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碧雞關旁的暗堡

血染碧草泣聲咽,碧雞滴血悠悠長

滇西古驛道上九關十八鋪的第一雄關一一碧雞關,是一個有故事的關,雪藏了無數昆明的故事。

昆明碧雞關旁的暗堡
/
/
/

明末永曆帝親率浩蕩大軍西出碧雞關,清朝杜文秀與清軍鏖兵碧雞關,血肉填充“萬人坑”,民國十五年唐繼堯與龍雲同室操戈碧雞關………

碧雞關周圍散落著的遺蹟,它們在訴說著曾經發生在這裡的種種故事。

昆明碧雞關旁的暗堡
/
/
/

當年的城關古道己不復存,殘垣斷壁也難尋找。現碧雞關入口修了一個碧雞關牌坊,用以展現雄關漫道的英姿。牌坊進去上行,有三塊石碑,其中一塊為光緒皇帝聖旨,年代久遠,石面斑駁,具體寫的是什麼看不大清楚。

昆明碧雞關旁的暗堡
/
/
/


今天我們不說故事,故事太悲壯,只是看看碧雞關周圍的軍事遺蹟——暗堡。

昆明碧雞關旁的暗堡
/
/
/

暗堡也叫地堡,是供步槍、機槍射擊用的,有掩蓋的低矮工事。用土、木、磚、石、鋼鐵或鋼筋混凝土等材料構築。用於掩護橋樑、渡口或封鎖街巷、道路和開闊地,也可與其他工事相結合構成火力支撐點。

昆明碧雞關旁的暗堡
/
/
/

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地堡一般都具有一個圓柱體(如果是依山而建,也有修築成半圓柱體的)的堡體,上面開有三到四個槍眼。有的地堡上槍眼的位置高低不同,便於從不同角度射擊。槍眼的上方一般都有一個突出部分。地堡的出入口也很有講究,往往是在離地堡本體約5米的地方設置一個出入口,通過一個坑道可以進入地堡內部,坑道的末端還有一個寬敞的休息室。

地堡佈防的方法就是所謂"子母堡",這樣便可以多個地堡共同構成一個火力網。

昆明碧雞關旁的暗堡
/
/
/

昆明碧雞關至長坡一帶,至今還遺留著一條當初抗戰時國軍挖的昆明最後一道防線戰壕碉堡。

據說這是1943年滇軍60軍軍長盧漢下令滇軍在昆明碧雞關修建的最後一道防線戰壕碉堡。對面山上(碧雞關村西側)還有戰壕等防禦工事。

昆明碧雞關旁的暗堡
/
/
/

這些碉堡,為洋灰(法國水泥)和竹節鋼筋(法國進口)加上昆明當地公分石構成的混泥土構成。

昆明碧雞關旁的暗堡
/
/
/


碧雞山中修築暗堡的初衷,也是為了防備當時已經往緬甸打進來,並佔領了保山部分地區的日軍。當然後來到了解放戰爭時期,雲南最終還是在盧漢的率部起義下和平解放。這些藏匿於碧雞山的暗堡,也繼續地深藏了下去。

劃重點:這些藏匿於碧雞山的暗堡究竟是那支部隊修的?


昆明碧雞關旁的暗堡
/
/
/

觀點一:當地民間流傳1943年盧漢下令滇軍60軍在碧雞關修建戰壕碉堡作為昆明的最後一道防線。

觀點二:國民革命軍第五軍200師修建,當時杜聿明為軍長,戴安瀾為200師師長。

為了考證這些暗堡是誰修的,我查閱了好多資料,

昆明碧雞關旁的暗堡
/
/
/

論據一:

一、1937年“七七事變”,抗日戰爭爆發。同年9月10日,新組編的60軍作為雲南第一支抗日部隊在昆明誓師出發。60軍由盧漢任軍長,出征時60軍已有4萬餘眾。

1938年5月14日,60軍奉調參加了臺兒莊會戰,歷時27天。60軍不辱使命,全力以赴,浴血奮戰,重創日軍精銳磯谷、板垣師團,傷敵萬餘人。自己亦傷亡慘重:陣亡旅長1人,團長5人;負傷旅長1人,團長4人。營連排長和兵員傷亡過半。臺兒莊一戰,六十軍為雲南人民露臉增光。

1939年夏天,盧漢升任第30軍團長,滇軍3個軍在武漢外圍繼續抗戰。

1940年7月18日,日、英簽訂封鎖滇緬公路協定。9月22日,日、越簽訂軍事協定,23日,日軍進入越南。為了加強滇南防務,決定將60軍由江西調回雲南,在滇南重組第一集團軍總部。

滇軍自60、58兩軍出滇抗戰後,另又組建了7個步兵旅,組成第三批抗日部隊。

1943年,7個旅又改編為6個師,稱為暫編18師。

60軍回滇後,安恩溥任第一路軍指揮官,轄60軍和第1、3旅,沿紅河北岸構築工事,防擊日軍,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1945年8月22日,蔣介石電令盧漢為入越受降官,60軍和52軍、93軍、暫編19師、暫編21師、暫編23師入越受降。同年10月,盧漢在越南整編滇軍,以曾澤生任60軍軍長,楊炳麟任副軍長,佴曉清任參謀長,轄182師、184師、暫編21師。

