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仝小林:中醫在繼承基礎上也得創新,各地、各國都要“三因制宜”

4月17日15時,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新冠肺炎疫情中醫藥防控工作進展和成效,中醫藥有關專家將出席並回答媒體提問。

Q:中醫和西醫看待疾病應該說是兩套體系,從中醫的角度如何看待這次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仝小林回應:

確實,中醫和西醫對一個疾病的認識,思維角度是不一樣的。

中醫對這次新冠肺炎的認識,在繼承的基礎上,也還必須得有很多創新。

比如這個病,既不完全相同於古代的《傷寒論》的傷寒,也不完全相同於明代吳又可《瘟疫論》裡的瘟疫,也不完全相同於葉天士的衛氣營血裡面的瘟病,它確實有它自己的特色。

所以這個疾病,我認為從認識上來說,我們當時的認識主要是基於武漢那個環境的認識,它只能是說侷限於當地。

後來出現全國的疫情以後,因為各個地區地域條件的不一樣,所以根據當地的情況,也有很多不同的認識,我覺得中醫這些認識都是非常正常的。

制訂三版到七版的方案,也是在不斷完善、修訂

從我們制定三版到七版的方案,也是在不斷完善,不斷地修訂,不斷地汲取全國各地的經驗,包括“三藥三方”,都逐步納入到整個診療體系裡面來。

清肺排毒湯、化溼敗毒方、宣肺敗毒方、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血必淨注射液是眾多院士專家推薦的“三藥三方”。

病位在肺和脾

這個病,大家共識的是個疫病,這個疫病主要侵犯的器官是肺和脾,病位在肺和脾,表現為類似於咳嗽、咳痰、喘憋、氣促,肺的症狀。另外是脾的症狀,比如乏力、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瀉等等,所以病位在肺和脾。

病的發展過程:早期、中期、晚期和恢復期

從病的發展過程來看,可以分為早期、中期、晚期和恢復期幾個階段。

然後就是恢復期,所以在中醫診療方案裡面對這些已經做了比較明確的說明。

各地、各國要三因制宜

所以這個病從認識來看,各地都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也有很多各自的經驗,也創造了很多方劑。

但是總之是對這個疾病要三因制宜,包括我們現在對國外,國外很多地方也在諮詢我們,這個病用現在的這個方子合適不合適,我們覺得,還是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是《內經》中重要的治療思想,分為因人、因地、因時制宜三個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