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像魔道祖師現實版的亂葬崗,埋葬過超100萬人,近日又在埋人

《紐約時報》於4月7日曝光了一段其無人機於2日拍攝到的畫面。

畫面顯示:在紐約哈特島上,有數名身穿白色防護服的囚犯和警察,在大規模埋葬屍體。

這個像魔道祖師現實版的亂葬崗,埋葬過超100萬人,近日又在埋人

哈特島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它是紐約一個已經被廢棄的島嶼,被作為亂葬崗已有150年的傳統,自最初因瘟疫“黃熱病”啟用以來,它見證了一段又一段悲慘的歷史。


1870年:黃熱病開啟的亂葬崗

哈特島位於紐約長島海峽的西部(如下圖紅色部分所示),佔地約53萬平米。

這個像魔道祖師現實版的亂葬崗,埋葬過超100萬人,近日又在埋人

在19世紀60年代美國南北戰爭時期,這座島嶼被用來關押戰俘。戰爭結束後,島嶼被政府徵收了。

1870年,紐約爆發了大規模的瘟疫——黃熱病,政府便將哈特島作為黃熱病患者的隔離區。

感染黃熱病的人一批一批地被送來,這兒成為了他們最後的歸宿。無論是因瘟疫死去的人,還是痊癒了的人,他們死後全都被葬在了這裡的公共墓坑中。

每一個公共墓坑,可以埋葬大約150名成年人,或者1000名兒童和嬰兒。

所有埋在這裡的人,沒有墓碑或者任何標明他們身份的東西。這些人,便如同孤魂野鬼一樣,被拋棄在了這裡。

從此,哈特島便成為了紐約的亂葬崗。

這個像魔道祖師現實版的亂葬崗,埋葬過超100萬人,近日又在埋人

示意圖

19世紀之後:既是監獄,也是亂葬崗

19世紀末時,紐約政府在這裡修建了大量的監獄,各種各樣的監獄都有。比如,有專門關押年輕人的監獄,有專門關押老年人的監獄。

除了監獄,這裡還修建有收容所,甚至,精神病院。

這裡仍然被用來埋葬一些屍體,他們大多是無人認領或者被用作醫學目的後拋棄的

運送、掩埋屍體的勞動力是現成的,就是旁邊監獄裡的犯人。他們還可以獲得每小時50美分的工資。

這些被埋葬在這裡的人,不一定都是流浪漢或者窮人,也有一些知名人士,比如有一位是著名的電影編劇利奧·比林斯基,他被發現獨自死在自家的公寓,無親無故的他,最終被送來葬在了這裡。

再比如,有一位女作家道恩·鮑威爾,她死後,她的遺產執行人拒絕在醫學研究後收回她的遺體,她也只好被葬到了這裡。

還有美國人民心中的“小飛俠”(1953年出演小飛俠彼得·潘)、兒童演員鮑比·德里斯科爾,因為吸毒過量暴死於荒野時,也因為當時無人認出而被埋在了這裡。

這個像魔道祖師現實版的亂葬崗,埋葬過超100萬人,近日又在埋人

1993年開啟的罪惡

在1993年以前,哈特島是一個安置流浪漢或罪犯屍體的地方。到了1993年,因為一個法案的推動,更多孤苦伶仃的人被埋葬到了這裡。

1993年,紐約州出臺並通過了一項監護人法案,允許法庭為那些無人照料、缺乏自主生活能力的人指派一位法定監護人。

這個法定監護人負責照料被監護人餘生的生活起居、醫療喪葬,而作為報酬,被監護人死後,他們的遺產歸法定監護人

此事有利亦有弊。因為利益與貪婪的驅動,一些被監護人被法定監護人吞掉遺產後,最終被埋葬到了哈特島——哪怕他們原本就為自己準備了墓地

這個像魔道祖師現實版的亂葬崗,埋葬過超100萬人,近日又在埋人

比如,《紐約時報》在一篇關於哈特島的深度調查報道中,曾記載過這樣一起真實的事件:

一位名叫米拉貝利的女士,一生經歷過兩次婚姻,最終都以離婚收場。年老時,她沒有房產,獨自租住在曼哈頓的一間公寓裡。

1999年,這位女士已經過了80歲了,房東懷疑她已經沒有生活自理能力了,便向法院申請,為這位老太太指派法定監護人。

法院先後為米拉貝利指派過兩位法定監護人,最後一位法定監護人是一名叫喬·安·道格拉斯的律師。在2003年米拉貝利逝世前,這位律師還信誓旦旦地向法院保證,她已安排了“適當的運輸和葬禮費用”。

