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把宋朝吹得那么牛,怎么没产生工业革命呢?

少年不大冷


您好,我来探讨一下“有些人把宋朝吹得那么牛,怎么没产生工业革命呢?”这个问题。其实说到底还是制度的问题。

武人建立的政权所以忌惮武人,抬高文人

宋朝是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后夺取皇权建立的,因为赵匡胤为了防止其他武人和自己一样夺取皇权,所以通过杯酒释兵权将军权集中到中央,并且通过设置“转运使”将宋朝举国的财富集中到中央。因为赵匡胤的关系,所以宋朝非常的不信任武人,推行的是重文抑武的国策。这便进一步提升了文人的地位,原本汉朝独尊儒术后便奠定了君主与士人在社会顶层,宋朝的政策更加稳固了文人的地位,宋太祖甚至立下祖训要求子孙不能随便诛杀士文人。实际上重视文人也并不是什么坏事,从历史研究看,宋朝确实经济、文化都非常的繁荣。科技也有飞跃的进步,甚至热武器已经在宋朝萌芽。而这一切和宋朝重视文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宋朝时期发明的印刷术正是为服务当时的文人而产生的。

成也文人,败也文人

唐朝时期为了应对门阀所以施行科举制度,宋朝开始就将科举应用为取才的重要途径,这使得平民入仕成为了百姓的翻身的途径,因为朝廷重视文人,科举又可以改变人生,所以宋朝也衍生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风气。读书让他们改变人生,读的是什么书?自然是以四书五经为主的儒学典籍,和秦始皇重视法学轻视儒学一样,为了稳固儒学地位不被其他学派动摇,所以士人必须打压其他的学说。儒学刚开始是什么样的可能只有孔子知道,反正到了宋朝肯定是变调了,在后人的各种注释解说下,宋朝的“儒学”还有多少原来的意思呢?所以宋朝的儒学早已经是变成君主、士人统治的用来愚民的工具。这种形势下只要稍微可能撼动君主、士人地位的,一定是会被推到,宋朝打压武将就是最好的例子,因为宋朝君主、士人都觉得武将威胁到他们的地位了。

为什么英国比宋朝更容易发生工业革命

英国当时是资本家的社会,资本家是什么?资本家是指: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占有生产资料并使用雇佣劳动、剥削剩余价值的人。

可以想象,资本金最重视的是成本控制和利益。所以在当时英格兰、苏格兰统一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稳定发展,人口、经济都有了很大的增长,这就促使当时英国供需的增大,导致他们不得不从手工产业转变到机器时代。总结的说就是英国当时已经是一个以经济为基础来统治人民的国家;而宋朝当时乃至之后的明、清,虽然重视经济,但主要靠学说来统治人民。所以就古代有“盛世修书”的习惯,在古代学术是一遍一遍的刷新进步,但都是为了维护统治地位,并没有花费太多的精力来进行科学进步。

结语 实际上古代已经有一次工业革命的萌芽

先秦时期,经历过一段“百家争鸣”的时期,这时期王权衰落,诸侯争霸,所以各诸侯国为了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这其中就诞生了古代著名的科学家墨子,墨子在力学、几何学、代数学、光学等方面都有重大的贡献,墨子是世界上最早做针孔成象实验的,物理、数学都是科学的基础,而墨子的学术中还有“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这样的学说,所以如果当时墨家稍微迎合一下统治者,估计就没儒学什么事情了。可以说墨家已经种下了工业革命的种子,但是可惜没有得到水的滋润,最终干涸而死。


历史风物志


宋朝积贫积弱,素有“弱宋”之名,但是不知是何故,也不是哪个学者率先引领出这么一股思潮,给宋朝加上了一个“技术大国”、“科技强国”的历史光环。宋代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的最高峰,但是距离工业革命还相距甚远

