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我的職業是小說家》——小說家的真實生活情境

大家好,今天我們開啟一本新書——《我的職業是小說家》,顧名思義,這本書的精髓就是向我們展現了一位小說家的真實生活。

或許你對於小說家的認知可能跟我一樣,覺得這是是一份天才型的職業,只有極具天賦的人才可以勝任;認為每一位小說家都特立獨行,思想奇特,覺得小說家名利雙收。而這本書將會通過小說家的各種親身經歷,打破我們的認知藩籬,

這位小說家是誰呢?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就是被譽為日本八十年代文學騎手的村上春樹。他著有《且聽風吟》、《舞!舞!舞!》、《海邊的卡夫卡》等多部暢銷小說,其中《挪威的森林》更是引起了萬人搶購的"村上現象"。然而,作為媒體筆下的風雲人物,村上春樹本人卻極少在公眾面前露臉,因此,在大多數讀者的眼中,他始終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村上春樹歷時六年創作這本書,記錄下自己瑣碎的工作狀態與心情,用極具交流感的文體向我們描述了小說家這份職業背後的生活。

這本書不僅是每一個文學愛好者孜孜以求的啟示錄,更為許許多多陷入人生困境中的人亮起明燈。接下來,我將從什麼樣的人能成為小說家、小說創作基本問題的解答、小說家對待其他事物的態度,三個方面為你解讀這本書。

首先,我們來看今天的第一個內容,也是本書的重點內容:什麼樣的人能成為小說家。

村上春樹開篇就告訴我們小說家往往"難以兼具完美人格與公正視野"。什麼意思呢?他為我們舉了馬塞爾·普魯斯特和詹姆斯·喬伊斯這兩位作家的例子。在一九二二年巴黎的一場晚宴上,這兩位偉大的作家挨著一起坐,卻沒有任何交流。村上通過這個事例告訴我們,許多小說家都是有著強烈自尊心,心懷傲氣的人。但是,你可別誤會小說家是自私的人所做的職業,它絕不像其他職業那樣,有強烈的排他性。

排他性並不難理解。我是一名業餘主持人,在完成了一場主持後,專業的前輩往往會批評我的錯誤,或者指責我不專業的地方。甚至我對於主持領域的新人也常常是挑剔多於褒獎,生怕新人佔領自己的底盤,搶走屬於我的光環。這種現象與心理幾乎在每一個行業中都會出現,而對於小說家來說,卻不是這麼一回事。小說家們不光不認為新人對於自己有威脅性,恰恰還對於能夠堅持下來的人懷有敬意。原因在於,做一個小說家是一件十分嚴酷的事情。

為什麼這麼說呢?儘管只要想寫,人人都有成為小說家的可能性,但是,把可能變為現實的過程中,有幾個條件必不可少。首先,你必須擁有長久的忍耐和堅持。這份堅韌不拔的毅力體現在身體和心靈雙重方面。一萬小時定律相信你也聽過,堅持一件事情一萬個小時一定能獲得一定程度的成功。寫小說也是一樣,最重要的不是開始寫,而是寫下去。一旦持續地寫小說,尤其是長篇小說,少不了要對著電腦或者稿紙大半天,村上春樹為了始終保持活躍的思維與充沛的精力,堅持長跑三十多年。所以,如果要成為一名小說家,你必須通過一定的方法鍛鍊自己的體力。當然,心靈上的孤寂也是一大難關。村上告訴我們他的第一本小說《且聽風吟》是在無人問津的廚房裡、榻子邊等地方完成的。任何一部小說在創作時,小說家的精神世界幾乎與外界隔離,長久的寂寞之後作品才得以面世。

其次,你必須是一個願意適應"慢節奏"的人,不能著急對事物的方方面面下結論。比如,你看到一棵樹,如果是習慣快節奏的人,會下結論似的說到"這棵樹真好!"而小說家則會觀察這棵樹的樹幹、樹枝、樹葉等方面,然後發出感嘆"原來是這樣一棵樹啊!"我們可以發現,小說家要能夠對於自己的所見所聞反覆思考。村上春樹剛開始當上小說家的那段時光也證明的這一點。他被人追債,入不敷出,開了家小店但生意並不好,過得艱辛但是他卻樂在其中,並且把這段看似艱難的日子收藏在心裡,最後在他的筆下開花結果。

第三,你需要對於寫作懷著真實的熱愛。什麼是真實?電影《無問西東》裡說的很棒——"什麼是真實? 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和平與喜悅。"村上春樹在創作過程中,始終懷著這份和平與喜悅,所以,他從來沒有臨近稿子截止時期,對於寫東西憎惡至極的想法,也正是因為這樣,他能夠與時間為友。

好的,這就是今天講的第一個內容:什麼樣的人能成為小說家。我們來總結一下:一個能夠成為小說家的人,他一定擁有獨立的人格,和接納他人的胸襟。他能夠把寫小說這件事堅持到底,同時,可以抵抗心靈的孤寂。他不急於求成,對於生活能夠細緻地思考。並且,他能夠始終熱愛自己的工作。