事實上,米拉貝利原本就為自己準備了2000美元的葬禮費用,還為自己在皇后區的公墓準備了一塊墓地。

但是最終,半生孤苦的米拉貝利,在法定監護人的運作下,沒有被舉行葬禮,也沒有享用到自己的墓地,而是像流浪漢和罪犯一樣,被紐約停屍房的卡車運送到了哈特島,最後和另外137具屍體一起,躺在了307號溝渠中。

她的財產到了誰的手中,不言而喻。

這個像魔道祖師現實版的亂葬崗,埋葬過超100萬人,近日又在埋人

米拉貝利的悲劇並不是孤例。

當地政府和新聞媒體的調查多次表明,有很多背景深厚的律師,他們利用自己的關係網和法律知識,接手了大量的監護人案件,從中掠奪被監護人的財產——哪怕被監護人只擁有一點點個人財產,也會在死後被他們搜刮乾淨。

而被監護人生前被許諾的悉心照料與體面葬禮,很少有監護人能真正做到,大多數人都和米拉貝利一樣,最後魂歸哈特島。

人性的惡,不分國界。

這個像魔道祖師現實版的亂葬崗,埋葬過超100萬人,近日又在埋人

如今的哈特島

現在的哈特島,已經是美國最大的亂葬崗。

據不完全統計,從1881年查詢到的最早掩埋記錄開始,至今已經有超過100萬人被安葬在這裡,直到今天,這個數字還在持續增長。

至今,每年還有超過1000具遺體被葬在這裡,部分仍然是無名屍。

曾經的監獄、收容所早已廢棄,但是由犯人安葬島上屍體的傳統倒是繼承了下來,只不過犯人換成了賴克斯島監獄的犯人。

政府禁止人們踏足哈特島,即使允許少數人上去(每月最大訪客數70人),也只讓登上離墓地很遠的瞭望臺看看,而且還不許拍照、錄像。

2016年5月,《紐約時報》希望去哈特島作報道,遭到了紐約市官員的拒絕,於是,報社利用無人機從小島的上空拍攝到了囚犯挖掘墓地的場景。

《紐約時報》在報道中稱:哈特島最終成為了那些被社會體制所淘汰的貧民們靈魂的歸屬地。


疫情中被啟用為臨時埋葬地

2020年4月2日,《紐約時報》的無人機又拍攝到了身穿防護服的罪犯和警察在埋葬屍體的畫面。

這個像魔道祖師現實版的亂葬崗,埋葬過超100萬人,近日又在埋人

這個像魔道祖師現實版的亂葬崗,埋葬過超100萬人,近日又在埋人

這個像魔道祖師現實版的亂葬崗,埋葬過超100萬人,近日又在埋人

事實上,在今天,大多數紐約人會選擇火葬,而不是土葬。哈特島會再次被啟用為臨時埋葬地,與當前的資源過載有關。

以紐約這座美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來說,只有四個火葬場。因為接收的屍體過多,造成了資源緊張。據布魯克林綠木公墓負責人莫伊蘭說,該處火葬場最近一天要火化15-20具屍體,幾乎是平時的兩倍多。

火葬場來不及接收,殯儀館、醫院,便積壓著大量的患者遺體。

據《紐約郵報》4月8日的報道,紐約市各區的殯儀館館長都表示,各殯儀館已積壓大量患者遺體。皇后區的一位殯儀館館長說,他那裡的屍袋已經用完,必須等到4月19日當地的火葬場開放後才能處理遺體;還有一位館長說,她從來沒有遇到需要給逝者家屬發號等待的情況;另一位館長說,他只能取消服務,因為殯儀館的大廳裡都已經堆滿了遺體。

因此,公墓的埋葬壓力也很大。

美國科技媒體The Intercept3月31日也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由於新冠肺炎病毒蔓延,紐約市醫院、停屍房和殯儀館都已“人滿為患”,紐約市要求賴克斯島監獄囚犯在哈特島公共墓地挖墓。

OEME的一份規劃文件也顯示,哈特島會作為臨時埋葬地。


孤魂長眠

哈特島上的百萬孤魂中,有少數人是幸運人的。

美國民間創立了一個叫“哈特島計劃”的非盈利組織,對島上的無名遺體進行了重新歸檔分類,以幫助埋葬在哈特島上的死者親屬尋親。

2011年時,有6萬多葬在這裡的人成功建檔,他們的數據被上傳到“哈特島計劃”網站,至今,不少人從中找到了自己的親人,併成功地將他們的屍骨遷離了哈特島,重新安葬。

這些人中,有美國人,也有來自法國、荷蘭和波蘭等地的外國移民。他們無疑是幸運的。

而絕大部分無名的人,只能在這裡長眠,逐漸被這個世界遺忘......

正如《尋夢環遊記》中所講:

“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記得你。”

“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