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二):如何評價《方方日記》

我的觀點:

1、中國疫情處理前期是出了問題,但中期彌補的不錯,後期還沒走完,還要看看。這是大環境;

2、即使疫情處理再好,這麼大事件,範圍這麼大,涉及人這麼多,又是第一次做,肯定有疏漏不足的地方。而且全國人民,特別是湖北武漢人民肯定受苦了,那些病、亡的人們肯定是苦難的;

3、我贊成多寫正面。但也不需要滅絕負面文字。央視還有《焦點訪談》呢,而且收視率還巨高。

其實已經有很多正能量的東西了,有部分反應不足的文字也不為過,正常。

其實還偏少。就算99%正確,你看到有1%反應不足的文字了嗎?

事情本來就有正反面,人的視角和感受也有不同,不需要強制大家都一樣吧;

4、批評應該是允許的。我黨還一直強調批評與自我批評呢。批評《日記》也是可以的。但要就事論事,不要人身攻擊。更不要上綱上線,上綱上線這是遺毒!

5、一直強調要有文化自信、制度自信。自信的首要表現就是不怕別人說,不怕批評。疫情處理尤其是後期我們做的確實是不錯,不怕別人說。有幾個人批評也不會翻天的;

6、相信方方沒有像很多人批評的那麼思想無恥,有意詆譭。只是文字的自然記錄。看看方方以前的作品(我以前就看過不少),其實她的視角一直是比較感性而細膩的,而作為女性作家更是容易看到傷感。看看池莉、王安億、嚴歌苓、鐵凝、遲子建、亦舒、張抗抗等其實都有此風格和視角。而此次正好方方在武漢,習慣性記錄寫下來,很正常。而且相信那時候武漢人民大部分心情是壓抑沮喪的,要寫激昂熱情的文字並不容易。大家可以查查那段時間武漢人民發的微信、微博、視頻等,能有多少是喜慶的?即使是喊“加油”,也是悲壯的。是“悲壯”!

7、海外出版,“遞刀子”說,是無稽之談!中國汽車每年撞死10萬人,要歸罪於汽車嗎?就算是正面的文字,也可以被用作反華的材料!所以,不要因為用途之一就妖魔化整個產品,去罵那些不正確使用的人吧。

而且,相信這個《日記》在海外也不會太受重視。你覺得歐美人真這麼看得起中國,都會去了解中國的事嗎?

問問自己,你這段時間真的去了解武漢的細節了嗎?除了無意識瀏覽到的,自己去用心瞭解了嗎?恐怕沒多少吧。你真的仔細看國際新聞嗎?恐怕美國豬肉多少錢一斤你都不知道!

這個也就是少數人用用看看,中國人敏感罷了。

所以也對於海外出版不要太緊張。

8、其實我認為這場論戰中最要警惕的,是阻止別人發言的人,是那些人身攻擊的人,是那些上綱上線的人。這些人恐怕對祖國破壞更大,恐怕最給外國攻擊我們以口實。他們才是“其心可誅”。

個人觀點,可以討論,不可謾罵。



分享到:


相關文章: