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35歲,縣級市事業單位編制人員還有前途嗎?

李先生無為


當然有前途,

1,事業單位編制人員相當於公務員,在社會上有地位,所有人都會高看你一眼的。

2,事業單位的編制人員工資都是按照公務員比對的,在縣級市收入還會算是不錯的。

3,人脈資源。

在縣級市是在體制內工作的話,會有不少人脈資源的,如果要辦什麼事情,還是很方便的。

4,工作有保障。

這些年來,經濟形勢一直不好,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想進入體制內,求的一份穩定的工作。

5,還是有機會晉升的。

不少單位還提拔了40多歲的領導。還未滿40歲,大把的機會。


王文雅


我在縣級機關工作20多年,對該問題有一定的瞭解,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縣級市所屬的行政單位下設的事業單位,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各個部、辦、委、局下設的事業單,超過了35歲基本上沒有發展前途了。

第一、機構規格低,晉升空間小。根據題主所提出的在縣級所屬的行政機關下設的事業單位,一般情況下是副科級或股級事業單位。這些事業單位的機構規格比較小,單位領導職數也比較少。一般情況下,如果是副科級事業單位就只有一個領導職,如果是股級單位就只有一個股級幹部。因此,由於受機構規格和領導職數的限制,很多同志很難得到晉升的機會,大部分人員一輩子都卡在了管理九級這個崗位,要想提拔晉升為副科級比登天還難。

第二、專業性不強,混編混崗多。行政單位下設的事業機構,大多數人員都是由行政機關統籌使用,由於行政機關的行政編制少,人員嚴重不足,因此,行政機關就將下屬的事業人員抽調到公務員崗位上從事公務員的工作,混編混崗的現象比較嚴重,他們幹著公務員的活,享受的是事業單位的待遇。再說行政機關的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又不強,基本都是從事一些服務性質的工作,有的既使涉及到具體的專業,也沒有那麼高深。因此行政機關下設的事業單位的人員大部分專業性不強,混編混崗現象嚴重。

既然縣級所屬的行政單位下屬的事業單在前途發展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那麼應該如何辦呢?

第一,想辦法調離。通過借調、跟班等方式,到上級機關事業單位學習,藉此機會獲得領導賞識調到更高平臺的單位,從而打開個人發展的空間。

第二,提拔任用。由於你工作了10多年,應當己經具備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如果工作幹得突出,領導賞識的話,可通過提拔到到鄉鎮擔任領導職務,轉為行政編制。

第三,通過職稱考試。由於事業單位的崗位分為專業技術崗和管理崗位,在政治前途方面得不到發展,那麼可通過專業技術考試從職稱方面去發展,提高自己的工資待遇。

總之,35歲在縣級所屬的行政機關下屬的事業單位,如果還是一般工作人員,屬於不進步的人,基本沒有前途了。


文博自媒體


不知道題主的執念是指什麼,管理崗嗎?其實現在事業單位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走專業技術,只有專業技術沒有崗位才會選擇走管理。

第一,事業單位崗位構成決定了大部分人會走專技崗

事業單位的崗位構成,決定了絕大部分工作人員都要走專技崗,而且專技崗要比管理崗要容易的多。以某科級事業單位為例,管理崗位設置一正科一副科,專技崗位按照1:3:6的比例設置高中初級崗,也就是副高級1人,中級2人,初級5人。如果你走管理崗,那麼只有副科這一個崗,如果你走技術崗,好歹有兩個崗,所以難度上來說專技崗要相對容易一些。

第二,工資待遇應該是事業單位人員考慮的第一要素

還是以某地區的科級事業單位為例,正科級十年以上的工資大約在6000出頭,但副高級無級崗位的工資在9000以上,每個月的工資差在3000上下。這樣的工資差,在如此高消費的當下,應該是很好選擇的。不過,這裡必須要提醒題主的一點是,不要在管理崗或者專技崗一棵樹上吊死,如果一直要靠到你五十多歲別人才能空出崗來,那再去弄確實就沒有什麼意思了。

第三,從風險管理的角度來說,專技崗也是更佳選擇

其實現在的大趨勢是,除非專技崗沒有崗位否則很少有人願意選擇管理崗的,工資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而風險則是另一個重要的方面。專技崗只要幹好自己的一攤兒就行了,別的不需要操心費力,但管理崗則不同,所有的事情都要去管去問去把控,加班加點肯定有你,出了問題責任也會追究到你,搞不好就要背個處分什麼的,影響自己的職業前途!

所以,你一個縣級市的事業單位,局長也不過才是正科級,個別高配的才是副處級,你有什麼值得執念的呢?根本不用猶豫,肯定選擇專技崗,這跟年齡好像沒有多少關係,只要有空崗,只要你把職稱拿出來,一步步往上走就是了!

以上。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