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把宋朝吹得那麼牛,怎麼沒產生工業革命呢?

少年不大冷


您好,我來探討一下“有些人把宋朝吹得那麼牛,怎麼沒產生工業革命呢?”這個問題。其實說到底還是制度的問題。

武人建立的政權所以忌憚武人,抬高文人

宋朝是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後奪取皇權建立的,因為趙匡胤為了防止其他武人和自己一樣奪取皇權,所以通過杯酒釋兵權將軍權集中到中央,並且通過設置“轉運使”將宋朝舉國的財富集中到中央。因為趙匡胤的關係,所以宋朝非常的不信任武人,推行的是重文抑武的國策。這便進一步提升了文人的地位,原本漢朝獨尊儒術後便奠定了君主與士人在社會頂層,宋朝的政策更加穩固了文人的地位,宋太祖甚至立下祖訓要求子孫不能隨便誅殺士文人。實際上重視文人也並不是什麼壞事,從歷史研究看,宋朝確實經濟、文化都非常的繁榮。科技也有飛躍的進步,甚至熱武器已經在宋朝萌芽。而這一切和宋朝重視文人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宋朝時期發明的印刷術正是為服務當時的文人而產生的。

成也文人,敗也文人

唐朝時期為了應對門閥所以施行科舉制度,宋朝開始就將科舉應用為取才的重要途徑,這使得平民入仕成為了百姓的翻身的途徑,因為朝廷重視文人,科舉又可以改變人生,所以宋朝也衍生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風氣。讀書讓他們改變人生,讀的是什麼書?自然是以四書五經為主的儒學典籍,和秦始皇重視法學輕視儒學一樣,為了穩固儒學地位不被其他學派動搖,所以士人必須打壓其他的學說。儒學剛開始是什麼樣的可能只有孔子知道,反正到了宋朝肯定是變調了,在後人的各種註釋解說下,宋朝的“儒學”還有多少原來的意思呢?所以宋朝的儒學早已經是變成君主、士人統治的用來愚民的工具。這種形勢下只要稍微可能撼動君主、士人地位的,一定是會被推到,宋朝打壓武將就是最好的例子,因為宋朝君主、士人都覺得武將威脅到他們的地位了。

為什麼英國比宋朝更容易發生工業革命

英國當時是資本家的社會,資本家是什麼?資本家是指:

在資本主義制度下佔有生產資料並使用僱傭勞動、剝削剩餘價值的人。

可以想象,資本金最重視的是成本控制和利益。所以在當時英格蘭、蘇格蘭統一後,經過一段時間的穩定發展,人口、經濟都有了很大的增長,這就促使當時英國供需的增大,導致他們不得不從手工產業轉變到機器時代。總結的說就是英國當時已經是一個以經濟為基礎來統治人民的國家;而宋朝當時乃至之後的明、清,雖然重視經濟,但主要靠學說來統治人民。所以就古代有“盛世修書”的習慣,在古代學術是一遍一遍的刷新進步,但都是為了維護統治地位,並沒有花費太多的精力來進行科學進步。

結語 實際上古代已經有一次工業革命的萌芽

先秦時期,經歷過一段“百家爭鳴”的時期,這時期王權衰落,諸侯爭霸,所以各諸侯國為了發展壯大自己的實力,這其中就誕生了古代著名的科學家墨子,墨子在力學、幾何學、代數學、光學等方面都有重大的貢獻,墨子是世界上最早做針孔成象實驗的,物理、數學都是科學的基礎,而墨子的學術中還有“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這樣的學說,所以如果當時墨家稍微迎合一下統治者,估計就沒儒學什麼事情了。可以說墨家已經種下了工業革命的種子,但是可惜沒有得到水的滋潤,最終乾涸而死。


歷史風物誌


宋朝積貧積弱,素有“弱宋”之名,但是不知是何故,也不是哪個學者率先引領出這麼一股思潮,給宋朝加上了一個“技術大國”、“科技強國”的歷史光環。宋代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的最高峰,但是距離工業革命還相距甚遠