宋朝的经济社会发展并不发达

宋朝同期的世界,欧洲和伊斯兰世界乱象丛生,宋朝尽管面对辽、金、西夏一败再败,但是经济繁荣是客观事实,市民阶层的生活确实很幸福。但经济繁荣不等于国力强盛,而且繁荣与技术没有必然关联。后世的学者拿出各种各样的数据、表格,来证明宋朝人民生活之幸福,人均生活水平之高,但是这种比较没有任何意义。资源、人口、土地达到一定匹配,任何一个政权就可以享受一定的安稳期。宋朝的先进,实际上只是一种低水平层次的相对高度。

宋朝的商业文明,只是在中国历史上较为浓墨重彩,特别是宋代海外贸易表现优异。但宋代的商业文明,与欧洲和伊斯兰世界不可同日而语,缺少长久、缺少持续,没有广泛的深入民间,遍布全国,经济的繁荣也没有产生一个商人阶层,更没有形成以商人为核心的政治集团。商人赚钱后,供宗族子弟读书,还是走科举、仕途这一条传统中国人晋身和光宗耀祖的道路。没有形成一种持续性的商人政治势力,也就无法把国家改造成商业型社会。

宋朝的手工业并不十分先进

宋朝在手工业的某些方面,比如说瓷器制作方面,确实取得了重大进步。但是这些手工业的进步零碎松散,不成体系,地域性很强,尤为重要的一点是,宋代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手工作坊,没有形成脱离农业生产的雇工阶层,也就无法形成孕育工业文明的社会阶级因子。

宋朝的手工业主要为市民商品经济服务。虽然市民商品经济是富国富民的基础,但是一种技术进步如果不能反作用于提升国力,这种技术很难及时转化为快速转变社会的能力。只有先进技术不断地向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方面传导,才有立竿见影的作用,才能给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否则,只能说是中看不中用,无法给社会带来具有先进性影响的广泛变革。

宋朝的思想文化趋于落后

宋朝是“技术大国”、“科技强国”的思想错觉,来自宋朝成熟的雕版印刷书,因此后世留下了众多宋版书籍,其中不乏生产类图书,比如《梦溪笔谈》等,其书中记载的很多发明,比如毕昇的活字印刷,实质是在汉唐之后的一种正常技术积累,并没有颠覆性的变革,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后人看到大量提供宋朝社会信息的书籍,就很容易想当然的认为宋朝科技之进步,技术之先进。技术领先,决不能单凭书籍记述、白纸黑字,没有生产和军事成果做后盾,只能是伪先进。

宋朝私学兴起,士大夫阶层开始崛起,按理说人文精神已经有所突破。但是翻来翻去,宋朝最后推崇的竟然是“存天理、灭人欲”那一套程朱理学。这种酸腐的思想被不少士大夫奉为圭臬,汉唐时期那种朝气蓬勃的精神文化开始萎缩,汉文化逐步开始固步自封,禁锢了中国人思想,距离改革创新和发展进步的道理越趋越远。

宋朝的政治文化非常保守

宋朝以募兵制取代了府兵制,军人无权,彻底消灭了秦汉唐以来,由于军人专政、军阀割据、军贵专权所带来的大氏族大贵族大地主阶级。宋代以来的中国,虽然还有与上层阶级相配合的官田、学田、职田,但是这些官僚型地主跟宋代以前的大姓郡望相比只是“小财主”,中国大地遍布奉行的是安稳过日子的平民理想,同谋求财富、追求变革的商业文明是背道而驰的,缺少变革的主动性,更加不利于工业文明的兴起。

北宋的王安石之所以变法,就是因为他看到了,虽然表面上社会经济繁荣,但是宋朝国力贫弱,上层建筑无法应对经济基础的进步,所谓“教、养、取、任皆不得法”。不能理财则国贫,国贫则打败仗,机制的僵化已经严重束缚了宋朝的国家治理能力,在发展商业文化乃至激起工业文明上,宋朝已经没有治理优势了。但无奈,王安石变化被保守派阻拦而夭折了。变法失败后几十年,时逢靖康之耻、高宗南渡,生存问题变成了宋朝的头等大事,更距离工业文明越来越远了。

