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35岁,县级市事业单位编制人员还有前途吗?

李先生无为


当然有前途,

1,事业单位编制人员相当于公务员,在社会上有地位,所有人都会高看你一眼的。

2,事业单位的编制人员工资都是按照公务员比对的,在县级市收入还会算是不错的。

3,人脉资源。

在县级市是在体制内工作的话,会有不少人脉资源的,如果要办什么事情,还是很方便的。

4,工作有保障。

这些年来,经济形势一直不好,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想进入体制内,求的一份稳定的工作。

5,还是有机会晋升的。

不少单位还提拔了40多岁的领导。还未满40岁,大把的机会。


王文雅


我在县级机关工作20多年,对该问题有一定的了解,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县级市所属的行政单位下设的事业单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各个部、办、委、局下设的事业单,超过了35岁基本上没有发展前途了。

第一、机构规格低,晋升空间小。根据题主所提出的在县级所属的行政机关下设的事业单位,一般情况下是副科级或股级事业单位。这些事业单位的机构规格比较小,单位领导职数也比较少。一般情况下,如果是副科级事业单位就只有一个领导职,如果是股级单位就只有一个股级干部。因此,由于受机构规格和领导职数的限制,很多同志很难得到晋升的机会,大部分人员一辈子都卡在了管理九级这个岗位,要想提拔晋升为副科级比登天还难。

第二、专业性不强,混编混岗多。行政单位下设的事业机构,大多数人员都是由行政机关统筹使用,由于行政机关的行政编制少,人员严重不足,因此,行政机关就将下属的事业人员抽调到公务员岗位上从事公务员的工作,混编混岗的现象比较严重,他们干着公务员的活,享受的是事业单位的待遇。再说行政机关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又不强,基本都是从事一些服务性质的工作,有的既使涉及到具体的专业,也没有那么高深。因此行政机关下设的事业单位的人员大部分专业性不强,混编混岗现象严重。

既然县级所属的行政单位下属的事业单在前途发展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那么应该如何办呢?

第一,想办法调离。通过借调、跟班等方式,到上级机关事业单位学习,借此机会获得领导赏识调到更高平台的单位,从而打开个人发展的空间。

第二,提拔任用。由于你工作了10多年,应当己经具备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如果工作干得突出,领导赏识的话,可通过提拔到到乡镇担任领导职务,转为行政编制。

第三,通过职称考试。由于事业单位的岗位分为专业技术岗和管理岗位,在政治前途方面得不到发展,那么可通过专业技术考试从职称方面去发展,提高自己的工资待遇。

总之,35岁在县级所属的行政机关下属的事业单位,如果还是一般工作人员,属于不进步的人,基本没有前途了。


文博自媒体


不知道题主的执念是指什么,管理岗吗?其实现在事业单位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走专业技术,只有专业技术没有岗位才会选择走管理。

第一,事业单位岗位构成决定了大部分人会走专技岗

事业单位的岗位构成,决定了绝大部分工作人员都要走专技岗,而且专技岗要比管理岗要容易的多。以某科级事业单位为例,管理岗位设置一正科一副科,专技岗位按照1:3:6的比例设置高中初级岗,也就是副高级1人,中级2人,初级5人。如果你走管理岗,那么只有副科这一个岗,如果你走技术岗,好歹有两个岗,所以难度上来说专技岗要相对容易一些。

第二,工资待遇应该是事业单位人员考虑的第一要素

还是以某地区的科级事业单位为例,正科级十年以上的工资大约在6000出头,但副高级无级岗位的工资在9000以上,每个月的工资差在3000上下。这样的工资差,在如此高消费的当下,应该是很好选择的。不过,这里必须要提醒题主的一点是,不要在管理岗或者专技岗一棵树上吊死,如果一直要靠到你五十多岁别人才能空出岗来,那再去弄确实就没有什么意思了。

第三,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说,专技岗也是更佳选择

其实现在的大趋势是,除非专技岗没有岗位否则很少有人愿意选择管理岗的,工资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而风险则是另一个重要的方面。专技岗只要干好自己的一摊儿就行了,别的不需要操心费力,但管理岗则不同,所有的事情都要去管去问去把控,加班加点肯定有你,出了问题责任也会追究到你,搞不好就要背个处分什么的,影响自己的职业前途!

所以,你一个县级市的事业单位,局长也不过才是正科级,个别高配的才是副处级,你有什么值得执念的呢?根本不用犹豫,肯定选择专技岗,这跟年龄好像没有多少关系,只要有空岗,只要你把职称拿出来,一步步往上走就是了!

以上。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