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母親河”的“水域美容師”

守護“母親河”的“水域美容師”

王德平打撈河面垃圾

  無論烈日當頭還是颳風下雨,海河河面上總能看到一群人行舟穿梭的身影。一個鐵錨、一支漏網,河道保潔員們日復一日清理著水藻和垃圾,守護著家門口的碧水清波。

  王德平是新村街道的一名河道保潔員,今年59歲的他從事海河垃圾清理工作已有3年時間。昨日,記者跟隨他的腳步,走近“水域美容師”,看他們如何守護“母親河”的碧水清波。

  從海河外灘公園至濱海聯合石化碼頭河段,王德平的保潔船一天需要往返兩次。“我主要負責清理河面上的垃圾,從早上7點開始,幾乎一整天都在船上。”手中的漏網斜插入水中,一撈一扣之間,河面漂浮的垃圾便被撈上了小船,這樣的動作王德平每天要重複幾百次。

  水漲水落,海河河道情況每天萬千變化,這為王德平的工作增添了一份忙碌。“一開春,冰面融化,背風的水灣裡往往沉積著大量垃圾。”有時,清理工作剛剛告一段落,但一換風,又會有新的垃圾從河底漂上來。王德平表示,河道清理工作需要耐心和堅持。“只有經常地撈、及時地撈,才能顯得河面乾淨。”然而,撿拾飲料瓶、包裝袋等生活垃圾只是河道清理工作的一部分。水藻、死魚、工程船作業時灑落的油汙……河面漂浮物的種類比較繁雜,十分考驗保潔員的操作技能和智慧。因此,王德平根據河裡的垃圾情況,在使用工具方面做了多樣化的準備。“我們給漏網增加了兩個鐵刺,可以更好地撿拾岸邊的塑料袋。無法裝進漏網的木棍、木板,通過鐵刺的鉤掛,也能端得起來。”王德平表示,這種改造增加了工具的實用性,垃圾跑不掉,他們的工作效率更高了。

  都說力從地起,要在小船上長期作業其實並不容易,這讓船員之間的配合顯得格外重要。王德平在船頭瞭望河面,打撈漂浮物,他的同事劉金波則需駕駛機船,監測兩岸情況。“因為我開船,需要掌握船上的全局,還得保住船頭的安全。”被稱作“劉船長”的劉金波往往只需通過一個手勢,就能讀懂王德平發出的信號。二人的默契協作,讓他們在遇到突發事件時,總能第一時間做出應對。“有一次在老碼頭,突然看到有人落水,王大哥說趕緊救人,我便調整船頭方向,將人撈了起來。”劉金波提到此事,沒有顯露出太多的驕傲,他始終覺得救人本是他們應做的事。

  除了保潔員王德平和劉金波的水上工作外,海河堤岸分段的清整則由6名專職人員來負責。每天在“礁石路”上走走停停,搜尋垃圾,保潔員王休秀將自己的工作定義為“體力活”,最大的感受是一個字:累!“有時一天得撿幾十袋垃圾,從白天忙到晚上。但再困難也得繼續幹,慢慢地就習慣了。”王休秀說。

  正因保潔員的辛勤付出,海河河道及兩岸的環境在不斷提升。“去年好一點,今年我覺得又進步了很多。河面上細小的汙染物少了,母親河的水質有了大大的提高。”作為巡河護河行動的參與者、海河之變的見證人,王德平有些激動也有些感慨。

  穿城而過的海河,如今已成為一道靚麗的水上風景線,這些河道保潔員們卻沒有因此放低對工作的標準。劉金波認為,巡河工作既是責任又是自己的樂趣。“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讓河水變得清澈,岸上整潔乾淨,新區環境更美好。”他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