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縣正發聲】敢於鬥爭、敢於勝利,越是艱險越向前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適應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需要,中共費縣縣委宣傳部開辦了“費縣正發聲” 欄目,採用微宣講的形式充分挖掘費縣各行業、各階層感人動人的好故事,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用身邊人、身邊事喚起廣大黨員幹部群眾的激情與夢想,把費縣智慧、費縣能量凝聚到推進全縣經濟高質量發展上來。


【費縣正發聲】敢於鬥爭、敢於勝利,越是艱險越向前


敢於鬥爭、敢於勝利,越是艱險越向前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一次異常嚴峻的考驗。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無數人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衝鋒陷陣、頑強拼搏,在平凡工作崗位創造不平凡成就,展現了無懼風雨的英雄本色,書寫了可歌可泣的動人篇章。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中華民族是歷經磨難、百折不撓的民族,困難和挑戰越大,凝聚力和戰鬥力就越強。我們有能力、有信心、有把握,既要徹底戰勝疫情,還要完成既定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相信中國戰勝這次疫情後,將更加繁榮昌盛。”習近平總書記的鏗鏘話語,以巨大的勇氣與必勝的豪情,堅定了億萬人民戰勝疫魔的決心與信心。時間為證!山河為證!2020年初,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經歷過無數次驚濤駭浪的中國人民,以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奮鬥精神,打響了一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這些場景,或許已刻印在我們腦海,每每重溫卻仍然讓人震撼。1月23日,“九省通衢”武漢停運公共交通、暫時關閉離漢通道,昔日充滿煙火氣的城市,一夜之間按下暫停鍵;農曆除夕,陸軍軍醫大學援鄂醫護人員連夜集結,在飛機寬大的機翼下拍下合影,每個人臉上都如此堅毅;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工地晝夜不息,白天車來人往、入夜燈火通明,病房如魔術般拔地而起……這是一個國家面對災厄時的不屈身姿,這是一個民族歷經風雨時的堅強步履。從“疫情防控正處於膠著對壘狀態”,到“疫情蔓延勢頭得到初步遏制”,再到“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不斷鞏固和拓展”,中國交出的戰疫答卷,彰顯“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勇毅,彰顯“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堅韌,彰顯面對困難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精神。

敢於鬥爭、敢於勝利,是一種面對困難時無所畏懼的信念。武漢必勝!湖北必勝!中國必勝!這是疫情發生以來,響徹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的磅礴聲音。“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醫療隊主動請戰,誓言鏗鏘;“備戰有我!衝鋒有我!勝利有我!”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共產黨員,決心堅定……從重症病房爭分奪秒的救治到城鄉社區挨家挨戶的排查,從工廠車間加班加點的生產到科研實驗室夜以繼日的攻關,我們沒有後退只有衝鋒,沒有妥協只有戰鬥!必須打贏,一定能打贏,這便是面對疫情衝擊時不屈不撓的中國,這便是面對風險挑戰時萬眾一心的中國人民。擁有這種精神的國家和人民,有什麼困難不能戰勝,又有什麼勝利不能贏取?

敢於鬥爭、敢於勝利,是一種經風歷雨時勇往直前的行動。風險挑戰面前,黨中央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積極性,展現出強大的決策部署能力、統籌協調能力、組織動員能力,把億萬人民擰成一根繩、結成一條心,極大振奮了精神、鼓舞了士氣、統一了行動。關鍵時刻,黨中央緊急部署,330多支醫療隊、超過4萬名醫務人員先後馳援湖北;各地建設力量迅速集結,短時間內建好了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和一批方艙醫院;防控物資有缺口,工信部門迅速摸排家底,發動企業生產,商務部門全力保障物資調度;勞動力返崗有困難,交通部門組織鐵路專列、長途包車……疫情考驗面前,各地區各部門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快速行動、密切配合,舉國上下迅速反應、全面應對,再一次彰顯出大戰大考時中國敢打硬仗、善作善成的制度優勢、國家能力。

沒有哪一條奔騰向前的江河,不曾經歷無數溪流艱辛而漫長的彙集,不曾跨越千山萬壑的阻擋。漫長而曲折的征途中,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精神品質,是最可寶貴的。當一個人擁有了這樣的精神,將信心滿懷、步履堅定;當一個國家擁有了這樣的精神,將眾志成城、戰無不勝。從歷史中走來,我們對風險和挑戰並不陌生,對奮鬥和勝利更不陌生。從戰洪水、防非典,到抗地震、化危機,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江大河裡,每一個水滴都折射著頑強拼搏,每一塊礁石都見證著不屈奮鬥。有了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精神,才有了大江大河浩浩蕩蕩、不可阻擋的磅礴氣概,才有了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勢所趨。

珞珈山上,櫻花已經盛放;東湖之畔,春風吹綠柳條。神州大地,城市車水馬龍,鄉村綠意盎然,中國正在恢復往日的生機與活力。一個偉大的民族,永遠都是生生不息的;一個偉大的國家,從來就是勇往直前的。面對風險挑戰,我們迎難而上、勇敢應對、敢戰能勝,必將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也必將在淬鍊中書寫新的歷史、迎來新的輝煌。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