宋朝的經濟社會發展並不發達

宋朝同期的世界,歐洲和伊斯蘭世界亂象叢生,宋朝儘管面對遼、金、西夏一敗再敗,但是經濟繁榮是客觀事實,市民階層的生活確實很幸福。但經濟繁榮不等於國力強盛,而且繁榮與技術沒有必然關聯。後世的學者拿出各種各樣的數據、表格,來證明宋朝人民生活之幸福,人均生活水平之高,但是這種比較沒有任何意義。資源、人口、土地達到一定匹配,任何一個政權就可以享受一定的安穩期。宋朝的先進,實際上只是一種低水平層次的相對高度。

宋朝的商業文明,只是在中國歷史上較為濃墨重彩,特別是宋代海外貿易表現優異。但宋代的商業文明,與歐洲和伊斯蘭世界不可同日而語,缺少長久、缺少持續,沒有廣泛的深入民間,遍佈全國,經濟的繁榮也沒有產生一個商人階層,更沒有形成以商人為核心的政治集團。商人賺錢後,供宗族子弟讀書,還是走科舉、仕途這一條傳統中國人晉身和光宗耀祖的道路。沒有形成一種持續性的商人政治勢力,也就無法把國家改造成商業型社會。

宋朝的手工業並不十分先進

宋朝在手工業的某些方面,比如說瓷器製作方面,確實取得了重大進步。但是這些手工業的進步零碎鬆散,不成體系,地域性很強,尤為重要的一點是,宋代沒有形成大規模的手工作坊,沒有形成脫離農業生產的僱工階層,也就無法形成孕育工業文明的社會階級因子。

宋朝的手工業主要為市民商品經濟服務。雖然市民商品經濟是富國富民的基礎,但是一種技術進步如果不能反作用於提升國力,這種技術很難及時轉化為快速轉變社會的能力。只有先進技術不斷地向國力特別是軍事實力方面傳導,才有立竿見影的作用,才能給國家帶來巨大的利益。否則,只能說是中看不中用,無法給社會帶來具有先進性影響的廣泛變革。

宋朝的思想文化趨於落後

宋朝是“技術大國”、“科技強國”的思想錯覺,來自宋朝成熟的雕版印刷書,因此後世留下了眾多宋版書籍,其中不乏生產類圖書,比如《夢溪筆談》等,其書中記載的很多發明,比如畢昇的活字印刷,實質是在漢唐之後的一種正常技術積累,並沒有顛覆性的變革,也沒有什麼實質性的突破。後人看到大量提供宋朝社會信息的書籍,就很容易想當然的認為宋朝科技之進步,技術之先進。技術領先,決不能單憑書籍記述、白紙黑字,沒有生產和軍事成果做後盾,只能是偽先進。

宋朝私學興起,士大夫階層開始崛起,按理說人文精神已經有所突破。但是翻來翻去,宋朝最後推崇的竟然是“存天理、滅人慾”那一套程朱理學。這種酸腐的思想被不少士大夫奉為圭臬,漢唐時期那種朝氣蓬勃的精神文化開始萎縮,漢文化逐步開始固步自封,禁錮了中國人思想,距離改革創新和發展進步的道理越趨越遠。

宋朝的政治文化非常保守

宋朝以募兵制取代了府兵制,軍人無權,徹底消滅了秦漢唐以來,由於軍人專政、軍閥割據、軍貴專權所帶來的大氏族大貴族大地主階級。宋代以來的中國,雖然還有與上層階級相配合的官田、學田、職田,但是這些官僚型地主跟宋代以前的大姓郡望相比只是“小財主”,中國大地遍佈奉行的是安穩過日子的平民理想,同謀求財富、追求變革的商業文明是背道而馳的,缺少變革的主動性,更加不利於工業文明的興起。

北宋的王安石之所以變法,就是因為他看到了,雖然表面上社會經濟繁榮,但是宋朝國力貧弱,上層建築無法應對經濟基礎的進步,所謂“教、養、取、任皆不得法”。不能理財則國貧,國貧則打敗仗,機制的僵化已經嚴重束縛了宋朝的國家治理能力,在發展商業文化乃至激起工業文明上,宋朝已經沒有治理優勢了。但無奈,王安石變化被保守派阻攔而夭折了。變法失敗後幾十年,時逢靖康之恥、高宗南渡,生存問題變成了宋朝的頭等大事,更距離工業文明越來越遠了。

從根本上來講,宋朝只是中國重農抑商傳統下,農業社會的一個階段。宋朝的綜合表現,其實並不優秀。不管後人如何自說自話,自戀自誇,都不能實際上改變宋朝是“弱宋”的實際地位。宋朝發展中的一些特別之處,也不能隨意的安插上“現代化”的標籤,更與所謂的蒙古人入侵終結無關。宋朝軍事疲軟、政治保守,致使國力日衰,後人習慣性的將中國之落後歸結於明清,實際造釁開端實乃兩宋。國之不國,更遑論工業革命?