下面,我們來說今天的第二個內容:小說創作基本問題的解答。

村上春樹首先回答了一個問題——該寫些什麼內容。很多熱愛寫作的人可能都有這樣一個困擾:我生在和平年代,和平國家,也沒有大喜大悲的人生經歷和令人咋舌的人生際遇,有什麼值得寫呢?村上告訴我們,《且聽風吟》的內容事實上就是一些瑣碎小事的合集,即使是最平凡的經歷也有被挖掘的價值。他還為我們提供了兩條足以充實經歷的途徑:閱讀和觀察。現在,讓我們把自己的大腦想象成一個檔案庫,每當我們讀一本書,看到一個人,聽說一件事,就把它儲存到這個檔案庫裡,到了要創作的時候,進行讀檔,對看似貧乏的素材進行思考與二次加工,這樣,自然就有可寫的東西了。

當然,小說創作畢竟不同於散文、隨筆等形式,人物的塑造在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人物塑造上,村上是吃過虧的,他曾被人戲說"筆下不會有壞人出現",也是從那以後,他開始意識到,不能只一味讓自己喜歡的角色登場。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就跟我們看電視劇一樣,一部好的電視劇,一定要有剛正不阿的正派,讓人咬牙切齒的反派,亦正亦邪的中間角色等等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整部劇才有看點。小說也是這樣,不同性格形象的人物才能製造引人注目的矛盾衝突,這樣的小說可讀性才強。

作為筆者,在寫小說的時候,不得不考慮的另一個因素大概是讀者。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人,同樣不會有十全十美的小說,村上的作品也一度被讀者批判和排斥。但是當他面臨這種情況時,首先他思考文本創作是否確實存在不可饒恕的地方,如果發現一切都是按照自己的心意完成了,那麼他將遵從本心,不被讀者想法所幹擾。當他在日本遭到冷遇時,卻意外地在美國掀起了的銷售熱潮,因此,更加清晰的明瞭真正的讀者往往和作者心意相通。

好的,這就是今天講的第二個內容,我們來總結一下:村上春樹回答了三個小說創作的基本問題。關於寫作內容,村上春樹告訴我們要通過閱讀和觀察豐富經歷,並且把經歷彙集在腦海裡,對於平凡的小事進行加工即可。關於人物創作,寫小說的時候需要塑造各種各樣不同的人物形象才能讓小說富有魅力。關於寫作目的,要堅持本心,取悅自己比取悅他人更重要。

接下來,我們來講第三個內容:小說家對待其他事物的態度。

村上春樹曾七次獲得諾貝爾獎提名,卻每次失之交臂。村上在本書中首次表明了對於包括諾貝爾文學獎、芥川獎在內的文學獎的態度:寵辱不驚。對於他來說,得不得獎實在沒有如此重要,即使得了獎,戰爭災難依然發生,即使不得獎,小說創作仍然不斷。他號召總是把目光投放在具體形態上的筆者作者更多地去關注文學的本質,潛心創作。

除了這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達,小說家也常有針砭時弊的時候。村上對於傳統教育的批評就體現了這一點。你是不是也會有這樣的感受,在學校裡,那些循規蹈矩,成績優異,聽話勤奮的好學生往往更討老師的喜愛,更容易在校園立足。村上春樹也生活在這樣的校園氛圍中,所以,常常因為滿腦空想無處發揮而苦惱。他替所有熱愛想象,擁有想象力的孩子們發聲,希望教育制度能不斷改善,不斷多元,為每一種個性提供生存的場所。

在村上春樹的眼中,他能夠有一片天地,除了自己的筆耕不輟以外,也離不開許多年來遇到的各色各樣的人。在書的末尾,他特別懷念了河合隼雄先生,他們之間的交流雖然不多,卻讓他產生深深的共鳴,讓他始終心懷感激。

好了,講完最後一個方面,我們來總結一下今天的內容:

首先,如果一個能夠成為小說家的人既擁有獨特的風骨也懷有廣闊的胸襟。他必須具備超人的忍耐力,這種忍耐力既表現在對於寫作的堅持,對於體力的鍛鍊,也體現在能夠長久地忍受孤獨。能成為小說家的人還需要靜得下心,慢慢細緻觀察所見所聞,並且始終熱愛自己的職業。

其次,在小說創作的一些問題上,村上春樹告訴我們有三個方面需要注意。第一,不要為無事可寫而苦惱,你可以通過閱讀和觀察豐富經歷,對自己的記憶進行二次加工形成寫作內容。第二,人物創作要多樣化,並且做到虛實結合,既要參考現實中的人物形象,也要添加自己的想法。第三,要注意協調和讀者之間的關係,適當考慮讀者意見但不能一味迎合,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本心。

最後,對於小說創作之外的事物,村上春樹有自己的態度。他對於文學獎有著一份不羨慕、不在乎的從容豁達,對於學校教育,則力求為孩子們的想象力提供發展空間。在為人處世上,他銘記感恩與自己心靈相通的同伴,尊重每一位所遇到的人。

以上就是《我的職業是小說家》的全部內容。你心目中的小說家是什麼樣的呢?歡迎留言討論。

解讀:《我的職業是小說家》——小說家的真實生活情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