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感覺隋朝存在感如此之低?

康存亮


隋朝跟秦朝很相似,他們都是在中國經歷長期分裂後重新大一統國家;存在的時間都很短暫,只有十幾年;都是承上啟下的朝代(如秦朝上承春秋戰國,下啟漢朝。隋朝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

但隋朝為什麼存在感低呢?小編認為第一個原因是隋朝不像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畢竟大家都對第一名印象深刻,況且隋朝存在時間太短了,所以不被後人提及。第二個原因是隋朝後面唐朝太過出名,我們現在提及中國最強大的朝代,往往會想到唐朝。

雖然隋朝存在時間很短,但它有著十分的輝煌的歷史。在政治上,創建三省六部制,鞏固中央集權,並正式推行科舉制,選拔優秀人才,打破士族壟斷仕官的現象。在經濟上,興建大運河,疏通南北經濟往來,同時推行均田制,整頓戶籍,減輕農民生產壓力。可以說,隋朝也是個非常強大的王朝。


原來歷史是這樣


煬帝雖剛愎,但對隋朝的危局還是有所認識的,他最後的決定不是想辦法應對,而是逃避,目的地就是他情有獨鍾的江都(今江蘇揚州)

大業十二年(616)秋,煬帝乘著龍舟水殿,帶著幾萬禁軍,第三次巡幸江都。幾個憂國憂民的大臣上書勸留,還有郡民邀駕上書稱“陛下若幸江都天下非陛下之有”,均被煬帝不耐煩地殺掉。因煬帝太子楊昭早死,便命孫子越王楊侗留守東都洛陽、代王楊侑留守京城長安,又命姨表兄唐國公李淵留守太原。他這一番措置,也為李唐王朝的崛起創造了條件。

巡幸至江都後,煬帝發現四周盡被農民起義軍包圍,北歸已經無望

他一面沉溺享樂,一面還妄想遷都建康(今江蘇南京),並命人築丹陽宮做遷都準備。在焦慮絕望之時,煬帝攬鏡自照,對蕭皇后說:“好頭顱,誰當斫之?取他性命的人出現在統治集團內部。因隨場帝同至江都的禁衛軍,大多是二徵高麗前特別招募的關中精強士兵,取“驍勇果敢”之意簡稱“驍果”。這些關中禁軍久離故土,思鄉盼歸之情極強,得到李淵佔領長安的消息後更是著急,已有人在偷偷逃歸。

大業十四年(618)三月,宇文述之子許國公宇文化及與驍果領軍將領司馬德勘等人發動政變,帶兵擁入煬帝寢殿場帝仍不醒悟,嘆道:“我何罪至此?個叫馬文舉的叛將說:“陛下違棄宗廟,巡遊不息,外勤征討,內極奢淫,使丁壯盡於矢刃,女弱填於溝壑,四民喪業,盜賊蜂起;專任佞諛,飾非拒諫。何謂無罪?真難為這個武夫,頃刻間竟將煬帝的罪狀數落個通。煬帝卻說:“我實負百姓;至於爾輩,榮祿兼極,何乃如是!今日之事,孰為首邪?司馬德勘說:“溥天同怨,何止一人場帝兒子趙王楊杲年方十二,嚇得號哭不止,被叛將裴虔通一刀砍系。

場帝見事已無可挽回,硬著頭皮說:“天子死自有法,何得加以鋒刃?取鴆酒來!

然而倉促間未能找到毒酒,最後叛軍用煬帝身上的白練將他勒死。

剩殺場帝后,叛軍擁立秦王楊浩為愧儡皇帝,宇文化及自稱大丞相總理朝政,在帶領禁軍北歸時被李密率領的瓦崗軍擊敗,遂殺掉楊浩自立為帝,建國號“許”,過了把皇帝癮。這年五月,率軍佔領長安的李淵得到煬帝被刺的消息後正式稱帝,改國號為唐,改元“武德”,仍定都長安。一個嶄新的王朝就此誕生僅經歷二世皇帝的隋朝便從鼎盛走向滅亡。


唯一的知新


其實並不是隋朝的存在感低,或者說不僅是隋朝的存在感低。因為在隋朝以前,還有一個王朝的存在感也很低——它就是北周。而北周-隋-唐,其實是一家人。

南北朝後期,北魏分裂為東西魏。而實力弱勢的西魏為了儘可能動員國內力量,採取了一系列政策來發動國內人民投入生產和戰爭,這其中就包括誕生了一個名曰“關隴貴族集團”的東西。北周皇室宇文氏、隋朝皇室弘農楊氏和唐朝皇室隴西李氏都是這個集團的成員。

他們之間的關係,我稍微給您捋一下您就明白了——

隋文帝楊堅的女兒,嫁給了統一北方的北周宣帝,他是奪了自己女婿和外孫子的江山;

唐高祖李淵的母親姓獨孤,是北周柱國獨孤信的女兒,還是楊堅的姐姐,也就是說楊堅是李淵的姨夫;

李淵的妻子竇氏,其母姓宇文,是北周武帝的姐姐。也就是說,李世民得管周武帝叫舅公。

這麼捋一捋大家就明白了——全是親戚。

這樣的親緣關係未必能保證在王朝更迭之際,新朝統治者能對前朝遺老遺少們網開一面(比如楊堅就幾乎殺完了宇文家族的人),但是卻能保證朝代之間政策的相似性和延續性。

實際上,正是北周完成了吞併北齊統一北方,才為隋滅陳埋下了伏筆;而正是隋王朝為唐朝奠定的一統天下的基礎,才能讓李淵父子在幾年的時間裡就把四分五裂的中國重新統一。

從這個角度來看,北周-隋-唐,確實是一個一體化的帝國。而北周和隋朝之所以光芒被掩蓋,也只是因為唐朝存續時間太長、發光發熱的機會太多了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