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的陪葬陵只有一個太監!為何沒有嬪妃、兒女和朝臣?

唐朝的太上皇都不是好當的角色。

唐高祖李淵,辛辛苦苦白手起家,結果被兒子逼上太上皇的位子,死的時候草草“土埋”, 連個山陵都沒有;

還有唐玄宗李隆基,早年風光無限,美人左擁右抱,只可惜晚年“備受欺凌”,死後陪葬陵竟只有一個太監——

這個陪葬太監就是是高力士

人言高力士善於諂媚,深得李隆基喜愛,那麼奸臣為何可以作為李隆基的陪葬呢

李隆基的陪葬陵只有一個太監!為何沒有嬪妃、兒女和朝臣?

01太監陪葬之謎

剛剛我們提到李淵的墓是個土墓,但這卻不影響其陪葬陵墓的數量。唐高祖獻陵的陪葬陵有67座,最多的肯定是唐太宗的昭陵,陪葬陵有160餘座

就算是“安史之亂”後的唐朝皇帝,也大多有10多座陪葬陵,唯獨李隆基只有1個陪葬陵

李隆基是開元盛世的開創者,在位44年,終年78歲,後宮嬪妃4萬人,王侯將相層出不窮,還有59個兒女,堪稱大唐之最

李隆基的陪葬陵只有一個太監!為何沒有嬪妃、兒女和朝臣?

李隆基喜歡熱鬧,中元節時好幾次想偷偷溜出去逛街;他愛好音樂,常常與楊貴妃歌舞相伴

然而,死後的李隆基卻如此寂寞。

李隆基是與元獻皇后合葬的,元獻皇后是李亨之母,封號並非李隆基所賜,而是李亨繼位後追封的,倆人生前感情淡薄

帝后合葬,這是禮制,而不是情。

李隆基欽點的人,只有一個高力士

李隆基的陪葬陵只有一個太監!為何沒有嬪妃、兒女和朝臣?

02貴族之後

高力士出身貴族,原名馮元一,原本是高涼馮盎之後。馮盎曾在嶺南稱霸,後歸順唐朝,獲得高祖和李世民的重用。

但嶺南之地一直是唐朝的心病,很多人擔心他們謀反。最後馮氏一被果然被誣陷謀反,馮元一因此受宮刑,入宮做了太監。

馮元一曾服侍過武則天,深得武則天喜愛,後因犯錯被貶,被太監高延福收為義子,改名高力士。

幾經輾轉,高力士遇到了他最後的主子李隆基。倆人並肩作戰,幹了許多驚天動地的大事:從唐隆政變到先天政變,一步步走向盛世王朝。

李隆基的陪葬陵只有一個太監!為何沒有嬪妃、兒女和朝臣?

03奸臣還是忠臣?

高力士被稱奸臣,其實與李隆基有很大關係

自古昏君才出奸臣,李隆基前後反差之大,讓大家誤以為身邊均是李林甫、楊國忠之輩。但這卻是冤枉了高力士

  • 關於宦官干政

有人認為高力士是唐朝宦官干政的開端,但是,高力士的“干政”卻是一種善意的提醒為國而想的大局觀

比如楊國忠、李林甫當道時,高力士曾多次出言勸諫李隆基,但李隆基當時聽不進去,高力士漸漸就不發聲了。

直到安史之亂爆發,李隆基才對著高力士後悔道:“悔初不聽卿言,至有今日之禍!

李隆基的陪葬陵只有一個太監!為何沒有嬪妃、兒女和朝臣?

另外,高力士的干政不同於後世宦官弄權,他始終為李隆基著想,協助李隆基發現人才、治理國家。

他推薦唐朝賢相姚崇,身邊聚集的均是陳玄禮張說等賢臣,可謂手中有權卻不濫權

,這是高力士高尚之處。

  • 關於進獻楊貴妃

當初李隆基寂寞之餘,有人提議壽王妃天生麗質,讓李隆基據為己有,為此李隆基也背上了一世罵名。很多人認為這個提出建議的人就是高力士,其實不然,原因有二。

李隆基的陪葬陵只有一個太監!為何沒有嬪妃、兒女和朝臣?

第一, 楊貴妃是壽王之妻,壽王是武惠妃之子,一直是奪嫡的熱門人物,但高力士卻欣賞忠王李亨。所以,高力士是不可能把敵對者的自己人安插在李隆基身邊的

第二, 楊玉環曾幾次得罪過李隆基被趕出宮,高力士不過是奉命接她回宮,從沒有在李隆基面前為楊玉環求過情,求情的不過是楊國忠等人,擔心自己地位動搖。

04知心朋友

高力士對李隆基,與其說是主僕,他更像是李隆基的朋友

高力士不但知曉李隆基的脾氣,更能勇敢的“違背”李隆基給出忠告。每當李隆基得意忘形時,高力士都會提醒他危險所在。

李隆基的陪葬陵只有一個太監!為何沒有嬪妃、兒女和朝臣?

比如“安史之亂”前,高力士曾提醒過楊國忠和安祿山之禍,這是直言不諱

李亨在靈武繼位時,李隆基覺得無事一身輕,高力士卻眉頭緊鎖,不單是為了收復山河而擔心,更是為李隆基的後半輩子而憂慮,這是為君而憂

當李隆基被迎回成為太上皇后,所有人都圍著新帝鞍前馬後,只有高力士寸步不離李隆基,這是貧賤不移

李隆基的陪葬陵只有一個太監!為何沒有嬪妃、兒女和朝臣?

公元780年,太監李輔國趁李亨病重之際,強行逼迫李隆基遷宮,還以500禁衛執刀擋道,李隆基被嚇得落馬而下。

就在此刻,高力士不顧個人安危,邁前一步大聲呵斥李輔國,“上皇四十年太平天子,爾欲作弒君賊乎”,這是威武不屈

李輔國當即沒了聲音,過後李隆基捧著高力士的手,垂淚道:“今日若非將軍,朕幾不保!”

可見晚年的李隆基若是沒了高力士,連最起碼的尊嚴都要不保了

李隆基的陪葬陵只有一個太監!為何沒有嬪妃、兒女和朝臣?

05死後為鄰

不過,李輔國後來還是強行將高力士調離京城,李隆基便在不久之後一命嗚呼了。臨終前,李隆基只留下了一道遺詔:命高力士死後一人陪葬泰陵。

公元762年,高力士遇赦回京,而這大赦卻因李隆基的駕崩。當高力士得知玄宗駕崩大哭不止,此後便吐血絕食而死

李隆基為何只要高力士一人陪葬呢?

李隆基的陪葬陵只有一個太監!為何沒有嬪妃、兒女和朝臣?

芸芸眾生,或許懂李隆基的唯有高力士一人。

李隆基這一輩子,到頭來只有一場空——

最愛的女人只能陪他享受盛世,卻不懂他的悽苦;

文臣武將只聽新皇號令,誰還在乎一個失敗的昏君;

就連兒子李亨也與自己貌合神離——眾叛親離,這就是李隆基死前的光景

但他還有高力士,高力士陪著他走過風雨,經歷過輝煌,度過慘淡的晚年,始終不離不棄。

與其陪葬數百,不及知心一人。

或許這就是李隆基點名高力士一人陪葬的原因。李隆基能有這樣一人陪伴,也算是心酸中的一點慰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