1946年夏初,60軍、93軍奉調從越南海防開赴東北,參加反共的內戰。1946年5月30日,184師師長潘朔端率部在海城起義,倒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48年10月17日,滇軍60軍在軍長曾澤生的帶領下,在長春起義,宣佈脫離國民黨政府,加入到中國人民解放軍裡來。而滇軍93軍頑固不化,困守錦州,被解放軍徹底消滅。

1948年10月18日,60軍按照東北野戰軍要求,開赴長春東北方向的九臺縣,接受共產黨的整編。

1949年1月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發布命令,將起義的原國民黨第60軍及所轄3個師成建制地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所轄182,21師和暫編52師,

從1949年1月26日開始,,改編後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在吉林九臺展開了政治整訓。

1949年6月14日,面貌煥然一新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分批乘火車南下河南商丘地區集結,參加解放戰爭。10月,第50軍進軍鄂西,參加鄂西戰役,俘國民黨軍第79軍代軍長蕭炳寅,副軍長李維龍以下官兵7000餘人。初戰告捷,受到第4野戰軍兩次通令嘉獎。

1949年11月,第50軍轉隸第2野戰軍,進軍四川參加合圍胡宗南集團的成都戰役。

1950年2月,奉命歸屬第四野戰軍建制,回湖北沙市、鍾祥一帶參加農業生產和修築漢江大堤工程。

1950年9月下旬,第50軍奉命由湖北開赴東北,歸東北軍區指揮,在吉林西豐、遼原、磐石、海龍一帶集結待命。

1950年10月,這支起義部隊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戰鬥行列, 10月25日,第50軍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序列開赴朝鮮,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戰役。

1951年3月15日回國整補。同年7月,第二次開赴朝鮮,擔負西海岸防禦以及搶修機場等任務。10月至11月,奉命執行渡海攻島任務,在空軍和炮兵支援下,先後攻佔南朝鮮軍盤踞的椴、炭島、大和島、小和島、和艾島。1955年4月,第50軍從朝鮮撤軍回國。

(文革期間50軍在四川、西藏駐防,1985年百萬大裁軍裁去兩個師。留下149師劃歸13集團軍建制,現在駐四川樂山。)


昆明碧雞關旁的暗堡
/
/
/

從以上文字可以看出:滇軍60軍於1937年9月10日,昆明誓師出滇抗日。 1940年9月由江西調回雲南,在滇南沿紅河北岸構築工事,防擊日軍,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1945年8月22日,蔣介石電令盧漢為入越受降官,入越南接受日本投降。1946年夏初,60軍、93軍奉調從越南海防開赴東北,參加反共的內戰。1948年10月17日,滇軍60軍在軍長曾澤生的帶領下,在長春起義。

從以上時間節點可以看出,滇60軍1937年9月出滇抗戰,1940年9月由江西調回雲南,沿紅河北岸構築工事,防擊日軍。1945年8月22日,入越南接受日本投降。後就沒有回來雲南駐防過。

結論一:滇60軍修碧雞關碉堡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因為一沒有時間,二在雲南駐防為滇南,紅河北岸構築工事。


昆明碧雞關旁的暗堡

這是一個混凝土圓柱體結構,前面有觀察口(射擊口),後面有很小的人員進出通道。

/
/
/


論據二:摘錄於《國民革命軍第五軍200師戰史》

一、崑崙關戰鬥以後,國民革命軍第200師首先集中在湖南祁陽白地市地區整訓,然後調到貴州安順地區繼續訓練。1941年12月,日軍入侵馬來亞、泰國,雲南邊境進入備戰狀態,第5軍奉命開到昆明市區擔任防守任務,第5軍軍長杜聿明兼任昆明防守司令官。第200師正在碧雞關地區構築城防工事時,突然間第5軍奉命進軍緬甸,協助英印軍在緬南進行保衛戰。昆明防務交由第71軍接替。

二、1942年第200師作為遠征軍先頭部隊赴緬甸作戰,在著名的同古保衛戰中,200師孤軍與數倍於己之敵作戰,擊斃日寇5000餘人,在同古堅守12天,同時,該師成功掩護友軍英緬軍第1師一部逃出日軍包圍圈,在國內外引起巨大反響。後200師收復棠吉,但是因上級指揮失誤,遠征軍被迫撤退回國,途中200師被日軍伏擊,師長戴安瀾負傷不治,壯烈犧牲,6月中旬,該師殘部歷盡艱難終於抵達雲南永平。(第200師入緬之役損失5000餘人)。該師在遭受崑崙關、緬甸兩次重創後,骨幹大量損失,此

後該師移駐昆明近郊——馬街,開始了長期編練,部隊官兵擴編至12000餘人。

1941年12月,第200師正在碧雞關地區構築城防工事時,突然間第5軍奉命進軍緬甸,協助英印軍在緬南進行保衛戰。

該師(200師)在遭受崑崙關、緬甸兩次重創後,骨幹大量損失,此後該師移駐昆明近郊——馬街開始了長期編練,部隊官兵擴編至12000餘人。

結論二:從以上這兩句話可以看出,200師的駐防地是昆明近郊——馬街,從地圖上看馬街距離碧雞關7.8公里,在駐地修工事很正常。碧雞關的暗堡是國民革命軍第五軍200師修建。

昆明碧雞關旁的暗堡
/
/
/


昆明碧雞關旁的暗堡
/
/
/


昆明碧雞關旁的暗堡
/
/
/


昆明碧雞關旁的暗堡
/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