我的回答是否滿意,如果喜歡請點關注。


任微言卿


其實這個問題更合適的描述為:明清那麼厲害,為什麼沒有產生工業革命呢?畢竟宋朝同時期的歐洲正處於黑暗的中世紀。彼時的羅馬帝國即將分崩離析。這就好比說90年代的”虎頭奔“那麼牛,為啥沒大屏?

虎頭奔:大屏是個啥?

那麼把問題引申出來:為什麼領先世界2000年的中國沒有發生工業革命?我們都知道西方強勝於工業革命。首先先來看看英國發生的工業革命,知道工業革命發生的原因以及背景我們反推回去看看當時中國就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了。

英國工業革命

英國工業革命發生於十八世紀六十年代,標誌是機器代替手工業。隨後迅速向歐洲其他國家推廣。為什麼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

即使汗血寶馬也跑不過機器

  • 英國率先完成資產階級革命。

資產階級力量日益強大推翻封建主義,史稱光榮革命。隨後頒佈的《權利法案》明確提出君主立憲制,從測皇家權力被限制,國家實際控制權落到各種貴族手裡,也就是資本主義手裡。這是政治背景之一。

  • 海外殖民完成原始積累

遍佈全球的英國殖民地

十六世紀中後期英國艦隊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之後,從此英國席捲全球。殖民地遍地開花。全球各地資源源源不斷供給英國。這是經濟背景之一。

  • 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口數量迅速攀升

英國社會繁榮發展

得益於上述兩個原因,導致社會活力滿滿,經濟迅速膨脹,人口數量攀升,物資需求海量上升。老舊落後的手工作坊已經無法滿足,新式機器得到快速發展。比如路人皆知的瓦特蒸汽機。正是因為機器的發明以及快速普及帶來生產力快速發展。這也算是為什麼把機器發明當作工業革命的標誌原因。這是社會背景之一。

  • 西方思考問題的方式,教育差異。

這麼美的公式,中國沒有

舉個例子,公元前500年畢達哥拉斯就用數學嚴格證明了勾股定理,而中國只是停留在勾三股四弦五的層面。西方充滿思辨性的邏輯思維是西方科技文化發展的主觀因素之一。即使唯心主義的萊布尼茨,人家也強調一個公理只有得到充分推理才能完全明白。提出人類精華之一的牛頓-萊布尼茲公式。西方哲學科學的特點之一是,我自己創造一種理論,而且能嚴格推理,能自圓其說。而中國學說強調:道可道,非常道,說出來就不是道理了,不擅長推理。

明清時期中國為什麼沒有發生工業革命

以上分析工業革命發生在英國的原因。那來看下當時同時期的明清特點。

  • 政治背景

中國依然處以封建主義集權的頂峰,當時明朝雖在南方發生了資本主義萌芽但是力量甚微,加上後來明朝海禁,更是阻礙了這個萌芽發展。隨後就枯萎了。

明朝海禁


  • 經濟背景

中國社會經濟沒話說,社會繁榮,但是中國曆來重農抑商,商人是下品。自給自足的經濟特點就決定了生產力不可能得到快速發展,而且也沒有這個主觀意願。

明朝手工業

  • 思維方式,教育差異

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學術自由。但自從隋唐科舉以來,儒家思想上位。全社會都在背誦仁義禮智信,誰又去研究那些不討好的力學,數學,幾何學呢?

倒背如流也出不來科學

綜上,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思維教育方式,彼時的中國社會與發生工業革命的英國都差異巨大。其中重視表象抑制推理的思維方式是其中重要因素。畢竟人是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