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 | 盛唐的脈動與輓歌——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

曲終似要君王寵,回望紅樓不敢嘶”可以說是陝西曆史博物館的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一生經歷的寫照。

金銀 | 盛唐的脈動與輓歌——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

天寶十四年,即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李隆基倉皇出逃,舞馬散落民間,最終為安祿山部將田成嗣所得。在軍中宴樂之時,舞馬應節起舞,被士兵誤以為妖孽而鞭撻致死,舞馬從此消失。該舞馬壺的存在,不僅應證了史料文獻上所記載的舞馬一事屬實,也說明了何家村窖藏作為皇家窖藏的性質。

文物的背後,

往往折射出的是時代的背景。

一個小小的舞馬壺,

見證了盛唐的脈動,

更奏響了盛唐的輓歌。

李隆基在位早期在李世民和武則天等前代皇帝的基礎上,勵精圖治,開創了開元盛世,使大唐王朝,也使中國古代社會達到了鼎盛;在位後期,縱情享樂,怠慢朝政,寵信李林甫,楊國忠等人,過分寵愛楊貴妃,加上政策失誤,重用安祿山等胡人,導致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唐王朝從此走向衰落。李隆基對唐的中衰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舞馬祝壽,也正是他縱情享樂的證據。

沒有圖像資料及文獻的具體描述,我們無從得知楊貴妃是怎樣的容貌以至於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舊唐書》和《新唐書》對於李隆基如何得到楊貴妃一事有著不同的說法,這裡姑且不論。

從我們可以看到的楊貴妃成長經歷,可以知道,她的人生多有不幸,也正是因為這種坎坷的成長經歷,讓楊貴妃總是一種很安靜的狀態,沒有獨孤皇后的霸道,沒有長孫皇后的幹練,也沒有武則天的強勢。然而一個女子的安靜與稍顯柔弱,總是能喚醒人的憐愛之心。受過良好教育的她,精通樂律,能歌善舞,加上體態豐腴符合當時審美情調,自然有著迷人魅力。所以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李隆基年長楊貴妃34歲,不大可能是為了床笫之歡而獨寵楊貴妃,音樂通常是讓兩顆心走的最近的紐帶,要不然也不會有高山流水的不朽佳話。也許還有楊貴妃很像武惠妃的原因,所以在李隆基見到她的時候,便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了。一朝選在君王側,三千寵愛在一身便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楊貴妃不能像長孫皇后那樣為李隆基打理好家事,可以讓他安心政事;也不能像武則天那樣為李治出謀劃策;但她也不像獨孤皇后那樣,只許李隆基寵幸她一人。她表現的,也許只是像現在的敗家老孃們,買買買,要要要。李隆基貴為天子,時至開元盛世,可以以一國之力討佳人歡心,愛吃荔枝,那就一騎紅塵妃子笑,有兄弟姐妹,那就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憐光彩生門戶。總之,你想怎麼敗,只要你高興,那就怎麼敗,朕富有四海,不差錢。誰都會難過美人關,誰都會玩物喪志,即使是李隆基這樣開創了一個時代的君主。

然而,無限度的寵幸及怠政,只是把自己開創的基業瞬間崩塌。安史之亂的爆發,讓溫柔鄉里的李隆基措手不及,倉皇出逃。

馬嵬坡,突遭譁變,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而楊貴妃還是那般安靜,不哭不鬧,確知自己必死,也就沒有奢望。那一刻,李隆基的內心一定是無助且奔潰的,被奪去摯愛,身為天子也不能保護,那種巨大的心理衝擊,一定會萬念俱灰的也一定是喚起他對人生的終極思考的。我不知道在蜀地那些日日夜夜,李隆基獨坐床前看著地上霜的時候,有沒有舉頭望明月低頭思人生,但可以知道,他一定有過不曾訴說的懺悔。他在懷念楊貴妃的時候,也一定懷念舞馬銜杯祝壽的春風得意。

然而一切都是昨日煙雲,不知道在高士力沒有找到遺體,肌膚已壞,而香囊仍在的時候,李隆基有沒有失聲痛哭。後來的李隆基,願意交出玉璽坐上太上皇,與其說是他審時度勢的權衡,還不如說是內心的奔潰。

盛唐,如同一曲雄渾的交響樂,

在一騎紅塵妃子笑中,

在舞馬徐行跪拜之時,達到了高潮,

伴隨舞馬和楊貴妃的死亡突然從高潮跌落,

其後一片嘈雜,在我們期待第二個高潮的時候,

卻在晚唐在節度使的混亂中劃上了句號。

無論曾經有過怎樣的榮耀,

都已一去不返,

就像晚唐詩人李商隱說的那樣: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參考資料《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遺寶精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