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法援“惠風正勁”彰顯城市溫度

日前,市司法局“法援惠民生”系列活動方案正式出爐。根據方案的部署安排,今年該局將圍繞“同心戰疫情”“決勝達小康”“全力保平安”三個方面,聚焦9個子項目,為拓展法律援助服務內容、滿足困難群體多樣化個性化法律服務需求、助推淮安高質量跨越發展添薪助力。

“法援惠民生”品牌工程自去年推出以來,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後,市司法局從“謀一域”到“謀全局”,圍繞農民工維權、企業法律風險防控、困難群體法律服務需求等進行“排兵佈陣”,敦本務實做足“惠”字文章,法治淮安處處“惠風和暢”。

維權,南征北戰伸援手

1月6日上午8時許,盱眙縣法律工作者張發利的辦公室,突然急匆匆進來幾位農民工兄弟。經過一番交談,張發利瞭解到,這幾位農民工兄弟,都是某電器公司的務工人員,因為公司拖欠了他們的工資而無法回家過年。包括他們在內,一同被該公司欠薪的工友總計68人,被拖欠的工資達60萬元。

據求助人介紹,上述電器公司之所以拖欠務工人員工資,主要是因為公司經營不善,債臺高築,公司負責人早已不見蹤影。針對上述情況,張發利立即行動,爭取當地政府支持,並組成5人法援工作組,奔赴這家電器公司調查取證,卻無功而返。無奈之下,張發利帶領工作組驅車千里,直奔浙江,查訪到了公司負責人在浙江的老家,並想方設法與該負責人見了面,展開長達三天時間的說事拉理和協商。6天后,68位農民工最終與電器公司的負責人簽訂了訴前調解協議。

彼時,新冠肺炎疫情正在蔓延。考慮到68位農民工的健康安全,張發利還專門組織人手,籌集到口罩、測溫儀等疫情防控物資。目前,68名農民工兄弟已如願拿到了電器公司支付的首筆30萬元工資。電器公司負責人表示,尾款將如期如數支付到位。

上述故事,只是淮安法律援助惠民行動的一個縮影。在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經過法律援助工作者歷時20多天的奔波,一起涉及42名農民工工資、社保及經濟補償問題的法律援助案件,已於日前圓滿辦結。在清江浦區,以全省“司法日”為契機,該區組織了百名普法志願者、法律援助工作者深入建築工地、汽車客運站,宣傳《勞動合同法》《工傷保險條例》等法律法規,發放普法宣傳冊,並藉助區法律援助中心、16個鄉鎮(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115個村(社區)法律援助聯繫點及村(社區)“法潤民生”微信群,對農民工維權事項第一時間提供法律諮詢、法律援助受理等服務。

數據顯示,自2019年以來,全市法律援助機構以“法律援助惠民生,助力農民工”專項行動為抓手,累計發放各類普法宣傳資料15300餘份,現場解答法律諮詢2600餘次,辦理涉及農民工法律援助案件1782件。

護企,革故鼎新解煩憂

2月10日起,隨著企業復工復產的號角在全國多地吹響,淮安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的值班人員敏銳地發現,中心熱線電話所受理的法律諮詢事項,正逐漸向企業用工、合同履行等方面集中。針對這一情況,市司法局果斷決策,將市級公共法律服務平臺的輻射範圍,從服務居民百姓向服務企業復工復產延伸。

得知我市某企業急需勞務合同把關指導,江蘇引航律師事務所潘虹律師主動與這家企業取得聯繫,僅用兩天,完成了對該企業19份合同的專業審核,提出50多條修改意見,並製作了復工復產企業用工合同模板30份,供企業免費使用。自2月份以來,引航律師事務所累計幫助企業解答法律問題、化解相關矛盾430個(件)。

此外,全市各地司法行政部門、法律援助律師隊伍、法律服務工作者紛紛組建“特戰隊”,由黨員法援律師打“頭陣”,圍繞小微企業因疫情影響面臨的勞資糾紛、貸款償還、風險防範等法律問題,提供法律諮詢,開展法律風險“體檢”,開出對症之方。清江浦區法援律師李志鋒還專門製作了課件和直播海報,藉助線上直播平臺,推出了該區法潤民生“以案釋法半月談”首場直播課,直播開通不到兩小時,已“吸粉”超過3000人。

幫困,雪中送炭暖民心

法律援助惠民生,困難群體是主要惠及對象之一。去年4月18日,漣水居民羊某的母親李某突遭車禍去世。羊某既要照顧患病的父親、智力存在障礙的弟弟和正在上中學的侄女,還要與肇事方、保險公司商議賠償事宜。羊某沒想到的是,直至母親去世兩個多月後,肇事方、保險公司依然在為賠償款一事互相推諉扯皮。

無奈之下,羊某找到漣水縣法律援助中心求助。縣法律援助中心立即開啟“綠色通道”,為羊某辦理了援助手續,派出資深法律援助律師,幫助羊某維護合法權益。經過法律援助律師多次調查取證及調解,肇事方、保險公司心服口服,與羊某簽訂了調解協議,賠償羊某一家70餘萬元,案件得以圓滿解決。

目前,市司法局在先後兩次降低法援申請“門檻”的基礎上,與市人社、民政、殘聯等部門實現了端口對接、數據共享,建成了包括低保人員、五保戶、重度殘疾人、特困職工、社會福利機構供養人員等在內,總規模接近20萬人的潛在受援對象動態信息庫。

據統計,自2019年以來,全市司法行政系統累計受理法律援助案件6514件,現場接待法律諮詢2萬餘人次,為困難群眾挽回損失1.06億元,連續14年有案例入選全省法援“十大優秀案例”。

■融媒體記者 杜勇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