易破,而配料則決定了絲娃娃的口味,至關重要。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吃貨朋友們,我們下期再見,各位記得要點擊關注,千萬別走散,下期更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