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學習的“輸血”與“釀酒”

心理學學習的“輸血”與“釀酒”

心理學網校韋志中校長在課程中,提出了學習的“輸血”與“釀酒”理論,耳目一新。

韋老師說,做學問有兩條路,一條是“釀酒”,不斷的學習積極,天長日久,就厚積薄發,慢慢地自己就能“出酒”了。還有一條路,就是“輸血”,也就是,要把你學到的知識輸出去。兩年時間,韋老師在網校錄了40多門課。是學員的收穫大,還是老師的收穫大?韋老師說,自己的收穫一定是最大的!

為什麼?因為在輸出的過程中,要不斷梳理、總結、概括自己的知識,要將知識內化成自己的東西,然後尋找適合的表達方式。這個過程,是一個不斷打磨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複習鞏固的過程,知識慢慢就係統了,穩固了。

看起來,你是在“輸血”,而實際上,在“輸血”的同時,你的“造血”系統也在更快地更新。看起來,“輸血”是在傳遞知識、幫助別人,而實際上,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

以前,經常會有困惑,為什麼讀了那麼多書,卻不能讓我信手拈來,像老師那樣旁徵博引、滔滔不絕?為什麼腦袋裡總是一團漿糊?

現在明白了:只是知道了,沒有去做輸出的工作、沒有行動,知識沒有內化成你自己的,那就不是真正的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