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曹操把政權還給漢獻帝,劉備還有地位嗎?

腐攸


“如果曹操把政權還給漢獻帝,劉備還有地位嗎?”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不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需要搞清楚一點,那就是曹操是在什麼時期把政權還給漢獻帝的?一般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李傕、郭汜之亂後,曹操剛剛迎回漢獻帝,這個時候就將政權還給了他!

董卓被王允、呂布誅殺後,西涼軍在李傕、郭汜等將領帶領下攻陷長安,並把持朝廷大權。後來諸將內訌,長安城被毀,漢獻帝被迫東歸,此時曹操瞅準機會,趁機迎回漢獻帝。不過此時曹操的實力還不夠強大,北方諸侯林立,他頂多算是個中上游水平,更何況河北袁紹對他虎視眈眈。

然而這時候的劉備就更慘了,一直寄人籬下,顛沛流離,手中只有關羽、張飛二將,兵不過數千。如果此時曹操將政權還給漢獻帝,劉備說不定連“皇叔”之名都得不到,以他的實力,漢獻帝最多封他個郡太守,根本談不上什麼地位!

第二、官渡之戰後,曹操平定北方,然後將政權還給漢獻帝。

官渡之戰以曹操的全勝而告終,北方基本統一,此時曹操的實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峰,良將數千,兵員百萬。按理說,一個權臣能夠擁有如此雄厚的實力,而且還是靠自己親手打下來的江山,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拱手讓權給皇帝的。好吧,假設曹操就是一個忠臣良將,就是有這麼大度,直接將權利讓給了漢獻帝。此時他必獲封賞,位列三公,甚至拜相封王。

反觀此時的劉備,依舊顛沛流離,袁紹被滅後,又南下荊州投靠劉表,暫居新野小城。以劉備現在的實力,還不如當初在徐州時。所以這個時候,漢獻帝可能連個太守的職位都不會給他,說不定讓他直接當個新野縣令,此時的劉備就更談不上什麼地位了!

第三、赤壁之戰後,劉備佔據了荊州、益州以及漢中等地,然後曹操此時將政權還給了漢獻帝。

赤壁之戰後,劉備借佔荊州,並在龐統、諸葛亮的幫助下,從劉璋手中取得了益州,之後又在漢中大敗曹操,從而佔領漢中,並進位漢中王。此時的劉備,實力達到了巔峰,手下擁有傲世天下的五虎上將,還有兵員數十萬。

如果這個時候曹操將政權還給漢獻帝,那麼劉備自封的“漢中王”,將會得到朝廷的正式封賞。因為劉備本就有官方認可的“皇叔”之名,再加上他一直打的就是“匡扶漢室”的旗號,既然曹操都還政於朝了,那麼劉備更加會聽從朝廷和漢獻帝的調遣。所以於公於私,漢獻帝都會加倍封賞劉備。

曹操尚且能封魏王,而劉備封個漢中王也就順理成章了。此時的劉備,進爵王位,關鍵是還擁有實權,其地位當然顯赫無比了!


炸胡0000


既然命題是個假設,就不會有歷史依據,所以分析起來只能靠答題人的價值體系來綜合研判。我個人認為:漢獻帝一旦擁政,必將會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及借鑑大漢帝國的發展經驗,制定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施政策略,這個策略是有遠見的,將真正的落腳點很好地隱藏起來,而且還能鼓舞人心。

在這個過程中,漢獻帝要注意藏拙這個修為,必要時給各分割勢力一定的實惠。通過權力誘惑,逐步將諸侯核心力量向政治經濟中心吸引,削弱諸侯勢力區的影響力;同時,暗自、紮實培植自己的新生軍政實力。

手段方面,要加強思想引導,尤其在分割勢力區,要將“帝之作為,不為漢室,只為民眾”宣傳到位,爭取中下層人民的堅定支持,鞏固漢室政權基礎。大力提拔中下層軍官、科級官員,將諸侯核心力量借競爭、行分化,這個過程一定要注意避免冒進,如果獻帝二十歲得政則用二十年來處理!

當獻帝的政令一出,一呼百應之時,即是韜光養晦結束之時,劉備等人想要擁有的地位,就看是否有利於大漢帝國的集權了,劉備之權是為漢則堅,否則就相反!


野徑峽


漢朝當時氣數已盡,就算把政權交給漢獻帝,不久還會出現另一個曹操的。歷史發展有一定的規矩,那股洪流不是人力可以阻擋的,只能順應時勢。

劉備是一個野心極大之人,如果曹操還政於獻帝,劉備照樣會無中生有,隨便編出一個所謂奸臣,然後帶兵入京,名為清君側,實為控制朝政,然後,迫帝禪讓。

每個政治人物的後面都跟著一大群人,他們提著腦袋跟著自己的主子奔波了一輩子,所求不過榮華富貴。

劉備從黃巾起義開始,身旁就形成了自己的隊伍。隊伍裡面的人有的跟隨劉備許多年,他們相信劉備能給他們想要的,並一步步將劉備推上高位。這是一種合作的關係,相互成就的過程。

等有一天,曹操突然還政給漢獻帝了。如果劉備說,我也歸權於漢獻帝,你說這些人會不會願意?

再說曹操,他還政漢獻帝,他手下的人同意嗎?他們是曹操的嫡系,而不是漢獻帝的。漢獻帝會不斷奪他們的權力,讓給自己的親信。

什麼都是假的,只有利益才是最真的。劉備一輩子奔波,絕對不是為了輔助漢室那麼簡單。

在絕對實力面前,或許這樣的政治勢力會土崩瓦解。但僅靠一個名義上的正統,或者一個皇帝,就想讓劉備失去政治地位,這是妄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