从根本上来讲,宋朝只是中国重农抑商传统下,农业社会的一个阶段。宋朝的综合表现,其实并不优秀。不管后人如何自说自话,自恋自夸,都不能实际上改变宋朝是“弱宋”的实际地位。宋朝发展中的一些特别之处,也不能随意的安插上“现代化”的标签,更与所谓的蒙古人入侵终结无关。宋朝军事疲软、政治保守,致使国力日衰,后人习惯性的将中国之落后归结于明清,实际造衅开端实乃两宋。国之不国,更遑论工业革命?

我的回答是否满意,如果喜欢请点关注。


任微言卿


其实这个问题更合适的描述为:明清那么厉害,为什么没有产生工业革命呢?毕竟宋朝同时期的欧洲正处于黑暗的中世纪。彼时的罗马帝国即将分崩离析。这就好比说90年代的”虎头奔“那么牛,为啥没大屏?

虎头奔:大屏是个啥?

那么把问题引申出来:为什么领先世界2000年的中国没有发生工业革命?我们都知道西方强胜于工业革命。首先先来看看英国发生的工业革命,知道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以及背景我们反推回去看看当时中国就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了。

英国工业革命

英国工业革命发生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标志是机器代替手工业。随后迅速向欧洲其他国家推广。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

即使汗血宝马也跑不过机器

  • 英国率先完成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强大推翻封建主义,史称光荣革命。随后颁布的《权利法案》明确提出君主立宪制,从测皇家权力被限制,国家实际控制权落到各种贵族手里,也就是资本主义手里。这是政治背景之一。

  • 海外殖民完成原始积累

遍布全球的英国殖民地

十六世纪中后期英国舰队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之后,从此英国席卷全球。殖民地遍地开花。全球各地资源源源不断供给英国。这是经济背景之一。

  •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数量迅速攀升

英国社会繁荣发展

得益于上述两个原因,导致社会活力满满,经济迅速膨胀,人口数量攀升,物资需求海量上升。老旧落后的手工作坊已经无法满足,新式机器得到快速发展。比如路人皆知的瓦特蒸汽机。正是因为机器的发明以及快速普及带来生产力快速发展。这也算是为什么把机器发明当作工业革命的标志原因。这是社会背景之一。

  • 西方思考问题的方式,教育差异。

这么美的公式,中国没有

举个例子,公元前500年毕达哥拉斯就用数学严格证明了勾股定理,而中国只是停留在勾三股四弦五的层面。西方充满思辨性的逻辑思维是西方科技文化发展的主观因素之一。即使唯心主义的莱布尼茨,人家也强调一个公理只有得到充分推理才能完全明白。提出人类精华之一的牛顿-莱布尼兹公式。西方哲学科学的特点之一是,我自己创造一种理论,而且能严格推理,能自圆其说。而中国学说强调:道可道,非常道,说出来就不是道理了,不擅长推理。

明清时期中国为什么没有发生工业革命

以上分析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原因。那来看下当时同时期的明清特点。

  • 政治背景

中国依然处以封建主义集权的顶峰,当时明朝虽在南方发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力量甚微,加上后来明朝海禁,更是阻碍了这个萌芽发展。随后就枯萎了。

明朝海禁


  • 经济背景

中国社会经济没话说,社会繁荣,但是中国历来重农抑商,商人是下品。自给自足的经济特点就决定了生产力不可能得到快速发展,而且也没有这个主观意愿。

明朝手工业

  • 思维方式,教育差异

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学术自由。但自从隋唐科举以来,儒家思想上位。全社会都在背诵仁义礼智信,谁又去研究那些不讨好的力学,数学,几何学呢?

倒背如流也出不来科学

综上,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思维教育方式,彼时的中国社会与发生工业革命的英国都差异巨大。其中重视表象抑制推理的思维方式是其中重要因素。毕竟人是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