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爆炸當旅遊項目?瘋狂的拉斯維加斯!

邊緣小城,結緣核彈

拉斯維加斯如今是世界上最為知名的賭城之一,也是內華達州最大的城市,但其興旺不過僅僅百年。

拉斯維加斯位於內華達沙漠邊緣,也是這個地帶唯一有泉水的綠洲,1854年由摩門教徒定居建成,後來摩門教徒遷走,變成了一個兵站,但這裡人口還是很少很少。在1905年才建市,隨著淘金熱有過短暫的興旺,但金礦挖完後人群散去又回到了初始,1931年在美國大蕭條時期,為了度過經濟難關保證就業和社會穩定,內華達州議會通過了賭博合法的議案,拉斯維加斯成為一個賭城,走上了發展之路。

核爆炸當旅遊項目?瘋狂的拉斯維加斯!

拉斯維加斯相對位置

上世紀50年代二戰雖然結束,但冷戰拉開序幕,美蘇間展開了激烈的軍備競爭,核彈作為威力最大的武器更是雙方競爭重點,美國急需找到一個遠離人煙,並且能夠頻繁經濟便利的進行核爆的地方,經過美國軍方和科學家多次選址,確定了內華達州沙漠核試驗場作為核武器陸地試驗基地,內華達核試驗場總面積3400平方公里,在拉斯維加斯西北約105公里,選中這裡也看中了拉斯維加斯作為附近唯一的城市,能提供充足的物資保障和中轉。此時的拉斯維加斯是個只有5萬人的小鎮,博彩業和旅遊業在慢慢起步但還都不發達,作為核試驗最近的城市,聯邦政府到來後建立了工資體系,並大量招工,大量人員的入駐帶動了這個小城市的迅速發展。

可以說核彈炸出了和這個小城的不解之緣。

核爆炸當旅遊項目?瘋狂的拉斯維加斯!

拉斯維加斯入口處的標語

狂熱年代,核爆旅遊

拉斯維加斯北邊幾英里是羊嶺山脈,跨過羊嶺山脈,內華達試驗場就在那裡,很快這裡的居民發現他們可以免費看到核爆炸並且不受炸彈影響,這裡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看到蘑菇雲交通的發展也為各地來這裡提供了便利,政府覺得能帶來旅遊業,增加稅收,也就大力扶持這個項目,1952年4月22日,他們邀請了美國各地的200名記者,集中在拉斯維加斯距離爆炸中心只有16公里的地方,讓各路記者親身體會原子彈爆炸…隨著媒體的傳播許多人蜂擁而至來看核爆炸, 在那個年代,來拉斯維加斯看核爆炸成了最炙手可熱的旅遊項目,稱之為“原子彈旅遊業”,這個項目的火熱程度在當年大大超過了賭場。

核爆炸當旅遊項目?瘋狂的拉斯維加斯!

拉斯維加斯原子旅遊宣傳海報

“歡迎來到內華達,在這裡可以看到核爆炸”成了這裡最響亮的標語,各個酒店紛紛打出原子彈的招牌,角度最好的“原子彈房”一房難求,。世界各地的人們來到這裡看黎明前的閃光,聽這聲巨響,每到原子彈爆炸之前,酒店便會組織遊客在房頂舉行原子派對,客人會一直喝到黎明,直到等到第二天核爆的到來派對才會結束,第二天報紙和媒體還會發表人們對於核爆的看法,比如今天這場爆炸規模大小,刺不刺激,閃光夠不夠,原子彈在他們眼裡儼然成了最大的煙花。。。還有不過癮的,總有些人會從數公里外趕到更近的羊嶺山,就是為了獲得更好的觀看視角。。。

核爆炸當旅遊項目?瘋狂的拉斯維加斯!

酒店中觀看核爆的人們

這不單是拉斯維加斯的一場大型娛樂活動,原子彈的流行文化的影響也充斥著美國:

  • 以核彈命名的原子酒供不應求;
  • 各種關於原子彈的歌曲、電影、電視層出不窮;
  • 蘑菇雲成了拉斯維加斯的一種象徵和符號,還成了拉斯維加斯高中校刊的封面;
  • 甚至連拉斯維加斯的選美大賽都冠被以原子的名稱,參賽選手稱作“原子彈女士”。
核爆炸當旅遊項目?瘋狂的拉斯維加斯!

選美大賽的蘑菇雲衣服

狂熱的時代帶來了非凡的吸引力,20世紀50-60年代,拉斯維加斯的人口增長到了25萬,各方也賺得盆滿缽滿,拉斯維加斯旅遊城市隨著原子彈旅遊也蜚聲世界。

狂熱消退,恐懼加深

但狂熱的東西終究不會長久,核彈終究是超級殺器,還有很強的放射性,1946-1958年,美國在內華達進行了百餘次地上核試驗,隨著當時人們對核武器的瞭解越來越深,其負面效應已經顯現,核爆帶來的輻射,產生的墜塵隨著美國媒體的報道廣為傳播,引起了居民們的恐慌,尤其是離得比較近的地區陸續在檢測中發現牛奶中出現了碘131和鍶90,更糟糕的是,有報道稱新生兒母親的母乳中發現了類似的放射性物質,周邊地區開始產生了廣泛的抗議。

1963年,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首次提出放射性墜塵對健康的危害,並促使修訂了禁止核武器的協定,1963年8月5日美蘇《禁止在大氣層、外層空間和水下進行核武器試驗條約》簽訂後,美國的所有核試驗都改為地下進行,地點也主要是在內華達核試驗基地內,後來核試驗也就基本處於停滯裝填。

1990年美國通過法案對住在下風區的居民補償5萬美元。

核爆炸當旅遊項目?瘋狂的拉斯維加斯!

“轎車”核試驗後留下的30米深的彈坑

如今內華達上空的蘑菇雲隨著歷史已經漸漸散去,如今留下了眾多彈坑彷彿靜靜對新一代的遊客訴說著那個瘋狂的年代,核彈陰影下的原子狂歡也成為了歷史長河中最戲劇性的故事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