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言多必失,沉默是金”嗎?

AA小賢


不是信,是親身經歷告訴我,“言多必失,沉默是金”。

活到30歲,終於體會到了一句話:人,花一年學會說話,卻得花一輩子學會閉嘴。我是一個心直口快的人,尤其是在關係好的親朋面前,有什麼說什麼,很少避諱什麼,之前神經大條,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對,可是我媽媽說過幾次後,我再心直口快的時候會留心朋友和親人的反應,有時真的話一出口就知道糟了,比如,我會跟著我姐姐評論我姐夫的一些習慣和愛好,然後我就很悲催了,典型的“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我姐說是情趣,我說就不合適了;再比如,朋友訴說感情問題,明明我只需要安慰一下就好了,非得義憤填膺的把男方數落一頓,然後我就又很悲催了,再見時好尷尬,還有很多職場方面的“言多必失”,相信職場人都深有體會,你把別人當知己,別人當你是踏板。

所以,不管面對什麼人、事,三思而後言,言多必失,與人不利,於己不利。


生活雜7雜8


如果你仔細觀察人的五官,你就會發覺一個特別有趣的現象。人有兩隻眼,兩個耳朵,兩雙手,兩雙腳,但只有一張嘴👄,為啥?老天造人的時候就設計好了,它就是要告訴你我:多看多聽多做少說。

中國人有句俗語:夾著尾巴做人,多言就像人的尾巴,人有尾巴是走不遠也是站不牢的。所以要時時告誡自己,不要把尾巴露出來,言多必失言多必敗,如果沒有足夠強大內心的人是很難拿捏好而不越界的。

俗話又說:沉默是金,不是要人們刻意標榜沉默,但對於那些習慣沉默的人,我們對他們似乎有更多的信任感,沉默有的時候真的是一種處世哲學,用得好了,簡直就是一種藝術。

有一種境界叫:無言之美。孔子有一天對他的學生說:吾欲無言,子貢困惑,於是問:子如無言,則小子何述焉?孔子答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有一種境界叫:拈花微笑,佛祖在挑選接班人時,對沉默如金的迦葉將正法眼藏,已心傳心,這就是拈花微笑的來歷。

這就再次說明了寶擴神佛在內的靈物,對多言都是不屑一顧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d45cf5a52ede4639aeb7b14361d6f960

漢水江哥


我相信,言多必失,沉默是金,有時話多了會惹麻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